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省发展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分析

2015-01-07REPORTER作者张泉山ZhangQuanshan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货源中亚班列

REPORTER/作者:张泉山 Zhang Quan shan

“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省发展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分析

REPORTER/作者:张泉山 Zhang Quan shan

甘肃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开行的渝新欧、汉新欧、郑欧、蓉欧、义新欧等中欧班列的必经通道。2014年12月,甘肃省开行了首列中亚班列(武威南—阿拉木图),至今已一年,笔者就一年来开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甘肃省境内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现状

甘肃省境内开行中欧、中亚班列都是经陇海、兰新铁路到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国际联运通道。在甘肃省政府牵头组织下,经过近半年合作多方共同努力,省内第一列国际集装箱班列于2014年12月12日从甘肃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武威物流保税中心开出,5天后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个班列的成功开行,使甘肃省发展国际联运迈出了重要一步。2015年以来,在省、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又陆续开通了兰州—汉堡、兰州—阿拉木图等班列线条,增加了班列的开行密度。经过一年的运行,中亚班列货源已由甘肃辐射至甘陕西、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近40个城市和站点;货物品类涵盖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工业零配件、建材、食品、轻工产品等6 大类200余个品种。一年来,甘肃省境内已顺利开行中欧、中亚国际集装箱班列40列,累计发出4 000个标准箱,出口货物总值约 2 000万美元,为甘肃和中亚、欧洲架起了一座经济合作桥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了全新动力。

甘肃省首列中欧班列是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托运人和全程物流服务提供者,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共同合作完成的。按照铁路总公司中欧班列“六统一”的服务理念(即统一品牌标志、统一运输组织、统一全程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团队和统一协调平台),我们为班列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处理、信息追踪、专业客服和专属品牌服务,并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门到门”运输、代理理货、代理报关等特色服务。 2015年8月21日,中欧往返班列(兰州—汉堡—兰州)从兰州新区始发,共装运42组集装箱,折合84个标箱,主要商品为数控车床、数控机床、轮胎、对流式电暖气、焦宝石等,货运量646.36吨,货值159.20万美元。出发后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后到达德国汉堡,全程8 027公里,运行时间15天,比走海运到欧洲节省时间15天。该班列抵达汉堡后,到达货物分驳完毕又重新装运生产设备,于9月底满载返回兰州新区。这趟班列是国内首趟实现到德国汉堡的双向满载班列,对甘肃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甘肃省大力发展国际联运的有利因素分析

1.甘肃与欧洲、中亚地区双边贸易活跃

“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后,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处内陆地区的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2014年公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中,甘肃省提出,要不断拓展全省对外开放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实现向中亚西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0%以上的目标。2015年以来,甘肃省内企业大幅迈出“走出去”步伐:金川集团在巴基斯坦铜矿项目、哈萨克斯坦铜矿项目;白银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铜冶炼项目、乌兹别克斯坦金矿项目、塔吉克斯坦铅锌矿项目;酒钢集团在哈萨克斯坦铁精粉、球团矿、铬矿、锰矿、氧化钥资源基地建设项目;八冶建设集团和祁连山水泥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3 0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等重点项目纷纷推进,这不仅会大大增加中欧班列去程货源,也会大大增加返程货源,给发展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铁路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显著

作为亚欧大陆桥的纽带,铁路运输为我国与中亚及欧洲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通过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将商品输送到中亚及欧洲地区。甘肃是西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是铁路三大国际联运通道之一的西中通道的必经之路,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兰州是中国42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兰州北编组站是全国十大编组站之一,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兰新高铁、宝兰客专线等8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具有“坐中六连”铁路集散优势,是通往中亚、南亚以及欧洲铁路运输的必经之地。兰新高铁投入运营和在建干塘—武威南二线、武威-张掖三四线等铁路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的缓解了既有兰新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为进一步提升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从甘肃进入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运输距离最短,最为方便快捷。以从兰州北站为例,到达中亚只需要5~7天,到达欧洲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8 000公里,运输时间约11 天,与海运相比,运输距离缩短1.2 万公里,运输时间节约24 天。

3.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甘肃省国际货运班列从酝酿到开行一直受到省市政府、铁路、海关和物流企业等多方“呵护”。甘肃省政府多次召集会议专题研究开行班列事宜,并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全力支持和推动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中铁集装箱公司和兰州铁路局从集货运输、申报计划、单证制作、箱车调配、车辆编组、时间安排、沿途追踪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落实方案,确保了班列便捷、安全、高效开行。兰州海关与青岛、郑州、西安等地海关和吉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开展“属地报关,口岸放行”业务,使班列进出口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高了口岸查验效率。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武威物流保税中心等企业发挥优势,加强与省内外进出口企业特别是西安、临沂、连云港、郑州、无锡、霍尔果斯等地的合作,积极组织货源,有效节约综合经营成本,提高班列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说,在省市政府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下,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给甘肃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甘肃省国际联运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班列组织不够稳定。从兰州北、武威南开行的情况看,到中亚方向的班列还没有实现常态化稳定开行,目前是按货源集结情况由路局按特需专列掌握,有时还零散开行,与渝新欧、汉新欧、郑欧和“长安号”等班列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五定”班列的准时、便捷、快速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是政府补贴缺乏透明。目前甘肃省境内中欧、中亚班列基本是依靠政府补贴开行,而政府的班列补贴政策都给予指定的物流企业,没有形成公共的补贴政策平台,致使部分企业组织班列货源缺乏积极性。同时省、市政府的补贴政策缺乏透明,易引发各地的无序竞争,使得班列存在资源浪费、分散、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无法以一个完整的“甘肃中欧班列”形象面对客户,对班列品牌造成较大影响。

