APP下载

从进攻技、战术分析中国男篮在第27届亚锦赛中失利原因

2015-01-11程冬美丁丽丽杨晓岚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球韩国队中国男篮

程冬美,丁丽丽,杨晓岚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运动训练学

从进攻技、战术分析中国男篮在第27届亚锦赛中失利原因

程冬美1,丁丽丽1,杨晓岚2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针对中国队与韩国队、伊朗队和中华台北队失利比赛中进攻技战术运用的问题,寻找与对手之间存在的差距;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技术、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论:1)中国队的各项技术统计数据均落后于对手,在亚洲区域内的内线不再有明显优势,投篮命中率较低,篮板球能力降低;2)在进攻次数和进攻时间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转换成得分机会的能力较低,不能形成胜势;3)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中,韩国队较中国队在中距离投篮的命中率更高;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中,伊朗队较中国队篮下和个人突破后投篮使用的次数和命中率更高;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比赛中,中华台北队较中国队突破和三分球投篮命中率更高;4)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3支队伍主要得分队员在快速运球突破、突破分球、快速转移球强攻、篮下投篮得分、中远距离投篮得分几种得分方式的运用上较中国队更为普遍和经常,而且效果明显;5)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3支队伍在快攻和阵地进攻上的使用更为高效,成功率较中国队高,攻守转换的能力和意识较强。

第27届男篮;男篮亚锦赛;中国队;进攻技术;进攻战术

从1975年开始,中国男篮至今已经征战了19届亚锦赛。在亚锦赛的赛场上,中国男篮曾经连胜41场,最终夺得了14座冠军奖杯,而其中有2次是5连冠。1975年,中国男篮首次参加亚锦赛,当时中国队最终9战全胜勇夺冠军,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中不断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纪录。从1975年至2009年的35年当中,在共计138场比赛中,中国队129胜9负,其中从1975年至1985年之间,中国队取得了辉煌的47连胜。在这18届亚锦赛中,中国队2次5连冠,最终收获了无人可敌的14冠。

第27届男篮亚锦赛1/4决赛中,中国男篮以78∶96惨败中华台北,被挡在4强门外的同时,也无缘直接晋级2014年西班牙男篮世界杯。这是中国男篮亚锦赛历史上第1次输给中华台北,也是中国男篮1队自1975年参加亚锦赛以来的历史最差战绩。在此之前中国队曾战败于伊朗和韩国,但最差是第3名,而本届亚锦赛的最终名次是第5名,创造了中国国家男子篮球最高水平成年队亚锦赛历史最差战绩。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失利的原因,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比赛中进攻技、战术运用情况分析探讨中国队的问题及与对手的差距。韩国、伊朗、中华台北篮球的崛起,对中国篮球在亚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分析对手的进攻技战术特点,总结中国男篮的进攻特点,为中国男篮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进攻技、战术的运用情况分析中国男篮在第27届亚锦赛中失利原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及几年来的有关篮球专著十余部,通过检索查阅了40余篇有关欧洲和亚洲篮球发展、篮球技战术统计方面的文章。访问国际篮联官方网站(www.fiba.com)和亚洲洲篮球锦标赛官方网站获得2013年亚洲篮球锦标赛中中国、伊朗、韩国、中华台北比赛的基础技术指标统计数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查阅各种资料,对本文需要用到的各种概念进行界定。

1.2.2 录像观察法 收集2013年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vs韩国、中国vs伊朗、中国vs中华台北3场比赛录像并对录像进行观察,利用慢放、定格、快进、重放等手段来完成对比赛数据的收集。因韩国、伊朗、中华台北篮球的崛起,对中国篮球在亚洲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分析中国与对手的比赛进攻技、战术特点,总结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运用不足,为中国男篮提供借鉴。

1.2.3 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统计分析中国队、韩国队、伊朗队和中国台北队,根据韩国、伊朗、中华台北3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和录像资料,并对中国队与对手的比赛分析中国队与对手的进攻技战术特点,对比赛中双方的技战术运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分类、归纳,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 中国队与对手队主要常规技术统计总和对比分析

2.1 中国队与对手比赛常规技术统计分析 从表1中中国队与韩国、伊朗、中华台北3队主要技术统计总和对比分析显示,中国队与韩国、伊朗、中华台北3队比赛中,3场比赛中中国队只在犯规和失误统计中超过对手,表明中国队让对手获得了更多的得分机会;3分球和罚球命中率都低于对手10个百分点以上,失分过多;助攻数和抢断数大大低于对手,表明进攻的有效性和衔接不好,不能将进攻机会转化成得分。最终3场比赛净负对手41分。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队与韩国、伊朗、中华台北3队主要技术统计平均对比分析显示,中国队3场比赛2分球、3分球和罚球3类直接得分的统计内容平均命中率均较大幅度低于对手,说明对每个对手的防守和自己的进攻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场均得分只有62.7分,却让对手得到了76.3分。

