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小白鼠的不良影响

2014-12-25张开屏田建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菌液灌胃乳酸菌

张开屏, 田建军

(1.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食品工程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2.内蒙古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乳酸菌是人体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对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和提高免疫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国外大量研究证实[4-7],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服用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从传统发酵制品中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降胆固醇乳酸菌,可为今后益生菌制剂和功能性乳制品开发提供优良菌种。

作者以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14株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较高的乳酸菌,并进行了乳酸菌种的鉴定和灌胃小白鼠的不良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14株。TPY培养基、MRS培养基、MRS-CHOL培养基:参照文献[12]进行配制;胆固醇、邻苯二甲醛,巯基乙酸钠、正己烷、冰醋酸:均为分析纯;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材料:参照文献[14]进行配制;清洁级纯系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由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蒙2002-0001)。

1.2 实验方法

1.2.1 供试菌液的调制 参照文献[11],对试验菌株进行纯化和革兰氏染色镜检,MRS液体培养基37℃、24 h活化2代,按1%接种体积分数接种MRS三角瓶液体培养(约 120 mL、37 ℃、24 h)然后无菌分装于三支离心管中(约40 mL),按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灭菌生理盐水约30 mL洗涤3次,按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获得菌体细胞,再加20~30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光光度计调供试菌液活菌数约为3×109CFU/mL。

1.2.2 胆固醇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析天平精确称量分析纯胆固醇 50.00 mg,参照文献[9,14],用无水乙醇定容于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0 g/L的胆固醇标液。 精确吸取 0.50、1.00、1.50、2.00、2.50 mL的胆固醇标准液于50 mL容量瓶中,无水乙醇定容, 得到 10.0,20.0,30.0,40.0,50.0 mg/L 的梯度溶液。分别取梯度溶液1.0 mL置于20 mL试管中,在通风厨中抽干,然后加入2.0 mL邻苯二甲醛溶液,磁力搅拌器振荡使其充分溶解,10 min后加入1.0 mL的浓H2SO4磁力搅拌器振荡混合均匀,室温条件下放置10 min使其显色,波长550 nm条件下测其OD值,分光光度计用2.0 mL邻苯二甲醛溶液加入1.0 mL的浓H2SO4,混合均匀,室温放置10 min调零。以胆固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纵坐标,550 nm条件下测的OD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图1 胆固醇质量浓度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2)样品处理及测定:参照文献[12],按1%的接种体积分数将供试菌液在MRS-CHOL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24 h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为待测样品,参照文献[9-10,14],取待测试验样品0.5 mL,加无水乙醇3.0 mL和50%KOH 2.0 mL振荡器混合均匀,60℃水浴恒温10 min,冷却后加正己烷5.0 mL,混合均匀,加双蒸水3.0 mL后再充分混合,室温静置15 min使溶液分层,取正己烷层溶液2.0 mL抽干,加入邻苯二甲醛溶液2.0 mL,室温静置10 min,加入1.0 mL浓H2SO4,混合均匀,放置10 min后,550 nm条件下测OD值。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胆固醇的质量浓度,进而计算胆固醇降解率R及其单位菌株对胆固醇的去除效力E。

式中:S对照为对照样上清液中胆固醇质量浓度(μg/mL);S接种为发酵上清液中胆固醇质量浓度(μg/mL);N 为乳酸菌数的对数值 lg(CFU/g)。

1.2.3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通过氧化氢酶试验、运动性及产酸、产气、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15]。

参照文献[11、13、16],采用通用的 16S rDNA 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约1 500 bp的特异性扩增产物,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后,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进而对乳酸菌进行种的鉴定。

1.2.4 菌株N59-1的致病性试验

1)试验小鼠分组及给药:将40只试验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雄雌各半,每组20只,其中一组用于空白对照。以约3×109CFU/mL菌液分别灌胃雌雄小鼠,每次每只小鼠灌胃1.0 mL,在24 h内灌胃2次,间隔8 h,取另一管用灭菌脱脂乳制备成相同浓度的菌悬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每次每只小鼠灌胃1.0 mL脱脂乳培养基,灌胃时间与试验组相同,连续观察30 d,记录观察期间小鼠表现和死亡情况。

2)小鼠死亡记录及组织切片的制作:参照文献[17],对死亡的小鼠进一步做脏器有无病理变化试验和主要器官心、肝、肾、脾、贲门的组织切片观察。若小鼠没有死亡,试验结束时,则从每组中各取一只小鼠,对小白鼠进行摘眼球取血,制备血片,将取血后的小白鼠脱臼致死,进行组织切片观察。

3)脏器系数的测定[18]:取血完毕脱臼处死小鼠,并小心分离出肝、肾,并立即于分析天平上称量质量,计算脏器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

