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水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对策

2014-12-26张淑芳刘宏伟马旭洁韦伯龙闫旭东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永靖县气候资源临夏州

张淑芳,刘宏伟,马旭洁,韦伯龙,刘 洪,闫旭东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气象局,甘肃临夏 731100)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出发,它是其它土壤、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证资源,是生物物种等生态多种资源的载体。从水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它是农业、工业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临夏州境内的自然水资源总量约338.15亿m3,其中自产水资源量14.15亿m3,过境水量324.00亿m3。自产水量中,河川径流量11.30亿m3,地下水总量2.85亿m3,扣除地下水中潜流2.00亿m3,境内可开发水量12.15亿m3。总体看来,自产水量偏少,过境水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临夏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33.00 m3,水资源占有量14.80万m3/k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0万m3/km2,低于全国水平21.80万m3/km2,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我们分析临夏州水资源状况,旨在提出保护利用对策,为下一步保护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1 水资源概况

1.1 地表水

大气降水补给以及一些泉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形成了不同的河川径流。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随降水不同,临夏境内河流形成也极不均匀。目前境内有30多条较大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干流自西部入境,境内流程107 km。黄河一级支流主要有大夏河、洮河、湟水、银川河、刘集河等,二级支流主要有广通河、三岔河、牛津河、冶木河等,流向大多自西南向东北。因河流分布不同,临夏各县市地表水资源自产量很不均匀,地表水资源最多为和政县,为3.60亿m3,最少为永靖县,仅0.27亿m3(见表1)。

1.2 地下水

临夏地下水总量2.85亿m3,扣除地表潜流总量2.00亿m3,实际地下水量为0.85亿m3。随各县(市)区内地质构造不同,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尽相同(见表1),其中和政县最多,为0.31亿m3,永靖县、积石山县和广河县最少,为0.02亿m3。

表1 临夏州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亿m3

1.3 降水

1.3.1 降水分布 临夏州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各地降水多寡悬殊,总体表现为北部水资源缺乏,南部水资源较丰富。其中洮河中下游、刘家峡水库以下黄河沿岸及永靖县西北部年降水量为200~300 mm;永靖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年降水量为300~400 mm;东乡县东西两边半山地区年降水量为300~400 mm;东乡县东部高山地区、大夏河下游、广通河中下游以及临夏县、积石山县北部年降水量为400~500 mm;康乐县东北部、广河县西南部、和政县东北部、临夏县中部、积石山县中部及临夏市年降水量为500~700 mm;康乐、和政、临夏、积石山4县南部沿山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 mm;和政县罗家集乡至临夏县刁祁乡年降水量800 mm以上。临夏县尹集乡新发村年降水量达1 030.4 mm,为甘肃省年降水量之冠;东乡县车家湾乡年降水量最少,仅为216 mm,两地直线距离仅60 km,而年降水量相差4.8倍,降水分布极为悬殊。临夏州年降水量与甘肃省其它地区比较,北部的永靖、东乡2县与省内中部干旱区接近;南部各县与省内陇东、陇南地区接近;太子山、积石山地区较陇东降水增多。

1.3.2 多年降水情况 1971—2006年间,临夏州年平均降水量为485.1 mm。按行政区划分,年平均降水量永靖县为275.8 mm,东乡县为535.0 mm,临夏市为495.4 mm,广河县为477.6 mm,和政县为594.1 mm,康乐县为532.5 mm;按大区分,临夏州北部为415.5 mm,中部为485.0 m,南部为563.3 mm。

2 影响因素

2.1 水资源环境破坏严重

多年来,由于大量砍伐森林树木,大面积开发林草地以发展耕地,致使自然植被破坏十分严重,涵养水源、保蓄径流的作用日趋衰弱,诸多河流因水源上游植被破坏而导致水量下降,年内枯水期延长,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同时,城镇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

2.2 气温升高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当气候变化幅度过大,胁迫时间过长或短期的干扰过强,水资源难以通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来维护本身的调节和修复能力,使得水资源数量和质量遭到破坏,威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根据气象实测资料,近36 a来临夏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为每12 a增高0.5℃。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升温显著,特别是到了1997—2000年,气温急剧升高,开始进入暖期。从地域来看,气温变暖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其中变暖趋势以永靖县最为显著,中部次之,南部变化最小,但整体趋势逐年变化基本一致。从季节性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夏州四季气温均有增加,但时间不同步,气候变暖以冬、夏季最为明显,其中夏季气温每12 a平均增高0.5℃,春、秋季气温每12 a平均增高均0.4℃(图2)。气温的升高,导致持续多年干旱,破坏了整个水资源环境。

图1 临夏州1973—2006年温度变化曲线

图2 临夏州不同季节温度变化趋势

3 保护利用对策

3.1 加强气候资源保护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多加剧了临夏的气候变化,导致对气候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保护气候资源关系全社会全面进步和全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有利于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公众的气候资源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气候资源的保护。目前临夏全境森林覆盖率为16.3%,距有效改善气候环境要求的林地覆盖率40.0%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绿化工作。还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的利用,控制大气污染,改善气候生态环境,加强山区水土保持,以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补充河流和地下水资源。

3.2 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临夏州已全面完成了水功能区划报告和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明确和科学的依据。下一步要严格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依据河流水环境容量,对水域实施纳污总量控制,注重对大夏河、湟水河、洮河、大小河4个流域重大水利工程的保护,推动全州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对地下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少采甚至不采深层地下水,避免地下水污染;在山地丘陵区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良好水分循环功能。

3.3 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降水,适量补充灌溉,做到“水地旱地并重,以丰补欠”。大力推广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通过推广耐旱高产型品种,合理调整当地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选用需水与降水耦合性好以及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永靖县、东乡县严重缺水的丘陵山区推广集雨补灌节水技术,对部分土壤耕层较薄区域,可采取机械深松耕技术逐年加深耕层,通过打破紧密的犁底层,改善心土层的障碍程度,从而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增加土壤渗透性和入渗速度。采用全地膜覆盖或者秸秆覆盖等地面覆盖技术以增加土壤蓄水、减少无效蒸发、延长水分积蓄时间、提高土壤有机质,并结合管灌、喷灌、畦灌、沟灌、滴灌、间歇灌、膜上灌、坐水播种等技术,综合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灌溉农业、半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并存的供水格局,以期达到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

3.4 加强科技投入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多单位、多学科联系,加强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对相关研究的投入,共同应对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实现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是培育和推广抗旱涝、抗病虫害作物品种。二是在干旱地区开展人工降水工作,不断提高人工降水的科技水平。三是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研究,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四是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科学利用中、短期天气预报以及短期气候预测成果,以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

猜你喜欢

永靖县气候资源临夏州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为气候资源立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临夏州走访纪实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
永靖县西部丘陵地区文冠果基地建设的思考
奇台县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