表2 中国队与对手队主要常规技术统计平均对比分析

根据技术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队对韩国队的比赛中,各项技术统计数据均较为接近,但中国队均处于下风。在主要的数据中,在2分球方面中国队的命中率为38%,低于韩国队(命中率41%)3个百分点;而在3分球方面中国队的命中率为0,低于韩国队的13% ;在罚球方面中国队也低于韩国队的14%,说明中国队的总体投篮命中率较低;从篮板球看,中国队为进攻13个、防守21个,韩国队为进攻6个、防守19个,较强与韩国队;在助攻方面中国队为10次,低于韩国队的14次;中国队犯规为26次,高于韩国队4次;中国队失误为17次,韩国队为16次;从以上数据看,这更说明中国的进攻成功率较低,技、战术运用能力较差,最终中国队以59∶63不敌韩国队。

中国队4分负于韩国队,且比分较低的原因在于:中国队高度的优势转换成攻守篮板球的优势,比对手多出的14次篮板球转换为多于对手15次的投篮出手机会,但较低的命中率没有使篮板球的优势转化成得分;由于犯规次数的增加,使得对手罚球次数的增加,并且较高的命中率使韩国队得分增加了7分。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队没有获得更多的得分优势,其原因是自身特点发挥不够充分,3分球仅有8投1中,说明外线队员投篮发挥得不理想,受限于中国队外线队员的身高,韩国队仅能通过快速的移动和突破造成中国队队员的犯规,从而获得更多的罚球机会,并以较高的发球命中率获得了比分的优势。犯规次数、失误次数的增多和得分的偏低都说明2队对防守的重视程度都很高。

从中国队与伊朗队技术统计分析看,内线实力的增强使得伊朗队在近几届亚锦赛上都能称霸亚洲,特别是在姚明退役之后,给中国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本场技术统计数据来看,在2分球方面中国队为38投14中(命中率36.8%),伊朗队为57投21中(命中率36.8%);在3分球方面中国队为19投5中(命中率26.3%),伊朗队为15投3中(命中率20%);在罚球方面中国队为16罚8中(命中率50%),伊朗队为28罚19中(命中率67.8%);在篮板球方面中国队为进攻7个、防守22个,伊朗队为进攻16个、防守19个;助攻中国队为9次,伊朗队为16次;在犯规方面中国队为26次,伊朗队为20次;在抢断方面中国队为5次,伊朗队为11次;在失误方面中国队为19次,伊朗队为14次。最终中国队以51∶70不敌伊朗队。在本场比赛中,中国队内线主力因伤缺阵,因此伊朗队在内线优势情况下更加加大了对中国队全线防守压力。整场比赛伊朗队通过高于中国队的6个篮板球、6次抢断和低于中国队的5次失误,得来了多于中国队19次2分球投篮的机会。虽然命中率不高,但通过命中次数的增多,多得了14分。同时内线和篮板球的优势也导致中国队犯规次数的增加,较多的罚球机会和命中率又使得伊朗队比中国队多得到了11分。内线与外线双重的攻守压力最终导致中国队以较大的分差失利。

再看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此前中华台北队与中国队交锋从未获得过胜利,中国国家队保持着对中华台北队战术以及心理上的绝对优势,但从比赛的过程和结果看中国队可以说完全处于下风。本场技术统计数据显示,在2分球方面中华台北队为40投26中(命中率65%),中国队为43投23中(命中率53%);在3分球方面中华台北队为20投10中(命中率50%),中国队为24投7中(命中率29%);在罚球方面中华台北队为20罚14中(命中率70%),中国队为16罚11中(命中率69%);在篮板球方面中华台北队为进攻8个、防守23个,中国队为进攻11个、防守18个;在助攻方面中华台北队为21次,中国队为19次;在犯规方面中华台北队为18次,中国队为17次;在抢断方面中华台北队为6次,中国队为4次;在失误方面中华台北队为13次,中国队为12次。最终中华台北队以96∶78战胜中国队。中华台北队队员有多人效力于CBA职业联赛,对中国队队员的了解较为透彻;从未战胜过中国队的历史并未降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信心,反而在心理上获得了解放,从比赛中对机会把握的果断性上可以发现原因;另外,中国队连续失利和对对手的不够重视也是导致比赛中主动权失去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因素,中华台北队在篮板、助攻、抢断、犯规等统计数据与中国队并无较大差别的情况下,以超高的2分球、3分球投篮命中率赢得了比赛。

