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化的视角看我国高校审计队伍建设

2014-12-25成都理工大学审计处四川成都610059

商业会计 2014年24期
关键词:职业化审计工作人员

□(成都理工大学审计处 四川成都610059)

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概念

所谓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看待,内部审计组织、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它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审计职业的状态,即审计具有专门的知识结构、特殊的技能方法、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独特的工作思维模式等;二是指制度安排,包括: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工作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监督与责任制度、职业后续教育制度、职业道德制度等。高校内部审计职业化制度建立后,将会解决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组织地位、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人员素质、人员结构、审计监督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二、高校内部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1984年成立的中国内部审计学会(2002年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其业务范围之一为“组织内部审计业务培训,开展后续教育,推动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内部审计技术职称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推出了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证,但在实务中各单位在选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时并没有要求必须持证上岗,造成此证形同虚设。为了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格内部审计职业准入制度。首先,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其次,建立和推行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考试与注册认证制度。坚持“凡进必考”,要取得内部审计从业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所应具备的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和从事内部审计职业的能力。对符合条件的成绩合格者经当地内部审计协会审核通过后进行注册认证,颁发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具有审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中,高校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用人规定以及自身的用人需求,考虑学历、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择优录用。

内部审计职业的规范性、严肃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内审职业人士不仅要具有法定的任职资格,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科学的考试选拔,这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统一考试,持证上岗,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准,有利于统一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为实现内部审计队伍的专门化、精英化、同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地堵住了审计人员选任上的漏洞,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及契约不完备理论,审计工作处于高风险环境下,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内部审计队伍,对于确保审计公正、维护内部审计权威至关重要。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出了规定和要求。高校应该在此《规范》基础上,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修养、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细化对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增加服务宗旨要求,树立服务意识,以制度的形式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应坚持的原则和宗旨、应具备的能力和修养等加以规范。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管理。高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由学校最高领导或最高领导层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分管,这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设置状态、工作的独立性、人员配备等。在外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内在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清晰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明确的岗位职责制度。从审计业务的承接、审计方案的制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业务的开展到审计报告的公开,都要有清晰的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助理人员、主审人员、复核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职业操守,可以规定不具备初级及以上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一般不得从事审计复核、审理工作,主审人员一般应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对于具有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资格以及审计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审计工作岗位。

其次,自主安排年度审计计划。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独立核算单位日益增多,如后勤服务集团化,校办企业相继而起等等。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必须拓展,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必须深化。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审计高校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计划或者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预算内外各项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基建、维修工程的概算和预决算,国家财经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等事项。各高校审计部门应该在年初根据各个院系、行政单位和经济业务循环的风险状况,自主制定较为详细的年度审计计划,而不是一味的等学校领导层“下任务”。对于学校领导层下达的审计任务,应该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合理调整审计计划。

最后,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审计报告的证据支撑。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就是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保护。现在高校内部审计尚欠缺一套规范完整的工作底稿,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大都凭经验来决定实施哪些审计程序、获取哪些审计证据等,这样形成的工作底稿不具有统一性、传承性。工作底稿应该是理性思维的逻辑呈现,而不是零散的思维火花。同时,在每个项目审计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底稿,立卷归档,不仅要保管好纸质档案,还要做好电子档案的储存和保密。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2012年12月24日,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了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着力打造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审计队伍,要多措并举,提升能力。要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基础……要把培训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把实践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专门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来获取。内部审计执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要求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多层次、多方位、高质量的培训,已成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第一,应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后续教育培训的认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与学历教育相连接的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推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应建立一套有效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体系。以省内审协会为主体,各级分会为辅助,每年开展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对于拥有从业资格并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该每年参加至少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凭借培训结业证在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年检审核。第三,应制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规划。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条例、5年培训规划等,使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体来说,继续教育不仅要开展业务能力的培训,还要开展职业道德的培训,不仅要开展新法律、法规和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开展审计技能的培训,不仅要进行统一的培训,还要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对中、高级审计师着力培训其从审计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科学阐述的能力,对初级审计师着力培训其基本业务能力。

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内审人员保持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当从职业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一根本目的出发,把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紧贴实际,合理规划,科学培训。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保障是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之一。它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保障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不因严格审计而受损。二是保障审计人员的物质生活,使其“不为三斗米折腰”,维护其应有的尊严,也就是保障内部审计人员不再为了自己的位子,向强权低头,不会为了生活、生存,四处奔波。

科学的考评制度是实现内审人员职业保障的前提。目前,没有一套针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考评制度,考评方法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在现有的考评制度下,因严格审计存在“得罪人”的情况,会使审计人员的“任职”受损,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固定工资发放,会使审计人员的“物质保障”受损,无法体现审计工作的风险性、专业性,无法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体现从优待审和以薪养廉,更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高校内部审计队伍。随着高校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借鉴社会审计中的考评体系,推行业绩导向的激励机制,结合高校实际形成一套科学、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揭示和反映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发展过程中的能力、经验水平、个性特征、工作业绩等的变化,能够使审计人员的劳动报酬、工作地位同审计业务活动的数量、质量、风险相挂钩,形成“有为才能有位”的工作氛围和“能者上、庸者降”的竞争机制,充分反映审计人员的劳动价值和社会地位,在激发在岗人员积极性,保障审计独立公正的同时,也能够吸引优秀短缺人才的加入。

职业保障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基础,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待遇,迅速形成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群体,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内心的认同感、荣耀感,增强群体自身约束能力。

(六)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监督。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必须保障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这里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在强调独立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科学的考评制度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监督的基本方式。建立独立于审计部门之外的纪律委员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年度和平时工作情况、思想行为进行考核和监督,和业绩考评一起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保障”相挂钩,将审计人员“独立”的执业行为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审计公开也是对审计人员职业监督的有效方式。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都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可以推行组织内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审计负责人在每年的教代会、职代会上向群众公开全年的审计结果,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全体人员的监督。对于重大违法评判和违背职业操守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按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罚,还应该接受行业协会的禁入处罚,吊销从业资格证等,保持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纯洁性。

猜你喜欢

职业化审计工作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加速职业化
完形填空Ⅸ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