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树良种繁育及栽培利用

2014-12-31刘辉强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1期
关键词:香樟樟树林业

文/刘辉强

广东省兴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兴宁 514500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全市总面积210485hm2,坡度在25°以下的宜垦面积占全市土地的73%。兴宁市植物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共计600多种,其中包括乔木、灌木206种;主要中草药及各种野生中草药约457种;农作物、花卉等种属若干。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别名有香樟、芳樟、樟木、油樟、瑶人柴、乌樟等,中国二级保护树种,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营造林珍贵乡土阔叶树种,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适应范围广,生长快,生物量大,水土保持能力强,可作珍贵大径材和优质化工产品开发。经营芳香樟,生产周期短,2年即可获取收益。《广东省林业种苗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将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选育和应用推广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任务来抓。本文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樟树良种选育与无性快繁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中樟树优良品系繁殖材料的推广示范做出详细介绍。

1 樟树的生物学特性

1.1 樟树的形态特征

樟树是属于樟科樟属的常绿大乔木,其树高可达50m,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故可称为参天古木,是一种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樟树生长过程中幼时树皮呈绿色,触感平滑,随着其生长时间增长渐渐转变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状。冬芽为卵圆形,之后生长为革质或纸质薄叶,叶型为卵形,长约5~10cm,宽约3.5~5.5cm,基部圆形,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叶脉离基三出脉,接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明显比其他侧脉发达,脉腋有腺点,背面微被白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樟树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球形,直径约0.5cm,果期8~11月。樟树树干有明显的深沟纵裂纹,极容易辨认。樟树的树名据说因为樟树树干上的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呈“樟”字为树名。樟树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其落叶是在春天新叶长成后,上一年的老叶开始脱落,所以樟树呈现出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的景象。

1.2 樟树的生态习性

樟树是喜光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不强,最低耐-10℃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微酸性土为好,较耐水湿,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当做大树移植时时要注意控制土壤湿度,因湿度过大易导致樟树烂根缺氧致死。樟树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强风,种子繁殖,且萌芽力较强,枝条耐修剪。樟树生长速度中等,其年生长量树高约为100cm,胸径约为2.40cm。樟树存活期较长,可以生长至成百上千年。

2 新品种樟树的应用概述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良种和高效栽培配套技术,适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社区和农户生产经营应用,对广东省乃至我国南方地区樟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对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缓解社会木材供求紧张的现状,提高生态公益林等级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为广大的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樟树良种选育与无性快繁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中樟树优良品系繁殖材料,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以及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其他应用:如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

目前我市已开展樟树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建设示范林53.33hm2。预期示范林树高年均生长量达到0.8m,胸径年均生长量达到1cm。项目营建的示范林,按良种栽培技术生产水平计算,木材产量约11.73m3/hm2·年,在18年生轮伐时,合计木材产出11260.8m3,按850元/m3计算,总产值为957.17万元,年均产值9900元/hm2以上;既使本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促进了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示范林地的辐射作用和良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立地生产力,实现增产增收,这将大大提高林农和营林企业培育大径级珍贵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不但为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推动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且有力缓解天然林禁伐后的原木供不应求的压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樟树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我市开展樟树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建设示范林53.3hm2,通过在本地建立樟树优良品种示范林、规范技术管理,高标准建立樟树优良品种示范林基地,进行科学管理和推广应用,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优良品种、系统的种植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50人以上,向周边林农及造林企业提供优质种苗和良种栽培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现将樟树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技术介绍如下:

3.1 育苗

樟树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选取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樟树良种选育与无性快繁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中樟树优良品系繁殖材料。播种前整地是种子正常生长的前提。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次年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约35~50cm,宽约1.2m。种子育苗从每年的十至十二月开始准备工作,此时将已成熟的樟树种子采下,混沙贮藏,次年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催芽可用50℃的温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10~15d发芽。

