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元帅在山西

2014-12-26潞人

文史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徐向前彭德怀

潞人

三晋大地自古人杰地灵。从炎黄二帝的文明肇始,到尧舜禹奠定华夏根基,长期以来三晋大地都是中国之腹心。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又有一群豪杰以山西为中心,太行为依托,书写了抗日救亡的壮美篇章,并由此发展壮大,最终成就了一番立国大业。这群英豪,正是共产党、八路军。在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之际(1956、1958年又有补授),总数1050位开国将帅,就有上千人有在山西建功立业的经历。显然,这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三晋传奇。

此段传奇虽年代不算久远,然一样浩如烟海,千头万绪。笔者从其中攫取些许片段,与读者分享。

伫马太行朱德老总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这是朱德总司令在抗战期间抒写的著名诗篇《太行春感》。诗写于1939年春天,写诗的地点正是笔者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北村一带。朱总司令夫人康克清多年后回忆说,在抗战头三年,和朱老总一起在山西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很多,印象最深的有四处:五台县南茹村,36天;潞城市北村,200多天;武乡县砖壁、王家峪9个月。

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将帅第一人,其传奇经历在军中少见。他历经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欧美留学、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三次授衔。1917年因战功在滇军升至少将军衔,后晋升陆军中将。1937年抗战开始后,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他以军事统帅身份先后统领国共两军,奇中更奇。

抗战开始后,朱总司令亲率八路军总部转战山西北中南,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间,除去一次短暂返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外,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抗战前线指挥,尤其是转战晋东南后,担任了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统领国共两党在晋冀豫一带的抗日军队。据研究者说朱德一生有八次历险,但在山西的那次是最惊天动地的一次历险。

1937年10月娘子关失守后,八路军总部穿越正太线,奔赴山西中南部,其间朱德在寿阳景尚住了两日,他前脚走,日军后脚到,可谓惊险。1938年2月25日,在转战晋东南的路途上,在安泽县古县镇一带遭遇几千名日军,他当时身边仅有一个警卫连。朱德得知日军的目标是进攻临汾,为了给友军争取时间,他和左权参谋长在果断决定电报示警的同时,主动出击拖住敌人。在周旋中,日军发现这是一小股部队,而且带队的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遂派空军前来助战。巧的是日军空军找错了地点,把同名的另一处地方炸得一片狼藉,总部和朱总司令毫发无损,幸运脱险。更巧的是日军自以为得手,在报上宣扬“击毙朱德”战果,而大后方误以为真,各种“号外”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顺利脱险的朱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此后常驻晋东南,指挥敌后抗战。1940年5月,朱总司令离开王家峪到洛阳谈判,行前,他在王家峪种下著名的红星杨,并在途中写下了《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后来,朱总司令一直人在延安,心系前线。他在抗战八年的20多首诗词作品中,大多表现了这样的情怀。其中在延安发表的两首诗词和山西直接有关。一首是1939年冬,朱总司令过53岁生日时,王家峪的作家杨朔赠诗祝寿,总司令和诗答谢,后来回延安正式发表:

赠友人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另一首是1942年左权将军牺牲后,朱总司令饱含深情痛悼战友:

悼左权同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如今,“太行浩气传千古”铭记、传承的不仅仅是以身殉国的抗日将士英灵,也包括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开国将帅们。

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送给彭德怀同志的六言诗。毛主席的诗很传神,短短四句,彭大将军叱咤风云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军战将能被毛主席写进诗词中的寥寥无几,彭德怀独占其一,足见其在我军中的威望和地位,十大元帅排第二实至名归。

彭德怀与山西甚是有缘。想当初红军东征之时,彭大将军就担任总指挥。那时,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地瘠民贫困难多。为了确保东征顺利,彭德怀亲自到前线侦查、指挥作战。最终,东征圆满完成了“扩红”、“筹粮筹款”和“宣传抗日主张”的任务,彭德怀功不可没。

抗战爆发后,彭德怀被任命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率先和周恩来来到山西,与阎锡山共商联合抗日大事。彭德怀亲自谋划了八路军在山西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的角色和平型关、雁门关侧击日军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共将领的一致认可。可以说,八路军115师平型关首战告捷和120师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都得益于彭德怀的战略规划。同样的例子还有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对我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也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正面战场。第一阶段的破袭成功后,延安各界还举行了万人大会,通电慰问八路军的前方将士,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特别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彭德怀第三次在山西指挥大规模作战是解放太原战役的最后阶段。当时,从西柏坡回西北的彭德怀顺路看望病榻上的徐向前。在徐向前提出请彭德怀指挥最后的解放太原一战后,彭德怀二话不说,慨然应允,并请示中央批准,同时提出所有的作战命令仍然以徐向前的名义下发。他向中央表示,打好了,功劳是徐向前的,打不好,他要亲自负责。这种勇于担当的风范以及和徐向前之间襟怀坦荡的革命情谊已成佳话。

彭德怀的大将风范与其自身的刚烈性格显然有关。在抗战期间,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就一致抗日、减少摩擦,多次和国民党军队进行谈判。有一次,国民党军队提出要八路军给他们让地盘的要求,彭德怀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我们的地盘是从日本鬼子手里用八路军的生命抢来的,有本事你们也去和小鬼子抢。”事后才发现,因为用力过猛,右手无名指硬生生被拍断了。

