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苍山十八溪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策略研究

2015-01-08汪振宇崔淞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7期
关键词:缓冲带苍山洱海

汪振宇,陈 鲁,崔淞衍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8)

1 研究背景及方法

1.1 研究背景

洱海,云南大理这片神奇土地的母亲湖,近年来,由于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道路的改扩建,旅游资源的开发,入湖河道污染严重,加之,苍山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无序过度开采,大理气候条件受到严重影响,苍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洱海的主要水源-苍山十八溪汇入河海的流量逐年减少,中下游水质和供水量急剧下降,导致洱海水位和水质严重下降,弓鱼、海菜花等多种生物濒临灭绝。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理市政府曾经对苍山十八溪进行专项整治,但由于整治年代过长,部分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受多年来洪水的冲刷,河床严重损坏,近年来,大理西环线、崇圣寺和苍山旅游线路的新建、214国道(大理市段)的改扩建、农家乐等旅游设施的开发及农村道路和住宅的新建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苍山十八溪的河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015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理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改善好洱海水质,希望未来洱海水质更干净清澈。苍山十八溪与洱海的命运紧密相连,其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大理市委、大理市政府近年来做出了对苍山十八溪等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的计划,并于2014年5月,颁布实施了《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其中绿玉溪、灵泉溪、白石溪等中下游的部分河道已经实施综合治理,洱海其余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即将开展。中国大理网、大理市电视台开展了苍山十八溪的寻访活动,为苍山十八溪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

1.2 研究目的

作为洱海的主要水源和核心的入湖河道,苍山十八溪的水质、水量及其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洱海的命运。同时,苍山十八溪周边的文物古迹名胜多,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积淀了精深的城市文脉。秉承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和实现永续和谐发展的目标,对现有河道平纵线形及河道断面进行科学规划、挖掘其历史文脉,提出科学合理的自然环境整治、文化环境保护策略和政策措施,促进苍山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源上去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大理”、世人留念的“锦绣大理”和文脉传承的“文化大理”。

2 苍山十八溪及其周边环境现状分析

2.1 区位及土地开发现状

苍山十八溪发源于云南大理市苍山十九峰之间,从北向南分别为: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蓂溪、阳南溪(见图1)。苍山十八溪源头区域为深箐沟壑,陡崖峭壁,四季清泉奔泻,出山口至洱海入湖口,河道为山坡地带,上下游高差37~75 m,周边多为农村住宅和农田,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丰富。在阳南溪、莫残溪、龙溪、绿玉溪周边建有度假别墅,大理财校、大理学院等高等学府,中溪穿越大理古城。随着大理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苍山洱海之间的休闲度假景点增多,旅游观光的道路相继新建,石材工艺品加工厂临溪而建,苍山十八溪及其周边河道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旱季河道干涸,入湖水量逐年递减。

图1 苍山十八溪区域位置图

2.2 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现状

苍山十八溪系常年性河流或季节性河流,由西向东流入洱海,河道全长8~12 km,宽5~8 m,总流域面积357.12 km2,年均总径流量约2.67亿m3,旱季入洱海总流量约1 789.52万m3,水质标准为Ⅱ至Ⅲ类,为轻微泥石流灾害发生区域(见表1)。

2.3 历史文脉

大理,是南诏国的发祥地,也是云南省行政区划版图的奠基之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唐代南诏初期,南诏王异牟寻赐名点苍山为南诏之中岳,苍山十八溪的名字也由此而得名。远古时期居民点的遗址多数位于溪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国都太和城、羊苴咩城、商都大厘城、卫城三阳城、龙尾城、龙首城等城市依溪而建,可见,苍山十八溪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见表2)。

3 苍山十八溪河道整治策略

3.1 功能区域划分

苍山十八溪河道整治按照河道所流经区域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土地开发等现状情况划分为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生态敏感保护区域、污染重点防治区域、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等四个功能区域。