樟树的良种繁育可通过组培育苗和培育大苗。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将统一播种的樟树苗进行移植,移植密度控制在为2.25万株/hm2左右。苗要随起随移,移栽定植后在离地10cm左右截干,当幼苗的芽长到10cm左右定主干,并剪去多余枝芽,只留下1个比较粗壮的枝做主干。培育过程中注意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樟树多发萌生枝,进行抚育工作的前3年要进行抹芽,抹去离地面距离约为幼苗总长2/3以内的嫩芽。冬季在床面施厩肥,施肥量30000kg/hm2,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三年生苗木的胸径可达3cm左右。苗木出圃时要带适量土球,并适当剪去枝叶,可提高樟树造林成活率。

3.2 移植

移植前宜采用带状割杂的方式进行清理林地,带宽范围为1.2m。造林密度株行距为2.5m×3m,栽植密度为1335株/hm2,植穴规格50cm×50cm×40cm,每穴施放基肥0.20kg,并回穴土至50%左右,栽植时间选在早春雨透后的阴雨天,苗木可选用1年生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组培壮苗,高度为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每年抚育两次,时间在造林当年的7-11月和第二年、第三年的4-5月、7-11月进行。主要进行松土、扩穴、除草、施肥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并兼顾补植。或选择树皮颜色新鲜、树干通直、树势健壮的香樟树大苗,移栽前三个月左右对其进行假植处理,因处理后的香樟苗会新生细根,集中在树蔸部位,根的活动比较旺盛,树木的成活率较高。从苗圃挖出的香樟树苗,栽植前要进行根部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求剪掉树冠部分全部枝叶的1/3~1/2,大大减少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降低全树的水分损耗。根部要带有部分土球,如果是裸根的苗木,也要求尽可能多带心土,所留的根要长,细根要多,若是反季节移植苗木,保留的土球应比平常大一些,因土球越大,保留的根系越完整,栽植后越容易成活。只要不是急于很快获得大面积绿植的绿化工作,移植时尽量选用小苗,因小苗比大苗发根力强,移栽成功的可能性更高。经过修剪的香樟树苗应及时栽植,如果需要远距离运输距离,应在根蔸处包扎湿草、塑料薄膜等以便保湿。春夏秋季的移栽工作栽植时间最好控制在在上午1l时之前及下午16时之后,冬季则只要避开最严寒时间即可。所挖种植穴的穴底施基肥,铺设细土垫层,保证种植土疏松肥沃,将香樟苗定植后填土至穴顶,然后在树苗的周围做出拦水用的围堰。

3.3 灌溉

香樟树苗移栽种植后要立即灌水,灌水时注意不可损坏之前做好的土围堰,并将土围堰中灌满水,让水慢慢浸到种植穴内。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可进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因生长素可以刺激新根生长。一般采用奈乙酸作为浇灌液中的生长素,配制时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粉状奈乙酸,之后掺进清水,配成的浇灌液中生长素浓度为200mg/kg,以此作为第1次定根水进行浇灌。因新移栽的香樟树冠大部分已被修剪,根系也有所损伤,其吸水能力很弱,因此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满足其吸水量。若土壤中含水过多,将大大影响土壤透气性能,抑制根系呼吸,长此以往会造成根部霉烂,导致移栽植株死亡。第1次浇水为定根水应浇透彻,以后则要视天气、土壤质地情况谨慎浇水,以“不干不浇,浇即浇透”为原则。另外,要设有排水透气设施,且每天检查,切勿出现堵塞或积水的情况。

3.4 保温

移植后的樟树苗耐寒性较弱,而每年冬末春初为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此季低温天气较为普遍,对所移植香樟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香樟移植后的冬季要对其主干、分枝包裹覆盖物,以稻草为宜,草绳、麻布均可,不宜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温防冻,因塑料薄膜容易积水,会诱发树干发黑并溃烂。

[1]周新菊.樟树良种繁育及栽培利用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1):28-72.

[2]曾令海,连辉明,等.樟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3)62-66.

[3]陈爱芬.樟树良种选育与培育技术研究获得成果[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5):76.

[4]余荣卓.樟树品种选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农学学报.2013,3(8):52-56.

[5]李振华,温强,等.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林业科技,2007(6):30-33.

猜你喜欢

香樟樟树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香樟树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香樟树,樟树香
land produces
香樟木的沉默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