按1%的接种体积分数,将供试菌液接种于MRS-CHOL培养基中,与对照样一起在厌氧条件下,37℃培养24 h,分别测定其pH值、培养基中胆固醇的质量浓度,并分别计算单位菌株对胆固醇的去除效力E和胆固醇降解率R,结果见图2~3。图中带有相同子母,表示样品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子母表示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

由图2可以看出 ,14株全部试验菌株对介质中胆固醇都有脱除作用,除12和13号菌株外,其它12株菌株与对照样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菌株对胆固醇的脱除力平均值为6.63 μg/lg(CFU/g),脱除力高于平均6.63 μg/lg(CFU/g)的菌株有7株,代号分别为 2、4、5、6、7、9、11,其中 11 号菌株 N59-1 对胆固醇的脱除力为 14.85 μg/lg(CFU/g),脱除力最高,代号15的菌株对胆固醇的脱除力与平均值相等,脱除力低于平均值 6.63 μg/lg(CFU/g)的菌株有 6 株,代号分别为 3、8、10、12、13、14。 菌株间对胆固醇脱除力的差异显著性,如图2中子母所示,含有不同子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图2 乳酸菌对胆固醇的脱除效力Fig.2 Cholesterol removal effectiveness of lactobacillus from media

由图3可以看出,14株全部试验菌株对介质中胆固醇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除12和13号菌株外,其它12株菌株与对照样1相比差异显著 (P<0.05)。试验菌株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平均值为15.48%,降解率高于平均值15.48%的菌株有7株,代 号 分 别 为 4、5、6、7、9、11、15, 其 中 11 号 菌 株N59-1对胆固醇的降解率为42.97%,降解率最高,降解率低于平均值15.48%的菌株有7株,代号分别为 2、3、8、10、12、13、14。 菌株间对胆固醇降解率的差异显著性,如图3中子母所示,含有不同子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菌株对胆固醇的脱除力和菌株对胆固醇的降解率有高度的相关性,降解率高的菌株,脱除力也高,代号11的菌株N59-1,对胆固醇的去除率R高达42.97%,同时单位菌株对胆固醇的去除效力E为14.85,与其它菌株相比差异显著(P<0.05),故N59-1可作为比较理想的筛选菌株。

图3 乳酸菌对胆固醇的降解率Fig.3 Cholesterol removal rate of lactobacillus from media

2.2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2.2.1 乳杆菌属的鉴定 采用嗜酸乳杆菌ATCC4356、保加利亚乳杆菌JCM1002和瑞士乳杆菌ATCC12278三株标准菌株作为对照菌株进行乳杆菌属的鉴定。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对筛选的11号菌株N59-1进行了鉴定,N59-1发酵葡萄糖但不产生气体,属同型乳酸发酵,细胞壁中不含有二氨基庚二酸,产生DL-乳酸,脱脂乳中产酸量为1.3%,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表1及文献[13],可将试验菌株鉴定为乳酸菌的乳杆菌属。

表1 乳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结果Table 1 Consequence on identification Lactobacillu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

2.2.2 乳杆菌种的鉴定 糖发酵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N59-1均分解木糖、核糖、蔗糖、果糖、淀粉、乳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等产酸,不利用肌醇、菊粉、七叶苷、扁桃苷、松三糖、纤维二糖。根据表2,参照文献[4]可将N59-1归为植物乳杆菌。

表2 糖发酵试验Table 2 Capacity of strains to make use of carbon source

用0.8 g/dL的琼脂糖凝胶对试验菌株N59-1的16S rDNA扩增产物做电泳检测,经核酸染料染色后,在1 500 bp处出现荧光条带,与预期一致,然后用回收的产物直接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由菌株N59-1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乳杆菌属内标准菌株的16S rRNA/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百分比对比可知,菌株N59-1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乳杆菌的16S rRNA/r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84%,是乳杆菌属的菌株。而且菌株N59-1与L.plantarum的标准菌株的同源性为99.7%,可以认为该菌株是一株Lb.plantarum。

2.3 菌株N59-1的致病性试验

2.3.1 菌株N59-1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以3×109CFU/mL浓度菌液分别灌胃雌雄小鼠,每次每只小鼠灌胃1.0 mL,在24 h内灌胃2次,间隔8 h,观察7 d,结果发现全部小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精神状态、毛皮、肤色、饮水、进食量、尿色和粪便与对照组小鼠的情况相同,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和死亡情况,表明试验菌株没有引起小鼠的不良反应。