(1)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为苍山十八溪的源头至出山口河段,即上游区域,此区域为深山峡谷、深箐沟壑,为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河道整治维持其原生态特性,在现状河道宽度的基础上,对其两侧增设宽度不小于1.5 m的绿化缓冲带,减轻人为对源头区域的影响。

表1 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现状分析一览表

表2 苍山十八溪周边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2)生态敏感保护区域为出山口至214国道河段,为苍山十八溪的中上游区域,周边区域多为农田和农家住宅,桃溪、绿玉溪、龙溪和莫残溪周边有高等学府、著名旅游景点、度假别墅等建设用地的开发。此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中下游区域的水环境严重破坏,对洱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河道整治要限制周边土地的开发,杜绝农家住宅和工业基地临溪而建,河道两侧增设不小于1.5 m的绿化隔离带或相应的防护措施,种植相应的防尘耐湿的植物,一方面减轻周边灰尘对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洪的作用。

(3)苍洱风景观光区域为214国道至大丽公路河段,为苍山十八溪的中游区域,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农业废水等污染源聚集的区域。此区域的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洱海的水质,其中,流经大理古城的中溪、绿玉溪受到土地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的严重影响,水体污染严重,为该区域的污染重点防治河道,其余河道周边为村镇区域,土地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微弱。此区域的河道从政策层面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依实际情况增设防护措施,杜绝人为的破坏。

(4)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为大丽公路至入湖口河道,为苍山十八溪的下游区域,是对洱海水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区域,其中,灵泉溪、白石溪、绿玉溪、龙溪等河道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治理,其余河道的治理也在有力地进行。该区域的河道从政策层面杜绝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水、生活垃圾向河道排放,河道两侧以实际情况增设一定宽度的防护隔离设施。

3.2 水质标准

苍山十八溪河道及其周边环境通过整治和防护,上述各个分区的水质标准实现以下目标,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和生态敏感保护区域为Ⅰ类水质标准,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和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为Ⅱ类水质标准,其中,穿越大理古城的绿玉溪、中溪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和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不得超过Ⅲ类水质标准。

3.3 河道平纵线型规划

苍山十八溪河道整治的平面线形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维持其现状线形,保证其水流的原生自然流态。

苍山十八溪河道整治的总段线形按照四个功能区域进行规划设计。(1)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维持原有的坡度和自然跌水,不作任何的人为调整;(2)生态敏感保护区域纵断线形按照自然的坡度进行理顺,修复现状河床,适当增加跌水和蓄水设施,减少流水的势能对河床的冲刷和破坏;(3)苍洱风景观光区域纵断线形结合大理坝子的标高与河道洱海入湖口的标高,按照0.01~0.03的水力坡降进行整合,增加跌水和蓄水功能相结合等智能蓄留排放水装置,旱季时节装置启动其蓄积模式,雨季时节装置启动其泄洪模式,一方面减少流水的冲刷,另一方面能蓄积一定的水量,满足旱季水量的补给;(4)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河道已完成整治,此区域需进一步加强稳固和保护。

3.4 河道整治标准断面规划

3.4.1 标准断面分配

苍山十八溪河道整治标准断面结合周边环境及功能区域的划分,河道宽度维持其现状宽度5~10 m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调整,蓝线控制区域(缓冲带宽度)按照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科学划分,宽度为1.5~7 m,断面形式分述如下。

3.4.1.1 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

1.5 m绿化缓冲带+现状河道宽度(B)+1.5 m绿化缓冲带=河道综合整治断面范围

3.4.1.2 生态敏感保护区域(见图2)

图2 生态敏感保护区域(出山口至214国道)河道整治标准横断面图

城乡建设用地+4.0 m绿化缓冲带+整治河道宽度(B)+4.0 m绿化缓冲带+城乡建设用地=河道综合整治断面范围

3.4.1.3 苍洱风景观光区域(见图3)

图3 苍洱风景观光区域(214国道至大丽公路)河道整治标准横断面图

城乡建设用地+7.0 m绿化缓冲带+整治河道宽度(B)+7.0 m绿化缓冲带+城乡建设用地=河道综合整治断面范围。

3.4.1.4 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见图4)

