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不合格党员处置”走形式——对不合格党员处置问题的思考

2015-01-02张传有王涛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7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支部合格

◎张传有 王涛

莫让“不合格党员处置”走形式——对不合格党员处置问题的思考

◎张传有 王涛

及时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的“出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是正本清源之举,对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当前,对不合格党员处置还没有引起各级党组织足够重视。基层党组织对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标准程序把控不严,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仅限于开一次会、谈一次话、批评一下,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深入进去,致使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党内,腐蚀了党的肌体,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

【现状】

目前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存在诸多不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认识不足: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怕处置不合格党员会影响单位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有的认为不合格党员处置多了,等于揭自己的短,给自己和单位的工作抹黑,影响自己的前程和单位的建设。

标准不严:有的单位处置不合格党员犹如蜻蜓点水,浮在表面,甚至把不合格党员“保护”起来,常常“低调处理”或者“内部消化”,担心影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而采取“宽大为怀”的态度;尤其是对一些不合格的老党员“不忍处置”,认为他们在单位工作时间较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处理起来太伤感情,适时提醒一下就行了。

程序不清:有的党务工作者对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操作程序不清楚,不知道如何组织,如何实施,致使处置过程中存在疑虑和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原因】

标准上难统一、存在程序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上,条件标准过于笼统、宽泛和主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认定难,处理难的现实问题,比如对那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不服从管理,不配合工作”的不合格党员,基层党组织就很难把握,评定处置上就更加难以实现了。

好人主义作祟、存在失之以软的问题。有的党委支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战斗性、原则性不强,“雷声大,雨点小”,奉行“教育从严,处置从宽”的“潜规则”,认为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会对其以后的成长进步造成不良影响,害怕处置以后当事人就会“破罐子破摔”,走向对立面,成为管理中的“个别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平时失之以软,迁就照顾,关键时刻不敢较真碰硬,长期的和谐环境,让基层党组织中为数不少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为一般群众,纪律意识不强,表率作用不明显。

工作上要面子、存在患得患失的问题。基层党委支部普遍存在着“处理不合格党员损害单位荣誉,影响评优评先”等错误思想,即使单位存在不合格党员,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宁愿“内部消化”也不愿公开处理,总感觉处理不合格党员,责任主要在支部,在书记,是自己能力不够,教育引导工作不到位才导致党员队伍出了问题,公开处理问题党员,太丢面子,怕上级党委机关有看法,兄弟单位看笑话,片面的强调维护单位的形象和个人面子。

处置上缺底气,存在不懂不会的问题。部分基层的政治干部对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法规制度还存在学的不多不深,不全面、不具体的问题,对程序标准、方法艺术一知半解,也就更谈不上实际应用了,尤其是新任职的政治干部,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方法不够灵活,难以做到游刃有余。对如何转化处置不合格党员想得多,做得少,安抚的多,较真的少。习惯以行政手段代替组织处理,以谈心教育代替党内警示帮带,不仅起不到对不合格党员的惩戒作用,而且对其他党员也起不到警示作用,不利于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自我要求不严,存在得过且过问题。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问题上畏手畏脚,一个很重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处置别人没底气,怕大家不服气,而对出现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责任下卸,矛盾上交,得过且过。进而导致党员队伍纪律意识、荣誉意识、表率意识弱化,给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策】

切实转变观念,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一是转变党员队伍“只进不出”的观念。很多人认为,只要入了党,那就是进了“保险箱”,工作干得好不好,党员作用发挥的明不明显,对自己的身份都不会有太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有敢于砸破“保险箱”的勇气,积极主动地疏通党员队伍的“出口”。二是转变“只褒不惩”的观念,改变党员管理教育中“失之以软,失之以宽,一团和气”的现象,该批评时批评,该处置时处置,积极营造人人敢管,人人服管的良好风气。三是转变“只捂不破”的观念。要敢于揭短亮丑,暴露问题,改变过去“家丑不可外扬”的片面认识,纯洁党员队伍的风气,弘扬从严治党的正气,推动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

规范处置程序,依据依规实施。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关乎党员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要慎之又慎,决不能简而化之,敷衍了事。要严格按照“民主评议、提出初审名单、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党委审批和宣布实施”等“七步走”的流程,认真组织实施,并且全程贯彻群众路线,加强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防止出现误打误撞和偏听偏信的现象,保证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依据依规、严格规范。

敢于较真碰硬,正己方能正人。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敢于碰硬。作为基层支部的成员和党务工作者要带头讲政治、讲原则,带头树立新风正气,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为标准,努力营造一个敢于较真、乐于较真、善于较真的良好氛围。对不合格党员要坚持原则,严肃处理,震慑后进,较真碰硬。用动真格的手段,让不合格党员警醒,让大家明白党员身份不是“保险箱”,更不是终身制,让不合格党员待不住、立不稳、自觉向优秀靠拢。

稳妥做好善后,防止一处了之。对于不合格党员,处置只是手段,真正目的在于解决党性、党风和党纪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的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应当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要不冷落,不歧视,把思想帮教贯穿于处置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转化工作的每个环节。首先要把不合格党员的管理教育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其次,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掌握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改正缺点错误;再次,指定专人做好帮教,增强教育转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69242部队)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支部合格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做合格党员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