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典型医生、典型经验的借鉴意义研究

2015-01-08范振崴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

范振崴

摘 要:榜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会激励着我们努力向前,奋发向上。典型医生和他们所取得的典型经验告诫我们:医者要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病人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踏踏实实做好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关键词:典型医生;典型经验;借鉴意义

我们的先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那同样散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榜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努力向前,奋发向上。正如我们千千万万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大家,用精湛的医术去守护大家。

1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更有甚者出现多起蓄意伤人、杀人等恶性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被杀,到今时今日护理工作者被殴打致残,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事件在全国各医疗单位时有发生,这些残酷的事实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的医患关系?我认为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增高、存在医务人员工作过错、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患者因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其中不乏有些因素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避免的,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等,关键看我们是否能做到以病人为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志所急。

2 名医以精良医术和职业操守感动中国

2006年,华益慰医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经历了56年的风风雨雨,用一生的行医经历告诉我们,医者要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病人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的满意为第一标准,踏踏实实做好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他曾表示,从当医生那天起,就选择把白求恩同志当做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做一名像白求恩同志那样的好医生,他说:"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告诉年轻医生,避免他们走弯路。"这些中肯的话无不表现出一个医学前辈对后辈的亲切关怀与疼爱,以及自身严谨、谦卑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老一代医务工作者毕生坚持的行医理念,立足本职岗位,从一言一行做起,视职业操守如生命,做真正能让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2013年,胡佩兰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在退休后的20年间仍坚持每天出诊,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她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从她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作为医者要有仁心,要施仁术的境界。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心与心的沟通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共建和谐社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我们千万医学后辈及受益患者的心声。

2014年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工作的陈晓兰,为了取得第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历经艰难险阻,十年如一日,她无私无畏、坚守医德,勇于同应用假劣医疗器械现象做斗争,她十年不辍,用实际行动实现她的承诺: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

2011年吴孟超走过了他60年的从医生涯,从第一次站到肝胆外科手术台旁到今天,从未离开过。实现它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之间,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不变,从未熄灭职业理想。在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生涯中他不知疲倦,甘愿做一匹俯首帖耳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到健康的彼岸。

3 典型医生、典型经验的借鉴意义

一个一个典型医生、典型经验,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精良医术和职业操守。在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医生、典型经验的感召下,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期望达到医患互信的医疗环境。要让患者明白,医学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和探索性,现代医学还有许多未触及的领域,还有许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疑难问题,医疗技术的局限客观存在着。加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医生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神仙,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同时也让患者了解就医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医生看病是一个复杂的高智能过程,除了专业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套严谨的就医程序来作为保证。医院的规章制度、运行秩序是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总结制定出来的,不能为方便某个人而破例。再者,医护人员作为普通人的一员,也具有大众所具备的七情六欲,过失与缺点,不能苛求医护人员时时刻刻表现都完美无缺。只有在医患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才能期望达到患者满意的一次就诊过程。

(2)转化医护人员治病观念,纠正"只注重治病,不注意待人"的陈旧服务理念,尤其是随着临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者对人体越来越小的局部进行越来越深的研究以及越来越专的诊断与治疗,而对于全部整体的人的注意力却逐渐减少,这就在医者思想上不由自主地积淀了"看病只是对付病人某块组织物"的意识。医护人员的头脑中整天充满着各种影像、图示、波形和数据,而患者那种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形象却逐渐模糊不清,淡忘了对于病人作为人所应付出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物化"现象,对改善医患关系极为不利,医疗服务模式必须实行"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医务工作者要时刻谨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近些年,医疗行业中逐渐注重人文关怀,并将此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来要求。在医疗服务走向市场的今天,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必需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问题成为医护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把患者的合法权利变成了若干具体的法律条文,如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等等。这相对于以往患者的病历保密,不允许病人翻阅病历等老规矩来说,是医护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学习这些法律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接轨,指导日常医疗工作。

(3)扎实学习医务理论知识,善于在医务实践中体会和摸索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准。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其培训应该体现为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力争以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合格和称职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减小他们的病痛和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充分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和消费权益的基础上,关心患者,爱护患者,视病人如亲人,在为患者服务的全过程中始终让患者体会到我们的和蔼可亲。在医患间发生矛盾时,不回避、不推脱、不激化,能够以我们的诚恳和热情耐心地沟通和协商,在患者的激动心理能够被爱抚和平息的基础上化解矛盾,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宁佐俊. 基于医生职业荣誉感的患者就医选择模型[D].南昌大学,2007.

[2]宁佐俊,谌贻庆,彭丽霞,张红坚. 基于患者就医行为及医生职业荣誉感的医患双向选择[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1:32-34.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