图4 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大丽公路至入湖口)河道整治标准横断面图

城乡建设用地+6.0 m绿化缓冲带+整治河道宽度(B)+6.0 m绿化缓冲带+城乡建设用地=河道综合整治断面范围。

3.4.2 河道绿化缓冲带规划布置

河道缓冲带,即上文所提及的河道蓝线控制区域,宽度为1.5~7.0 m,为河道两岸的防护绿地,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对河道的污染,有效地提升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表径流,弱化雨季时节洪水对周边城乡用地的威胁。

河道缓冲带的设置结合苍山十八溪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维持其原有形态,断面不作优化调整;生态敏感保护区域宽度的河道蓝线控制宽度(绿化缓冲带宽度)为4.0 m,苍洱风景观光区域河道蓝线控制宽度(绿化缓冲带宽度)为7.0 m,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河道蓝线控制宽度(绿化缓冲带宽度)为6.0 m。

生态敏感保护区域采用1∶0.5的三维植草护坡驳岸,苍洱风景观光区域和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设置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的挡墙,坡度为1∶0.33。苍洱风景观光区域在两侧挡墙周边增设1.2 m的亲水栈道,亲水栈道至城乡建设用地之间每隔200 m设置踏步,供游客进入亲水栈道;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在绿化缓冲带中央增设1.5 m的亲水观景步道,增强河道两侧景观空间的自然与人融合的生态效应。

河道绿化缓冲带外围设置大理石材质制作的汉白玉安全护栏,一方面,融合大理白族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缓冲带内种植乔木大叶香樟、垂柳等耐湿的苍山适生乔木,灌木选用苍山杜鹃、马缨花等防尘防风抗污染的中性树种,地被选用红花醡浆草、三色堇、黄冠菊等植物,种植土配比控制在6∶3∶1。

为了增强夜间的观景效果,苍洱风景观光区域和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的绿化缓冲带内设置夜景照明设施,采用投光灯和草坪灯相结合,草坪灯间距8 m,灯高0.8 m,采用交错布置,光源采用15-20W的LED灯,对于需要亮化或者突出植物的路段适当增加投光灯。

3.4.3 截污干管的布置

为了避免河道周边的城乡建设用地污水、废水的排放对十八溪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在新建的环海观景路下增设DN1500的钢筋混凝土承插管作为洱海西岸的截污干管,自北向南接入下关镇西洱河截污干渠,河道两侧距离河道绿化缓冲带1.5 m的位置增设DN800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作为临溪截污干管,截流沿线城镇、村庄的污水和地表初期雨水,自西向东接入洱海西岸截污干管。

3.5 河道防洪规划策略

苍山十八溪的源头区域为苍山的多雨区域,雨季时节经常有洪水泛滥,特别是季节性河流,雨季水势较为汹涌。结合大理市及苍山区域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苍山十八溪河道防洪标准设为百年一遇。河道防洪规划主要通过以下策略实施:

一是保护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禁止人为的砍伐,堵塞主要河道。

二是核查修复破损的河床,适地建设河道缓冲区域。

三是引入泄洪—蓄水相结合的设施,保证河道水量的均衡化补给。

四是在定期排查沿河的民宅和市政公用设施,及时排除洪水安全隐患,投入建设农田泄洪灌溉沟渠,减少洪水对农作物的威胁。

3.6 规划政策性措施

苍山十八溪的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不仅要从河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实施,还要在规划和政府的政策方面制定相关举措,最大限度地促进河道总体环境的改善。主要推荐措施为:

(1)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严惩破坏水源、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严格区域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规建设项目。

(2)源头区域作为苍山风景名胜区的重点保护区域,增设防护措施,禁止人为对源头造成直接的污染。重点保护源头和上游区域的生态环境,禁止在源头和上游区域开设相应的娱乐休憩性的盈利机构。