2.3.2 菌株N59-1对小鼠血液的影响 试验观察期30 d时,将每只小白鼠进行摘眼球取血,制备血片。血片结果显示,灌胃试验菌株的小白鼠与对照组的血片相似,细胞分布均匀,形态正常,无异常细胞,白细胞数量正常,没有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2.3.3 菌株N59-1对小鼠重要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试验观察期30 d时,试验组小鼠肺脏、脾脏、肾脏、心脏与对照组相似。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肝小叶结构清楚;肺脏结构形态正常,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脾脏结构形态正常,红髓、白髓清楚可见,无增生,未见异常改变;肾脏皮质、髓质、肾小球结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浊肿或脂肪变性;心脏部位心室、心房、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横纹清晰可见,为正常结构,未见炎性细胞侵入,间质未见异常。

2.3.4 菌株N59-1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给食含N59-1菌液30 d称重后,处死小鼠解剖检查心、肝、脾、肺、肾、脑、胃、肠等全身各脏器,肉眼观察未发现明显异常。取心、肝、肺、肾、脾等靶脏器,用滤纸吸去血液称重,求脏器系数,结果见表3。

表3 菌株N59-1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X±S,n=10)Table 3 Effect of strain N59-1 on organ coefficient in mice(X±S,n=10)

由表3可知,小鼠心脏系数、肝脏系数、肺脏系数、脾脏系数、肾脏系数、脑系数、卵巢或睾丸系数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可见含N59-1菌液对小鼠无不良影响。

3 结语

1)14株全部试验菌株对MRS-CHOL培养基中胆固醇都有一定的脱除作用,脱除率R在6.84%~42.97%之间,R的平均值为16.59%,其中12株菌株与对照样相比差异显著(P<0.05),菌株N59-1对胆固醇的脱除率最高,数值为42.97%(P<0.05)。

2)菌株N59-1与标准菌株L.plantarum的同源性约为99.7%,菌株N59-1可判定为L.plantarum。

3)在30 d的灌胃期内,菌株N59-1在行为、血液和重要器官组织形态学、脏器系数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含N59-1菌液对小鼠无不良影响。

[1]ZHANG Fang,HANG Xiaomin,FAN Xiaobing,et al.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procedure of synbiotic for cholesterol removal[J].Anaerobe,2007,13:185-192.

[2]Papamanoli,Tzanetakis E,Litopoulou-Tzanetaki 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Greek dryfermented sausage in respect of their technological and probiotic properties[J].Meat Science,2003,65(2):859-867.

[3]ZHAO Liping,SHEN Jian.Whole-body systems approaches for gut microbiota-targeted,preventive health care[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149(3):183-190.

[4]Lin S Y,Ayres J W,Winkler W,et al.Lactobacillus effects on cholesterol:in vitro and in vivo result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9,72(11):2885-2889.

[5]KEYS ,ANCEL.Serum cholesterol response to dietary cholesterol[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86,44(2):309.

[6]Liong M T,Shan N P.Effects of a Lactobacillus casei synbiotic on serum lipoprotein,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organic acids in rats[J].Journal Dairy of Science,2006,89(5):1390-1399.

[7]JUNGAE J,KIM S,CHO S Y,et al.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T3928 by increased bile acid excretion in C57BL/6 mice[J].Nutrition,2009,26(3):321-330.

[8]WANG Y,XU N,XI A,et al.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A2 isolated from tibet kefir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rats fed on high-vholesterol diet[J].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2009,84(2):341-347.

[9]GILLAND S E,NELSON C R,MAXWELL C.Assimilation of cholesterol by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85,49:377-381.

[10]Rude L L,Morris D M.Determination of cholesterol using o-phthalaldehyde[J].J Lipid Res,1973,14:364-366.

[11]Kuwahara T,L Norimatsa.Genetic variation in 16S-23S rDNA inter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and the possible use of this genentic variation for molecular diognosis of Bacteriodes species[J].Microbiol Immunol,2001,45:191-199.

[12]田建军.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13]康白.微生物实验手册[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14]田建军,张开屏,靳烨.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J].食品科技,2011,11:21-25.TIAN Jianjun,ZHANG Kaiping,JIN Ye.Screening of Lactobacillus for efficient cholesterol-degrading[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1:21-25.(in Chinese)

[15]布坎南 R E,吉布斯 N E.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M].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6]王俊国.降胆固醇益生乳杆菌的筛选及其降胆固醇作用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17]田欣田,董文德,邱震东.现代动物病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18]GB15193.1-2003.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学毒理学评价程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菌液灌胃乳酸菌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禽用乳酸菌SR1的分离鉴定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酸奶是坏了的牛奶吗
来曲唑灌胃后EM大鼠病灶体积及COX-2 mRNA、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
复合微生物菌液对黄瓜生长和抗病虫性效应研究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实验小鼠的灌胃给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