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2015-01-02董本云

北方经贸 2015年7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吉林省新能源

董本云

(吉林工商学院a.地方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b.经贸学院,长春130507)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董本云a,b

(吉林工商学院a.地方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b.经贸学院,长春130507)

作为我国的传统汽车产业大省,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是吉林省汽车产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出台技术标准;搁置路线争论;掌握核心技术;重视品牌建设解决建议。

技术轨道;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2012年颁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作为我国的传统汽车产业大省,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是吉林省汽车企业及汽车管理部门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一)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属地优势

近两年,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公司。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期投入非常大,需要强大的整车制造企业的带领。吉林省有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在“九五”期间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新能源汽车项目,这是吉林省发展新能源汽车较大的优势。目前,一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奔腾B70的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料电池车型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混合动力轿车奔腾B70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进入产业化阶段。7.3M、10M和12M三种规格的纯电动客车已经通过试生产,部分车型开始在全省试运行。此外,一汽集团也初步规划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车型,以及试运行时间表。

(二)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优势

吉林省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春和辽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达到0.8亿安时,形成从120AH到400AH多种系列产品,为纯电动客车和汽车提供配套实验。长春锂源公司还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研究机构专门进行以锂电池为运行动力的研究和开发,锂电池所需原料磷酸铁锂已经开始生产,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2000吨。此外,电池隔膜纸研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具备年产4400000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三)人力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最先设置汽车专业的高校——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实力的科研人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着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作为中国一汽的技术核心也始终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关注动力设计,试制车型,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吉林一汽集团专门成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机构。目前,有40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新能源汽车,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结构合理的专业开发团队,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做了充分的积累和准备。此外,吉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等院所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数据信息,因此,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产业联盟初步形成

吉林省成立了包括中国一汽集团、吉林大学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的形成,能够有效整合省内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所需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现有研发团队根据技术优势明确分工,集中优势资源对于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这一联盟优化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资源,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高资金和人力支持。

(五)拥有示范推广平台

2009年长春成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这一平台极大地促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国家的政策性补贴,另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面的压力,有助于消费者更新消费观念,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普及。

二、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可供推广的品种单一

吉林省内完全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实际上仅有一汽的客车和混合动力轿车奔腾B70。纯电动客车的三个关键组件仍处于实验阶段,零部件供应仅仅依靠国内的供应商,开发进展缓慢,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整车都未进入国家产品公告目录。市场前景较好的纯电动微型轿车还未投产,技术储备不足,车型规划不合理。

(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主要依赖于一汽集团,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企业数量较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必要的技术储备,不具备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如:驱动电机、电子集成技术、动态综合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还未试制投产,核心技术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完善,不能有效支撑整车出厂的技术需求,其他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产学研合作还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共性技术的研发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力度较小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为主的技术研究方面。从产业共性技术的服务能力来看,共性技术政策还未最终明确,研究平台相对分散,未能形成稳定、完善的经费投入和运行保障机制。

三、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一)出台技术标准

电动汽车的推动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是产品的生产、使用、交换的技术依据,但吉林省电动汽车起步晚,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落后。现有产学研之间的合作研究较为松散,难以集中所有的优势和关键技术,汽车企业无法通过合并和重组的方式整合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研发来初步确定相关标准,在行业内通过骨干企业的运行来进行调整。地方标准可以先于国家标准出台。

(二)搁置路线争论

汽车企业要搁置技术路线的争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成本、技术不成熟和充电条件的限制,是阻碍大中型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混合动力汽车其动力系统中70%的技术与传统燃油汽车共用,可以带动蓄电池等核心部件技术的发展,促进大、中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作为过渡车型有显著的减排效果。中小型电动车所需的蓄电池成本也只有中型汽车的一半,运行成本仅为同级别传统燃油汽车的1/3,小型电动车可用220V民用电充电,慢充时的功率只相当于一台家用空调。

(三)掌握核心技术

首先,实现传统汽车的技术升级;其次,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核心部件突破瓶颈制约;第三,选择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首要突破口;第四,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是汽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主攻方向。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应加强技术研究所的集中度,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政府应该建立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增加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培养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通过科技拨款和政府补贴来促进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展开研发,支持汽车行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促进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升级。完善行业中介服务网络,使各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形成创新力。根据共性技术开发的需要,建立公共信息和公共数据、科技基础平台的有效共享机制,提高科技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形成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合力。

(四)重视品牌建设

有关部门应重视新能源汽车设计美学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造型设计特点以及造型设计与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引导重点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造型设计进行项目规划,组织力量在车身外形设计、标识设计、色彩库建设等艺术设计方面开展工作,形成面向市场需求终端和体现吉林特色、东北风貌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使新能源汽车产品能够在外观造型等方面吸引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品牌战略可以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创造附加价值,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吉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牌建设,这既有利于作为吉林省传统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有利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部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66-378.

[2]欧阳惠芳.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J].汽车与配件,2012(2).

[责任编辑:高 瑞]

F014

A

1005-913X(2015)07-0109-01

2015-05-08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00635);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42号)

董本云(1975-),女,吉林舒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吉林省新能源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