(3)严格控制沿河区域农产品加工基地、石材加工基地生产污水的排放,取缔违规排放的企业。

(4)加大对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控制沿河区域已建住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向河道内排放,全线河道周边100 m内不得设置垃圾收集点,不得开设生产加工工业基地,不得新建宅基地,包括农家乐等娱乐性的设施,不得设置农用厕所、沼气池,不得设置牲畜棚圈。

(5)建设完善村镇生活生产、农业灌溉给排水系统,规范生活生产污水,农业灌溉废水的排放。

(6)新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一定程度上促进初期雨水的过滤,减少初期雨水对河水的污染,减小地面径流,降低暴雨灾害系数。

(7)相关责任部门全面贯彻落实《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居民的无序取水,科学调控电站、水厂的用水量,引进调蓄、泄洪相结合的配套设施,保障苍山十八溪常年性河流的水量不低于年平均径流量的水平,季节性河流不干涸。

4 苍山十八溪文化环境保护策略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重视文物、风景名胜和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保护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的核心要求。

4.1 物质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的保护

据统计,苍山十八溪流域物质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共计约70项,其中古遗址2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24处,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10处,州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20处。它们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渊源,是这座城市的精髓。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要完善其保护或培育规划的编制,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风景名胜,以及全部古遗址要通过立法,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乡用地的建设开发不得破坏文化遗产,同时,对破坏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保证其运作的可持续性。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苍山十八溪流域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区域,据统计,区域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五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分别为白族扎染、三月街民族街、绕三灵歌会,霞移溪流域的白族扎染工艺正准备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不脱离大理地区白族人民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为原则,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创造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5 关键性技术问题及重难点分析

5.1 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人为影响及保护策略的分析

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即源头区域,其人为活动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存在直接地影响,源头的保护至关重要。其中,清碧溪、龙溪、绿玉溪、中溪、万花溪的源头位于苍山著名旅游景点玉带云游路和花甸坝的沿线,人为活动甚密,可以直接接触到水源,不文明的行为屡禁不止,水体受到一定的污染。目前,清碧溪源头清溪三潭,龙溪源头七龙女池,绿玉溪和中中溪源头洗马潭,万花溪源头花甸坝等已申报不同级别的风景名胜保护区域,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为了有效地解决轻视自然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大理市委、大理市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加强苍山十八溪源头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有效保护苍山十八溪源头的总体环境。

5.2 旅游资源开发与河道生态保护的矛盾及缓解策略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促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但过度地旅游资源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政府层面宏观调控资源的分配,原生态核心保护区域不得进行旅游资源的再次开发,生态敏感保护区域和苍洱风景观光区域需要合理划分开发界线,河道周边500 m范围内,不允许开设餐饮、山庄、度假村、游乐园等盈利性机构,洱海入湖口重点保护区域可以适度开发苍山洱海观景性质的旅游设施和滨河湿地公园,入湖口周边800 m范围内,不得开设餐饮娱乐等重污染的盈利性机构。

5.3 临河已建民宅对河道环境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苍山十八溪中下游区域农业人口密集,临溪建造了许多民宅,它们对河道的总体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污染,但民宅的拆除耗资大,影响当地的民生建设,临河建筑的治理是河道整治的难点。因此,临河已建建筑的整治既要考虑民生的矛盾,又要协同城乡总体环境的改善。

临河已建建筑的治理需要政府加大乡村总体环境整治的融资,改善农村的排水设施,建设乡村污水处理站,推进乡村中水回用,规范人畜粪便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临河已建建筑污染源的排放。同时,加大临河建设的审查力度,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不核发相关的许可证件,入湖口区域500 m范围内,不得新建任何住宅和公用建筑。

6 结语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苍山环境破坏、洱海水环境污染是大理之殇。加强苍山十八溪水环境、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工作,是保护洱海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大理经济总体发展的同时,综合整治自然生态环境,科学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环境,高效推动大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的“生态大理”魅力之城。

猜你喜欢

缓冲带苍山洱海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苍山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无机氮的去除效果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洱海太湖石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