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及措施

2015-01-08王畅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王畅

摘 要:社会能力的核心是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高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植根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该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学生在文学作品方面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瞩目,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技术人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还要求具备跨职业的能力。职业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到另一部分"。同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素质成为新经济时代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兢兢业业、诚信可靠、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品德优良等素质比纯粹的业务素质更为重要。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知识的传播,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明礼守信,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精神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 于漪老师还说"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完善人格,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1 高职语文课程是人文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或涵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具体体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方面,通过各种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道德、气节和思维方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人文教育的任务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体现为:传授汉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以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

语文学科也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上,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

2 高职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科目趋于边缘化发展。专业技能、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部分领导、老师追求的重点,语文授课课时明显减少,甚至彻底取消。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毫无关联,他们更倾向于把学习重点放在所学专业上,而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阅读、写作、朗诵等能力培养。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型传播媒体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网络上,忽略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师在进行语文讲授时,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完善人格,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此,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但能够掌握技能知识,也能获取文化知识。作为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学习不但关注着人类的价值方向,也关注着人类的精神方向。通过开设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专业素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各行各业要求就业者具备综合性的素质,而当前职业教育的误区是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学训练,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知识素养的提高。无论是哪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工作中除了接触本专业的知识外,日常的公文处理和写作、交际与口才、公共关系等知识也必不可少,这些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来支持。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文学艺术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了动力。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作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根本的推动力来自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3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灵魂。优秀的文学作品,传递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心灵的追索。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突发奇想"的反映,大胆、开放地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无限性,由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进行多样性的解读,创造新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作者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也存在着差异,甚至在同一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解读。这种差异性,既取决于作者的自身经历,也取决于审美水平。因此,在欣赏、解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赋予作品丰富多样的内涵,而非要以唯一性、标准型去约束、压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倡导多元化、多视角解读。

语文教学要摒弃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查找主旨的模式化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在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后,将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及创新思维,将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语文教学要将学科知识与人文素质培养统一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将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的累积结合起来,对于各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思潮进行宏观探讨,挖掘其中的精髓所在。从古至今,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作家的伟大人格,我们要系统化、理论化地去掌握相关知识,而不是将其机械地、冰冷地、零碎地割裂开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逐渐形成。

语文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动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厚了教师的人文精神,张扬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才能确保学生朝着自主、持续、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反对照本宣科,反对知识标准化,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崇高的审美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具有人文素质的高职学生。

语文教学要营造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将课堂搭建成体现学生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绽放生命色彩的人生舞台。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平等关注和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的个性展露,使学生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欣赏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通过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营造属于自己的健康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人文素质培养。教师授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多样化、选择化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文本、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在讲解《诗经.蒹葭》时,先让学生欣赏改编于该诗的现代歌曲《在水一方》(琼瑶作词,邓丽君演唱),使学生在感官上对"蒹葭"的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品读优秀文化成果,挖掘传承其中的文化精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广度,而且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人类、热爱祖国和民族、热爱真理和正义等高尚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极富人文色彩的传统文化成果,都汇集在语文读本中,供学生仔细研读,深入挖掘。

高职语文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平台,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平台,我们要开放教学,创设情境,营造诗化的课堂氛围,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努力,为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英.语文教学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探究[J] .www.zjwriter.com.

[2]肖敏.大学语文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异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

[3]范颖.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