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员工持股问题的研究

2015-01-08陈莹俞英兰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股份合作资金来源股权激励

陈莹 俞英兰

摘 要:员工持股是企业采用对股份掌控权的多元化。员工持股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持股制度。

关键词:员工持股;股份合作;股权激励;资金来源

员工持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股份制得到迅速发展的美国,并且自20世纪70年代盛行至今。而在中国,员工持股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股份合作企业的经济产物。

员工持股制是指在所有者与经营权分离的经济体制下,员工通过贷款购买以及现金支付或者企业奖励等方式取得企业的部分股权,从而实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利润的分配,是一种股权长期激励政策。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的变换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在经济改革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动力。

1 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当中。农村地区兴起了联产承包制的全面改革。人们开始兴办乡镇企业,但农村地区资金相对匮乏,人们就自发集资投资到企业的生产中,于是就有了“以资代劳,以股就业“的说法。这种集资形成的乡镇企业的股本属于员工,这也是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的雏形。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广州政府对三户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此后武汉、重庆、沈阳也进行了股份试点。吸收了大量的员工以及社会人士进行集资入股。1998年至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持大部分的股份,职工群众等管理者持小部分股份的控股权。员工持股制度得到普遍的推广。我国企业的员工持股主要分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和非流通员工持股。

(1)上市公司员工持股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也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仅仅是收取股份的分红。但是这样的持股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完善或者是改进,一级市场的股价与二级市场的股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员工没有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股份市场的不公平致使我国最终暂时取消上市公司发行员工股。

2012年8月5日,证监会对社会广征建议,这就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制度的阀门即将打开。直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条件》的精神理念,决定在上市公司展开试点。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大门又一次开启。

(2)非流通员工持股

1993年我国颁布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法规,其中规定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向企业员工发放股份。与上市员工持股不同的是企业员工不仅可以得到公司股份的分红,而且对公司的经营等事项享有决策的权利,提高了广大员工参与购买公司股份的积极性。非流通员工持股制度的形式多样,并且发展得相对完善,这也是我国现今企业持股计划的主要形式。但是非流通员工持股也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在非流通员工持股的机制下,应尽量减少其对市场的冲击,并且价格不能太高。因此,我国应该结合国情不断地完善员工持股制度。

2 我国在实施员工持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兴起的脚步比较晚, 法律与相关法规没有得到完善,立法出现空白的局面,致使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在实施上出现了许多严重偏离了其拟定的主张。主要表现为下列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解决企业在资金短缺或者周转上出现的困难,强行要求企业员工购买本企业的股份。如果员工不购买本企业的股份,则将面临着待岗或者下岗等相对应的处罚。企业这样的行为不仅导致员工内部对该制度的强烈反感和抵抗,而且使得本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度出现中止甚至是瓦解,违背了员工持股的自愿购买原则。第二,员工中部分持股人素质较低,设法在黑色市场交易,导致企业的股份流入社会。

(2)企业员工投资风险大

员工持股是一种企业员工自愿参与、自担风险的股权激励制度。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员工用自己的存款购买公司的股票风险增大。一旦企业的经营出现失误亏损,将可能会导致员工投入的资本无法收回,损失重大。

(3)资金来源少

我国员工持股的资金主要来源是通过员工利用现金购买企业的股份实现的。但是一方面,企业员工的经济负担能力与企业发展筹集资金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员工无法满足企业筹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少的现状,导致了企业职工的工资普遍较低,企业无法从职员的工资、奖金或者福利中提取较大的比例进行资金筹集。

(4)人才市场不完善

经营管理者的人才选拔,对企业经济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人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并在市场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员工持股制的市场人才短缺,这使得部分企业的运营基础差,甚至出现滥用的行为。

(5)股权激励作用小

我国企业在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上内部员工股的流通没有受到明确的限制,这使得作为股份持有者的职工随意转卖股份。另外,我国经营者持有企业的大部分股份,相比较而言员工持股的比例太小,而且分散,导致股份的激励作用小,没有达到我国制定员工持股制度的目的。公司员工不仅持股比例小,甚至出现有些公司对员工股不分配的情况。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得不到匹配,员工无法真正实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3 如何有效解决员工持股制度带来的问题

(1)完善我国关于员工持股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员工持股制度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对员工持股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并且引导企业和员工正确实施员工持股制度。企业内部可以允许设置一个股票市场交易,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股份的员工可以与需要购入的员工进行交易。endprint

(2)将员工持股制度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

把员工持股政策纳入国家保障的机制体系中等同于员工的养老基金,这样员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保障机制,而且还提高了社会的保障质量,员工不会因担心企业波动带来的风险而畏惧购买股份。

(3)放宽资金筹集限制,扩大资金来源

筹集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出发点,资金对企业的运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企业的资金方式主要靠员工的筹集,但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的股息过低使得员工不能积极参与到员工持股政策当中。我国企业可以提高股息,扩大经济来源。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把ESOP计划的资金筹集渠道引入我国,结合我国国情,创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ESOP计划。

(4)创建积极有效的人才市场

目前,我国不管是职业经理人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不健全。人才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减少经营者的腐败等行为。

(5)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企业可以加大员工持股的比例

对于市场的价格差异我国应该制定一定的比例,防止股票价格差异过大,调节市场股价的均衡。针对我国不同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持股比例。因为单纯强调经营者持有大量股份,企业员工的管理就流于形式。只有提高企业员工的持股比例,员工持股才能起到相对的作用。

4 总结

本文结合了我国员工持股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发展,阐述了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企业实施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且根据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况寻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政策的员工持股制度,它是通过员工自愿购入公司股份的原则,对购入股份的员工赋予对企业管理和分配剩余利润的权利。它能激励员工生产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在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同时,应该注意遵循该制度的宗旨,避免出现企业强行要求员工购买股份等弊端的存在。在法律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人才市场,扩大企业资金筹集的途径。只有在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之下,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才会发挥其本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2).

[2]刘英杰.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J].天津大学,2007(8).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份合作资金来源股权激励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近代北京五金商铺的运营资金来源研究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股份合作
——实践与探索
海南省政府扶持型项目企业配套资金来源分析
农村村社自治与股份合作的关联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