表3 中国队与对手队进攻次数、进攻时间的综合对比分析

2.2 中国队与对手队进攻次数、进攻时间的对比分析 在中国队与伊朗队的比赛中,由于易建联的缺阵,使得2队内线在对抗中的平衡被打破,伊朗队通过频繁的内线进攻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从比赛情况来看,中国队在19'11''的进攻时间内获得的81次进攻机会,平均进攻时间为14''2,更多的是在寻找适合的得分机会;而伊朗队在20'49''却有97次进攻机会,平均进攻时间为12''87。中国队在进攻次数上落后于伊朗队16次。伊朗队明确坚决进攻中国队的内线,频繁的篮下和外线突破进攻带来了多于中国队的投篮次数和罚球次数。伊朗队在命中率接近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得分。

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2队的进攻次数和进攻时间分别是:中国队83次、20'01''平均进攻时间为14''46;中华台北队79次、19'59''平均进攻时间为15''17。虽然中国队在2项内容上均略有超出,但中华台北队在进攻机会转化成得分机会的把握上,完成得更为出色,超高的投篮命中率获得了高得分的结果。特别是在第3节比赛中,单节得到31分,不仅追回了半场落后的15分差距,还领先进入第4节,并在第4节继续保持进攻上成功率的优势,最终以大比分赢得比赛。

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90次的进攻机会,总进攻时间为21'23'',平均进攻时间为14''25。韩国队获得74次进攻机会,总进攻时间为18'37'',平均进攻时间为15''09。但由于过低的投篮命中率,中国队并没有将进攻优势转化成得分;虽然韩国队进攻次数和进攻时间均少于中国队,但相对高于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保证了比分上的微弱优势。比赛中在2队攻守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韩国队在进攻机会和得分机会把握方面处理得要比中国队更好。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队与对手队进攻次数、进攻时间的综合对比分析显示,中国队3场平均进攻时间为14''3,对手的平均进攻时间为14''2,比赛中进攻次数与进攻时间基本持平,表明中国队在于这3个对手的比赛中并没有以往的绝对优势。说明中国队在进攻的成功率没有对手的进攻成功率高,这是导致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中国队与对手队投篮方式和投篮命中率的对比分析 表4显示,从比赛总体看,投篮方式主要有阵地进攻篮下投篮、持/运球突破上篮(快攻)、运球急停跳、接球突破、接球急停跳投、个人持球强行3分投篮等,运用比例较高的是持/运球突破上篮(快攻)和运球急停跳,且命中率也相对较高。运用形式较低的是接球突破和个人持球强行3分投篮,而命中率较低的是阵地进攻篮下投篮和接球突破及接球急停跳投。

表4 投篮方式和投篮命中率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队与韩国队、伊朗队、中华台北队投篮方式和投篮命总命中率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队3场比赛中各个位置的投篮方式选择不够平均,投篮命中率较其他3队有一定差距。

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在个人持球和运球进攻投篮较韩国队多,但由于命中率低没有形成得分;韩国队更多的是通过多人间的多次传接球完成进攻投篮,但由于风格的变化,命中率也不是很高。

中国队与伊朗队的比赛中,内线的差距导致在篮下的投篮和突破进入限制区内的得分都偏低,外线队员没有得到足够内线支持和身体对抗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外线的持球和接球进攻同样没有更多的机会,投篮出手和命中率都明显低于对手,所以也在3分球出手次数和命中次数上略占了优势;反观伊朗队,内线的巨大优势体现在了进攻上的主动性加强,除3分球外其他方面的得分方式使用和命中次数都明显高于中国队。

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表现属于正常状态,在阵地进攻篮下投篮、持/运球突破上篮 (快攻)、接球突破、运球急停跳投、接球急停跳投、个人持球强行3分投篮、多人传球空位3分投篮方式的使用和命中率上都表现较为正常,对中华台北队比赛的相对自信心是技、战术运用成功的保障,特别是在上半场,正常的发挥带来了最多17分的领先优势。但下半场的情况突然变化,整体的命中率全面下降,特别是第3节比赛被对手得到31分,自己只有12分,极低的命中率导致了最终比赛的失利;中华台北队在第3节加强了移动进攻的强度,在中国队连续不得分的情况下,把握住了主动和移动中进攻得分的机会,多种方式进攻都转化成了得分,创造了60%的极高命中率,并最终以18分的优势赢得比赛。