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被彭德怀视为戎马一生的四大败仗之一,和这场战斗一起被人们记住的是摄影师拍摄的彭德怀在前线拿望远镜观察敌情的著名战地摄影作品。这一仗虽然因为我军伤亡过多而饱受质疑,但毕竟用血性教训了侵略者,也回击了国统区少数人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论调。

其实,彭德怀的性格也是细腻的。在沁县小东岭西路军高级将领会议期间,彭德怀和98军军长武士敏彻夜长谈,坚定了武士敏抗战到底的决心。武士敏在牺牲前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我当了几十年兵,真正懂得为国报效是在太行山,是彭副总指挥教我懂得了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军人。”

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和左权夫人刘志兰都是北平学生出身的热血青年,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北村,她们看不惯老百姓烧香拜佛,就把人家的香案推倒了,彭德怀一面亲自出面给老乡道歉,一面严肃批评这两位女同志,告诉她们:老百姓求菩萨保佑八路军共产党,也是在为抗战作贡献。

八路军总部在麻田期间,正逢抗战期间的灾荒岁月,彭德怀看到老百姓生活困难,就命令后勤部门缩减口粮接济百姓。有一次到老乡家里开会,听说老乡们一天才吃了一顿饭,他就让老乡们躺着开会节省力气。他部署战士们挖野菜,还专门嘱咐大家不要在驻地附近和老百姓抢资源。

也就在那些年,每逢有人去延安,彭德怀总要安顿把那些从前线缴获的物资包括金银等给延安带过去。他总是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虽然艰苦,但是延安更艰苦。

他在指挥解放太原战役期间,从东北赶过来的解放军战地摄影队也加入了解放大军的行列。有一天早上,在外出拍摄的途中,摄影师远远地看到了彭德怀在村子外的山坡上带着警卫员散步,就打开了摄影机记录起来。彭德怀看到以后马上制止:“小同志,我们的胶片也很珍贵,不要在我这里浪费了,应该把更多的镜头对准那些前线的战士们。”2001年,笔者电话采访当年的摄影师翟超时,老人在电话那头深情地说,可惜啊,那段镜头我没有保存下来,但彭总和我说话的那个场景一辈子都在我脑海里出现,尤其是他说到战士们的时候,表情更像个父亲而不是首长。

布衣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人,是十大元帅中惟一的北方籍元帅。凡是到过徐向前元帅故居纪念馆的人,都对展出的几件旧衣服记忆深刻。衣服的领子、袖口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缝补的痕迹。徐帅的生活朴实、低调,用他身边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比普通人还要普通”。

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比如他是惟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相当于体坛的“大满贯”。他是黄埔一期共产党员里级别最高的将领,国民党悬赏他的人头是10万到20万大洋,跟朱德、毛泽东一个价。他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从红军时期到全国解放,徐向前麾下猛将如云。在1955年授衔的57名开国上将中,有半数曾经是徐向前直接指挥过的部下。他指挥的川陕反六路围攻,8万人抵挡20万,消灭10万;晋中战役,6万人歼敌10万;太原战役,10万人攻破13万人坚守的古城。如此惊人的战绩,林彪、刘伯承、粟裕也是佩服的。

作为山西人,徐向前指挥了解放太原战役。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乡梓的荣耀。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城下。当时敌我双方对阵的指挥官,分别是两位山西五台人:徐向前和阎锡山。1949年4月24日,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第二天,太原解放。

阎锡山和徐向前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37年秋天。此前的徐向前已经带领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川陕根据地打出了威名,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战斗中总结的“七条游击战术原则”和中央红军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围点打援经典范例的苏家埠战役一次歼敌8万人,反六路围攻的“收缩阵地”战法歼敌10万,如此等等。所以,阎锡山对于身为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的到来心情复杂,一方面高调表态,“周公(周恩来)好厉害呀,你还带了我的同乡,也是我的学生来做我的工作,可不要让他挖我的墙角呀。”一方面做徐向前的“思想工作”:“向前,你可以回家看看,我对你家人怎样,我可不是蒋介石,六亲不认,我阎某人是对得起乡亲的!”这年10月底,徐向前告别故乡,带着刚刚成功夜袭阳明堡的129师先遣团和主力会合,开始转战晋东南抗日战场。他先后参与了三战三捷、反九路围攻等战斗。其中,1938年3月,他亲自指挥的响堂铺伏击战,击毁日军车辆180多辆,歼敌400多人,让现场观摩的一战区西路军国民党将领大开眼界。

解放战争中期,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先后南下,山西留下的部队多为地方武装和民兵。徐向前指挥这些装备和人数都非常有限的部队,从运城到临汾,再到晋中,不仅在战略上让晋绥军无法分身到华北、西北的战场支援,而且在牵制中对晋绥军不断加以歼灭,完成了对山西全境的基本解放。尤其是以少胜多的晋中战役让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同志大喜过望。

徐向前“打仗如虎,爱兵如母”。在运城战役前后,徐向前担负着把地方武装改造成正规军的艰巨任务。有一次,一个开小差的战士回到部队后,被他的连长当众体罚,徐向前为此专门召开大会,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不是因为你有当连长的本领才给你分配了100多名战士,而是有了100多名战士需要一个连长才把你派来。“干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是士兵的师长,是士兵的表率,是士兵的知心朋友。然后,你才能把士兵带好”。

“越是硬仗越向前”,是很多人对徐向前作战风格的评价。开国少将李布德曾这样评价徐向前打仗的三个特点:“百分之百的胜算不是等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指挥前移”和“坚持最后五分钟——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徐向前彭德怀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徐向前元帅的家风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飞来的木桶
朱照林和他的领袖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