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5-01-10李赛君段继华黄飞毅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茶园茶叶

李赛君,雷 雨,段继华,黄飞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李赛君,雷 雨,段继华,黄飞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湘西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绿茶产区,为促进该区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SWOT分析法,对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兴茶;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市场营销网络等产业发展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茶产业;SWOT;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绿茶产区,为促进该区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SWOT分析法,根据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茶叶产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明确其竞争地位和实力,并在最后提出今后发展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对策和建议。

1 SWOT战略分析框架

SWOT战略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哈佛安德鲁斯(Andrews)教授提出,是管理学中用于企业战略分析与判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存在的竞争优势(S)和竞争劣势(W),分析外部环境存在的发展机会(O)和面临的威胁(T),从而将公司的发展战略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优决策。由于SWOT战略分析方式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行业[1]。将研究对象定位于湘西自治州茶产业,全面分析湘西自治州茶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明确其竞争地位和实力,在此基础上推动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SWOT分析

2.1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S(优势)分析

2.1.1区位优势湘西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全国四大茶区过渡区、神奇的北纬30°,是我国重要的绿茶产区,有“中国绿心”之称,是传统意义上大湘西(包括怀化、张家界等地区在内的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地带)的区位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中心,湘西自治州成为大湘西和四省边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2.1.2生态优势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貌特征为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沟谷纵横、水系交错,年平均降雨量1 300~1 650 mm,年平均气温15.8~16.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80%,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春暖多雨,秋高气爽,四季分明。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板页岩和紫色砂岩,土壤呈酸性,宜茶山地平均海拔200~800 m,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越生态条件。

2.1.3资源优势湘西自治州地处茶树由云贵高原向东北方向迁移进化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如湘西黄金茶、古丈小叶群体茶、永顺群体等独特的茶树种质资源。从黄金茶资源宝库中选育出的省级良种——保靖黄金茶1号,所制绿茶具“四高四绝”特点,被誉为“中国最好绿茶之一”。湘西州所产茶叶内含物丰富,滋味鲜爽而浓厚,是中国第一出口品牌“沙漠之舟”和中国第一花茶品牌“猴王”茉莉花茶的主要原料产地。

2.1.4产业优势截止到2015年,湘西自治州的古丈、保靖、吉首、永顺等8个县(市)的茶园面积已达1.9万hm2,可采摘面积0.77万hm2,干茶总产量近4 380 t。种植区域包括8县(市)60个乡镇近2.4万户农户,加工企业46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6家,生产企业加工能力达2 000 t以上,综合产值近7.5亿元,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古丈、保靖成为“百强全国重点产茶县”,“古丈毛尖”获国家驰名商标、“保靖黄金茶”获湖南著名商标,“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等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且“古丈毛尖”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2.2 湘西州茶叶产业的W(劣势)分析

2.2.1基地建设标准较低茶园基地建设规划滞后,标准化建园涉及的地理、气候、土壤、生态等标准未予明确和落实,缺乏对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的规划和引导,部分地区存在砍光树木破坏生态种茶、在不适合种茶的地区种茶等问题。茶园基础设施配套欠缺,建有配套齐全基础设施的茶园在现存老茶园中的比例非常低,近年新建的茶园,投入不足,水、电、路等设施配套不到位。基地建设标准不高,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直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产量、利用率和效益。

2.2.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低现有茶园建园基础较差,品种较为混杂,早中晚生品种搭配不合理,采摘洪峰期劳动力严重不足,茶叶来不及采,导致茶园的经济效益较低。大部分茶园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茶园管理粗放,广种薄收、重种轻管、重采轻培等意识普遍存在,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的发展。

2.2.3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茶叶科技服务形式单一,科技服务内容和领域的狭窄,远不能满足现代茶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全州仅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60人,茶艺师、评茶员100人,加工技师200余人,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技术服务和指导能力滞后于现代茶业发展需求,造成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率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的现象。原有的技术推广仍然习惯于只负责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不管产品销售所需的市场信息、市场开拓等产后服务。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缺乏技术、市场信息和竞争力,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湘西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4市场营销能力滞后湘西自治州茶叶虽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但由于缺乏高素质营销队伍和稳定有效的市场销售网络,茶叶生产处于一种初级化状态,基本上是各县(市)茶叶种植区各自为政、自产自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品牌开发和整合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上,认识不一致,缺乏统一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一个全州的公共品牌。全州涉茶注册商标63件,仅1件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工作起步较晚,茶叶品牌价值及在国内的影响力十分有限。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中,安溪铁观音58.27亿元、西湖龙井58.20亿元、信阳毛尖55.73亿元,分别排列前三[2],与之相比,湘西自治州茶叶品牌的差距非常大。