三是铁路场站能力不足。甘肃省内铁路货场的能力和设施不足,还没有一个完全满足集装箱整列到发和海关监管健全的的铁路场站,规划中的兰州集装箱中心站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开工,建设进度缓慢,致使在中欧班列货源组织、车辆集结、分驳仓储、海关查验等方面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需要。

四是本地货源较为匮乏。受经济发展制约,目前甘肃省内大宗稳定进出口货源较为贫乏,货源分布分散,难以支撑班列定期开行,由于开行频率不足,造成货源流失,而且受客观条件制约,境外营销揽货手段较少,很难揽到回程货源,大多集装箱只能空返,使运输成本高昂。

下一步发展建议

随着向西的国际物流大动脉被打通,中西部地区从地理距离上比东部沿海地区离中亚和欧洲国家市场更近,从甘肃向西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到中亚、欧洲腹地的铁路国际联运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鉴于目前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内陆城市已经常态化稳定开行通往欧洲的班列,为避免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结合甘肃省区位和经济特点,且甘肃省已有不少企业在中亚开展产业投资,建议着力以发展潜力较大(2015年全国开行中亚班列2 000列以上)的中亚班列为重点培育品牌。

1.优化中亚班列内外部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和铁路运价下浮政策要透明,建立中亚班列公共平台,吸引有货源物流企业参与班列货源组织。积极与周边省份合作,处理好财政补贴与外贸绩效归属的关系,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避免产生新的同质竞争。加快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进程,对兰州新区北站、兰州新港物流园、武威物流保税中心货场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仓库、雨棚、装卸机具和装卸场地的配套功能,扩建海关监管场所,更新进口货物查验设备,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通关检验需求。鼓励省内外媒体及境外媒体加大对甘肃中亚班列的宣传和报道,从不同视角解读中亚班列的优势和特点,提高班列知名度。

2.优化中亚班列运营组织模式

在甘肃省境内选取2-3个货物集结点,以通过区域划分、统一物品集结地、统一物品分拨地和统一品牌、价格、服务标准为目标,开行甘肃到中亚地区的点对点国际集装箱班列。以打造中亚(兰州—阿拉木图)精品班列为主攻方向,按照铁路五定班列(定发站、定到站、定时、定点、定线)优化班列运行径路,采取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和不准保留、不准中途解体、不准变更到站等措施,尽量压缩集货和运行时间;综合运用政府财政补贴、铁路运价下浮、中哈铁路集装箱互使协定等政策吸引货源,不断提高班列开行密度和质量,争取实现每日开行一列。

3.加强中亚班列返程货源组织

班列返程货源组织是实现班列去补贴化、市场化、常态化长期开行非常关键的因素。加强对甘肃省“走出去”企业的关心支持力度,及时跟踪企业建设生产情况,对其原料、产品进口提前做好方案设计和政策支持,形成相对固定的返程货源。加大与中铁集装箱公司、中外运长航等在境外有办事机构、有揽货能力的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开发返程货源。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及沿线各国和企业的联络与推介,让更多货物通过中亚班列进行贸易往来。

4.精心打造特色品牌班列

在常态化稳定开行中亚班列的基础上,按照差异化、错位发展思路,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货运班列线条。利用国家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契机,发挥兰州交通枢纽优势,打通从甘肃到南亚的公铁联运国际通道,从兰州出发,铁路运输经西宁、拉萨、日喀则到吉隆口岸后,采用公路转运至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促进甘肃与南亚地区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的贸易交流,打造甘肃到南亚的高原丝绸之路国际集装箱特色班列。适时打通甘肃与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铁路通道,筹备开行甘肃到西亚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甘肃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特色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和能源方面的交流,形成吸引新的国际联运货源的重要渠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甘肃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以中欧、中亚班列为载体的国际联运业务,是加快甘肃对外开发和实现西进策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合理利用政策优势,大胆改革创新,加快班列运营市场化进程,转变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模式,尽快做大做强甘肃省铁路国际集装箱联运业务,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网络化的中欧、中亚班列运营组织模式,不断降低进出口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更好的服务于甘肃社会经济发展。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

猜你喜欢

货源中亚班列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甩开这14个“货源”,也该起飞了...
“一带一路”的火车头中欧班列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White Elephant
中国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总值统计(2013年1-12月)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生意找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