表5 中国队与对手队快攻和阵地进攻的对比分析

2.4 中国队与对手队快攻和阵地进攻的对比分析 表5显示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快攻和阵地进攻的次数都明显占优势,但由于得分能力不强导致了成功次数的相对较低,进攻战术的熟练度和应变能力不强,加之进攻机会难以转化成得分,导致投篮命中率和进攻成功率都低于对手。

中国队与伊朗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进攻次数方面低于伊朗队,在内线优势丧失、篮板球优势丧失和外线的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伊朗队的进攻更为凶狠和有效,虽然伊朗队成功率也不是很高,但在攻防对抗中内线优势和外线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给中国队造成了更大的杀伤力,并以此取得了比分上的优势。

再看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中,快攻和阵地进攻次数和成功率均较为正常,但得分手段的单一在下半场命中率下降的情况下被对手利用。同时中华台北队在进攻方面反而加强了不同位置上不同进攻方法的运用,且命中率非常高,在被动情况下的得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中国队以78∶96失利。

从中国队与对手队快攻和阵地进攻的总和与平均对比分析发现,3场中国队失利的比赛,在取得得分的进攻中,无论是快攻还是阵地进攻中国队都要付出比对手更多次数的进攻机会,但能成功转化成得分的比例较低于对手,表明进攻战术运用的过程与实际效果较差,进攻战术不能根据对手的情况实现预期目的;反观其他3队,针对中国队的现有情况能够更为有效地明确战术意图,完成战术过程,将战术行动转化为直接得分,在进攻技术运用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更好地将优势转化成得分,以至于转化成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

3 结 论

1)3场失利比赛中中国队的各项技术统计数据均落后于对手,在亚洲区域内的内线不再有明显优势,投篮命中率较低,篮板球能力降低。

2)在进攻次数和进攻时间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转换成得分机会的能力较低,不能形成胜势。

3)投篮方式与命中率情况: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中,韩国队较中国队在中距离投篮的命中率更高;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中,伊朗队较中国队篮下和个人突破后投篮使用的次数和命中率更高;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比赛中,中华台北队较中国队突破和3分球投篮命中率更高。

4)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3队主要得分队员在快速运球突破、突破分球、快速转移球强攻、篮下投篮得分、中远距离投篮得分几种得分方式的运用上较中国队更为普遍和经常,而且效果明显。

5)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3队在快攻和阵地进攻上的使用更为高效,成功率较中国队高,攻守转换的能力和意识较强。

[1] 张勇.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2] 周武,范民运.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前四名队技术统计数据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0(12):1716-1722.

[3] 王武年,杨鹏飞.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欧洲强队得分方式及进攻特点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3) :101-124.

[4] 刘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技术统计数据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9(2):53-57.

[5] 谢铁兔.李鑫,杨阳.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竞技行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5(9):114-118.

[6] 张战毅.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的分析和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32-33.

[7] 武寅生.伊朗国家男子篮球队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D].长春:东北师大学,2011.

Losing Reason Analysi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27thAsian Championship from Offensive Technique and Tactics Perspective

CHENG Dong-mei1, DING Li-li1, YANG Xiao-lan2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a Objective: this study mainly aims at technique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in losing match of Chinese team again Korean, Iranian and Chinese Taipei team, so as to find the gap. Method: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specialist inter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this thesi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echnique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status. Research content: this article mainly ma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offensive technique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rivals, in order to fnd technical reason of losing. Conclusion: 1) All technical statistics of Chinese team lag behind rivals’, there is no obvious advantage of inside in Asian area, lower field goal percentage and rebound ability; 2) In case of dominant attacking times and time, due to low ability of turning scoring opportunity to real score, cannot lead to victory. 3) In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middle distance shot hit rate of Korea is higher than China. In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Iran, Iran is better than China in shot times and hit rate. Between China and Chinese Taipei, Chinese Taipei is better than China in breakthrough and 3-point shooting. 4) Main score players in Korean, Iranian and Chinese Taipei team are fast in dribbling breakthrough, breakthrough point, move theball attack, basket score, distance score, more normal and popular in method application and with obvious effect. 5) Korea, Iran and Chinese Taipei are effective in fast break and ground attack application with high success rate of transition a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27thmen’s basketball; Asia me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Chinese team; offensive technique; tactics

G841

A

1004 - 7662(2015 )04 - 0058- 05

2015-02-15

作者信息:程冬美,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分球韩国队中国男篮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NBA比赛3分球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该你了
输瑞典,韩网民迁怒宜家
国足FIFA排名57超韩国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潘基文:中立球迷难当
衰兵,还是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