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国道G105线中山北段为例

2015-01-01

江西建材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行道车道压实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逐渐成为必然的选择。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生活需求,倡导绿色健康出行,使市民能够更好的享受城市生活,同时缓解城市汽车交通的压力。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中重视机动车道建设,而忽视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规划,使得慢行交通系统不能实现良性发展。[2]在慢行交通系统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市民的交通需求,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让群众满意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安全,对慢行交通加强安全保护,让城市市民平等的享受公共资源,实现交通道路结构的优化配置。

1 国外慢行系统设计简述

慢行交通因其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国外受到极大的重视,作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现有问题的有效方式。[3]国外对于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自行车与步行交通计划(Bicycle&Pedestrian Program)[4]、美 国加州伯克利市自行车交通计划(Berkeley Bike Plan),形成了完善的慢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积累了大量慢行系统设计经验,对于实现“低碳城市”、“低碳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下图1列出了国外慢行系统设计的相关成果。

图1 国外支路口慢行系统设计(德国)

2 项目工程概况

国道G105线自江西进入广州、中山进入珠海。本项目为G105线中山细滘大桥至沙朗段慢行系统改建工程,全长22.01公里,起止桩号为K2622+440~K2644+450。工程设计范围为两侧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部分。相关设计指标:自行车车道服务水平等级为二级(稳定骑行);人行道服务水平等级为二级;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3 道路平、纵、横设计

3.1 平面设计

平面布置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平面选线设计。本次设计以尽量减少对现状道路、绿化景观的破坏为原则,不考虑进行拆迁,因地制宜进行道路平面设计。

3.2 纵断面设计

根据已建人行道及周边高程控制,局部高差较大路段接顺处最大纵坡不宜超过2.5%,路口无障碍坡道处最大纵坡不宜超过3.0%。

3.3 横截面面设计

结合现状道路的路幅布置及道路周边已建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本段利用道路两侧现有人行道、辅道设置2.5m标准宽非机动车车道作为慢行车道,车道侧设置2m宽人行道,条件受限时,可适当调整路面宽度。路面统一设置横坡度1~1.5%。

4 道路路面结构

本段非机动车车道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路面路基构造与技术要求如下:

非机动车车道路面结构一:3cm深红色细石水泥砼面层(抗弯拉强度4.5Mpa)+12cm普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4.5Mpa)+14cm原人行道基础修整压实或新建4.5%水泥石粉渣,压实度不小于93%。其中面层做法为在普通细石砼中掺入5%氧化铁红色颜料,骨料为红色碎石。表层砼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

非机动车车道路面结构二:3cm深红色细石水泥砼面层(抗弯拉强度4.5Mpa),做法为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铲除,利用老路的基层,路面做法同结构一,路面的切缝与老路路面切缝保持一致;

人行道结构一(新建人行道):6cm彩色环保路面砖+3cm1∶3水泥砂浆卧底+20cm4.5%水泥稳定石粉,压实度不小于93%;

人行道结构二(翻建人行道):旧人行道基层需平整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

破碎松散基层挖除,回填4.5%的水泥石粉渣,压实度不小于93%。

5 道路构造细部设计

5.1 路口无障碍设计

慢行车道横越城市道路行车道路口,均设置无障碍斜坡,如图2所示。无障碍斜坡路口尽量利用既有路缘石改造,使其与行车道路缘带齐平,以保证路面平顺。

5.2 主路口人、非分离设计

借鉴国外成熟的慢行系统研究成果,若采用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形式(简称“人、非分离)对于改善道路使用效率,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在本工程中,参考国外设计成果,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采用人、非分离设计理念,以保障慢行系统的使用效率,如图3所示。

图2 路口无障碍设计

图3 主路口人、非分离设计

5.3 公交车站处慢行系统设计

公交车站处由于人流、非机动车流密集,两者相互交叉,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本项目在处理这一情况时,尽量避免两者的交叉,合理布置位置,做到“各行其道”,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4 附属交通工程设计

交通工程对确保道路的安全、有效运行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使道路使用者安全、快捷的到达目的地,促进交通畅通。本次在设计过程中,对国道G105线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中国特色,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了交通工程的合理设计。

6 结语

国道G105线中山细滘大桥至沙朗段两侧均存在大量的商铺,是中山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流、车流相对密集,目前大量非机动车占用主车道,给机动车交通流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使得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极具上升,本工程结合道路两侧实际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施后效果良好,初步实现了设计目标。同时,结合目前中山市内公共自行车系统比较完善这一情况,两者有机结合,对国家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1]冷福建.慢行交通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J].河南科技,2014(18):167-168.

[2]陈竹.浅析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要点[J].城市建筑,2014(02):251.

[3]姚晓文.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人行道车道压实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跟踪导练(一)
浅谈MTC车道改造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