2.3 湘西州茶叶产业的O(机遇)分析

2.3.1全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茶叶生产各项指标已超过历史[3]:茶园面积稳步增加,据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汇总,茶园面积达283.5万hm2,同比增加9.4万hm2,增加3.45%;茶叶产量中幅增加,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t,同比增加19.5万t,增加10.3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大幅增加,达1 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加19.07%;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产量50.88 kg/667 m2,同比提高2.37 kg/667 m2,提高4.89%。平均产值3 280元/667m2,提高382元/667m2,增加13.2%。

2.3.2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湘茶”的战略目标,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明确指出将湘西州古丈、保靖、吉首等县市列为全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市。《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4〕6号)将“吉首万亩黄金茶谷”纳入湘茶文化创意工程进行打造。湘西自治州依托生态优势、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力推进武陵山区生态茶博园和吉首市现代农业湘西黄金茶万亩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举办湘西国际茶文化节、参加“百年世博中国名茶评比”等活动,取得较好进展,茶叶产业建设成为继柑桔、烟叶等之后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2.4 湘西州茶叶产业的T(威胁)分析

2.4.1市场竞争加剧茶产业是个生态、富民、绿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将发展茶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来抓,整合资金、资源、技术和力量,纷纷大力发展茶产业,并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贵州省投产茶园面积23.3万hm2,产量18万t,综合产值超过270亿元;湖北省年产值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以上的茶叶企业有2家,超过亿元以上的茶叶企业有6家,超千万元以上有30多家。武当道茶、采花毛尖、萧氏和“川”字牌等3个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各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而原本生产、加工基础较为薄弱的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2.4.2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是影响茶叶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湘西自治州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的是老年、妇女和儿童等,每到采摘季节,采摘工供不应求,加上名优茶采摘要求高,采摘工效益低,很多人不愿干,茶叶生产与佣工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很多茶企采取提高薪酬等办法来吸引采摘工,导致茶叶采摘成本大幅上涨,有些地方的名优茶采茶成本甚至超过产品售价的50%。同时,茶叶生产资料如化肥、燃料等价格不断攀升,茶叶生产成本增加15%左右。生产成本的提高,直接影响了茶叶的利润空间,导致产业比较效益下降。

3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提高湘西自治州茶叶市场竞争力,加快茶产业发展对策的基本原则应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通过对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的SWOT分析,应充分发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对于自身的劣势,要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发展规模化种植和生产,完善市场信息网路,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来把握机遇,努力推进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扶持来化解威胁(表1)。从战略性营销角度来看,宜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表1 湘西州茶产业SWOT矩阵分析与发展策略

3.1 发挥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

3.1.1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进一步加快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湘西自治州的“中国优质绿茶产业带”、“四省边区商贸物流中心”等区位优势,发挥境内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茶叶生产的基础,标准化基地建设能够很好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当地的茶叶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种植的质量和规模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4]。首先,在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前期,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综合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标准化茶叶生产区,切不可盲目发展。可在优势茶区建设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茶园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观光示范园,以此为基础着力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其次,在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管理措施,对于土壤肥料和农药进行严格控制,禁用国内外禁止使用的农药,加大生物肥、有机肥的使用,利用生物技术来应对病虫害,确保茶园的生态环境。第三,茶叶品种推广方面,在大力引进和推广槠叶齐、黄金茶、碧香早、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的同时,要注意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避免出现采摘洪峰期导致的劳力紧缺现象。在对中低产老茶园或群体茶园的改造过程中,适量保留湘西州当地独有的群体资源,既可以作为选育特色茶树新品种的种质资源,还可以研发特色茶叶新产品。

3.1.2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茶叶产业是湘西自治州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是湘西自治州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州县(市)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结合国土整治、农业开发项目,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龙头企业。对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种苗繁育等给予补助、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特定情况下,政府甚至通过对茶的收购实行最低限价制度来保障茶农的收入,提高产业发展初期茶农积极性[5]。加快引导茶叶合作组织建设,起到连接市场、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作用,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构建“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实现湘西自治州茶业的产业化、规模化。

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建议政府在引导和扶持茶业规模化种植、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应控制盲目扩大茶园面积,坚持品质优先的原则,改变目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状,提高茶苗定植成活率、茶园成园速度,提升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3.2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兴茶

