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医精诚耀千秋 药王金方泽万代
——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2015-01-03摄影报道李方园方良才杨安鹏李瑛何景辉

陕西画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王铜川

摄影报道/李方园 方良才 杨安鹏 李瑛 何景辉

大医精诚耀千秋 药王金方泽万代
——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摄影报道/李方园 方良才 杨安鹏 李瑛 何景辉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家乡和晚年归隐地,药王孙思邈是铜川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以孙思邈医药著作、有关古建遗址、碑石、研究资料、民间传说等因素构成的“药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思想和中医药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近年来,铜川市恪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统领,以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这一宝贵资源,把培育壮大接续产业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倾注力量补短板,精准发力破难题,走出了一条全方位系统转型的新路子。

10月13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开幕式暨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千古名胜药王山下隆重举行。

陕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分别讲话。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苟天林,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省政协副主席郑小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出席。中国贸促会贸易交流推广中心副主任邬延光宣布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开幕。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致辞,市长杨长亚主持开幕式。

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陕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强讲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讲话

中国贸促会贸易交流推广中心副主任 邬延光宣布文化节开幕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计委主任戴征社,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工程兵招待所政委宋航战,陕西省政协副秘书长马多平,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玉明,省商务厅厅长姚超英,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铜川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袁丁兴,市委副书记相红霞,市委常委马秉寅、严维佳、闫旭、王瑞峰、王刚、王春梅、刘德扬等出席开幕式。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致辞

铜川市市长杨长亚主持开幕式

陕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明共同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陕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强参观《奋进转型中的铜川》展览

上午10时,随着9声礼炮响起,开幕式正式开始。全体肃立,向药王孙思邈像三鞠躬。开幕式上,陈强、李晓东、闫树江、郑小明共同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中医药界代表诵读药王孙思邈著作《大医精诚》。

陈强在讲话中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交流的平台更加开放和广阔,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和机遇期。振兴中医药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陕西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希望铜川抢抓机遇,加强与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也期望中国贸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继续关心支持陕西和铜川,共同为繁荣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闫树江在讲话中说,近年来,铜川着力打造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品牌,在弘扬药王文化、中医药文化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陕西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创造积累了成功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希望铜川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筹谋划,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交流合作的全面协调发展,让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陕西有关厅局领导,在铜工作过的老领导,其他主办、协办单位领导,国际友人,兄弟市区代表团领导,科研院校、中医药医疗机构领导及专家学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机构、商会负责人,省内外企业代表,文化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以及中省媒体和香港等地区媒体朋友等。

出席文化节的嘉宾在玉华宫参观考察

出席文化节的嘉宾在照金参观考察

文化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铜川文化吸引中外嘉宾

铜川转型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

出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及贸易对接会的中外嘉宾对投资铜川充满兴趣和意向

10月13日下午,铜川市领导在正阳酒店会见中医药界专家学者代表。市委书记郭大为、市长杨长亚会见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苟天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学文、郭诚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金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学院院长雷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温长路,台湾中华中药商业同业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朱浦霖等国家部委领导和中医药界专家教授代表,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苏荣彪,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省中医医院院长刘勤社,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周永学,副市长曹远勃一同会见。闫树江、张学文、雷原等作了发言。

同时,相关领导会见了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中外企业家代表——陕西外经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玉龙、陕西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张文琪、明珠国际集团董事长李继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ARA资产)中国首席代表刘胜德、印度丝绸之路贸易工业协会会长拉瑞、中国食品工业投资担保公司董事长武力、乌兹别克斯坦浩罕欧洲建材公司董事长张立峰、越南煤炭部北越总公司水泥公司董事长王雷等。

郭大为在致辞中对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铜川转型大力支持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国务院批准举办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给铜川带来了机遇,也给中医药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将努力打造中医药文化起飞的航母平台,放飞和成就民族文化复兴的梦想,传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让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永葆生机。铜川是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以文兴旅,以旅载文,文旅融合,努力打造“中国康城、品质铜川”。他说,药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铜川愿与大家一道,深化互利合作,携手努力,开启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让药王文化根植铜川,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铜川市委副书记相红霞、副市长何尚民检查《奋进转型中的铜川》布展情况

文化节期间,铜川市举办了《奋进转型中的铜川》展览展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影响暨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研讨会、药王杯孙思邈中医药奖评选发起仪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及贸易对接会、铜川转型项目推介会、药王养生餐品鉴、民俗文化展演、特色产品销售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弘扬药王精神、传承药王文化、开展经贸合作,为发展养生保健产业、打响药王品牌、推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搭建平台。

10月14日上午,参加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苟天林,国医大师张学文,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徐荣谦,中国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副组长张南,中国社科院食品安全课题组组长邢东田,广东人体科学研究院筹备组成员黄胜群,陕西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中医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健等专家、学者、嘉宾,到照金参观考察。希望铜川与各界合作,进一步挖掘药王文化资源和照金红色旅游资源,把铜川转型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市长杨长亚会见出席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国家部委领导及专家学者代表

郭大为、杨长亚看望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苟天林

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影响暨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研讨会

中医药专家惠民义诊活动

首届药王杯书画大赛作品展暨颁奖仪式

药王杯“孙思邈中医药奖”评选发起仪式

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推进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文化产生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富有魅力、代表着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文化,对内,是动力也是凝聚力;对外,是影响力也是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知名度也是生产力,注意力就是增长极。举办文化节,是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地域资源的整合提升,是城市形象的整体推介,是地方发展的盛大展台。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无与伦比的宝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医药喻为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铜川市充分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药王文化品牌,促进铜川转型发展,充分体现了铜川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厚重的文化为铜川注入了精气神,砥砺着铜川创业奋进。相信,凭借药王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大开发利用,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文化永葆生机,此举必将使铜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和韵铜川》将千古药王、妙善观音、青花牡丹等文化元素融合其中,借助戏曲、说唱、器乐等表演形式,为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奉献一曲浑然一体的艺术大餐

百朵梅花映照金 “国演联盟”走进铜川大型公益演出举行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王铜川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驱动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参书题录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预防肿瘤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药王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