3.2.1推行茶叶加工生产标准化在优势茶区加快茶叶加工厂房和设备的建设与更新,配置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低碳环保,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根据茶叶产品的市场定位,就采摘、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并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6],在全州范围内实行标准准入制,提高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2.2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茶产业整体素质,必须抓好茶叶科研及茶科技的推广和应用。首先,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与攻关,切实解决茶叶产业的技术瓶颈问题。名优茶采茶机具的研发、山地茶园机采机剪等技术研究与推广,能较好地解决茶叶生产与佣工矛盾这一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其次,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高校为支撑,以县市镇各级涉农部门农技人员为基础,组建湘西自治州农村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在重点乡镇设茶叶科技专家服务站。根据生产实际,采取技物结合、市场运作的办法,将技术服务与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市场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将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转变为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及时向茶农、茶企反馈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调整销售思路等,解决茶企和茶农因信息闭塞、农产品营销知识极度缺乏而致销售难等问题;第三,加快培养本地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一支长期服务于当地产业的本土人才队伍,提升从业人员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强化科学种茶、制茶意识。

3.3 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3.3.1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高知名度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企业的品牌和信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品牌象征着品质,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成熟度,是农业现代化核心标志,是市场营销的利器[8]。茶叶区域品牌是当前茶叶行业打造品牌,实施品牌营销的主要模式之一[9],是指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10]。“安吉白茶”作为我国名优绿茶中的后起之秀,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便成长为知名的茶叶区域品牌,并以其优越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品质于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高达20.36亿元,位居国内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8位[11]。湘西自治州政府要通过政府公益宣传、节会营销、互联网营销、广告营销等多种方式,凭借湘西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历史资源和名人资源,加大对“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等品牌的宣传,并以其为载体来打造区域品牌。积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工龙头企业创立企业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的品牌建设之路。

3.3.2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增加市场份额为了有效发挥湘西自治州茶产业的优势,必须坚持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湘西自治州政府可以按照“走出去卖,请进来买”的思路,规划建设武陵山片区茶叶交易批发市场,进行鲜叶和毛茶买卖,吸引外地客商采购;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装备新、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主体,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到各大城市茶叶市场建立窗口,鼓励茶农、茶叶企业到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来拓宽湘西自治州茶叶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茶企可在维持现有经营的同时,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将传统销售与电商结合。

3.3.3加强宣传,促进文化与产业结合充分发挥湘西自治州各县市茶叶协会的作用,开展茶文化节、茶摄影、茶艺茶道表演专题茶文化宣传活动,举办茶王赛、新闻介绍会、展销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湘西自治州茶业的宣传,扩大湘西自治州茶叶的影响力。通过与文化界合作,搜集湘西自治州历史文化名人的茶事逸闻和古老的茶俗、茶艺、茶歌等宝贵的茶文化素材,丰富湘西自治州茶文化内涵,提高茶文化的知名度。走茶旅结合路线,开辟茶文化旅游专线、生态茶园观光旅游,达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目的,促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深度结合。

[1] 金开美,吕立哲,方 玲等. 浉河区茶产业SWOT分析[J]. 茶叶,2010,36(4):199-202.

[2] 魏春丽; 胡晓云. 2015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R].浙江: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

[3] 封槐松. 2014茶叶生产各项指标超历史[N].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15-01-27(B1).

[4] 胡正明. 创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情况分析[J]. 茶业通报,2010,32(1):25-27.

[5] 易开刚,周树红,金宝玉. 浙江区域茶品牌信誉危机透视与治理对策探讨[J]. 茶叶科学,2011,31(2):152-159.

[6] 陈富桥,姜爱芹,丁士军等.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基于对茶叶种植户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2013,33(5):443-448.

[7] 张维迎. 企业的品牌和信誉=企业核心竞争力[J]. 现代经济信息,2002,(4):6-7.

[8] 李福全. 浅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 商业经济,2011,(10):77-79.

[9] 鲁成银. 实施品牌营销推进茶产业升级发展[J]. 中国茶叶,2010,32(6):4-6.

[10] 郑秋锦,许安心,田建春.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内涵及建设意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88-89.

[11] 张月莉. 基于MEC的“安吉白茶”区域品牌消费认知结构研究[J].茶叶科学,2013,33(5):449-456.

(责任编辑:朱琼琼)

SWOT Analysis of Tea Industry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Discussion on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LI Sai-jun,LEI Yu,DUAN Ji-hua,HUANG Fei-yi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an important tea-producing area of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he tea industry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ea industry; SWOT;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S571.1;F326.12

:A

:1006-060X(2015)11-0110-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1.032

2015-07-10

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4FJ1006);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湘农联[2015]137号)

李赛君(1972-),女,湖南汨罗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湘西自治州茶园茶叶
搜城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湖南湘西自治州音协举行“到人民中去
——走进吕洞山”文艺志愿活动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湘西自治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