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异同

2014-12-24连晓园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

连晓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求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阐释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在定义、动机、手段与经济后果等方面的异同,为从监管方面和审计方面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供一些注意点。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239-01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与其采用的手段与经济后果不同,在定义方面并不加以区别。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普遍都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当局利用对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来“粉饰”报表数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争论的焦点是“盈余管理究竟是否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可盈余管理不同于财务造假,盈余管理是现代上市企业财务经理们应当具有的一种技能但是前提是盈余管理应当采用合法而且不损害企业价值的手段。

二、 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盈余管理的出现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衍生,上市公司无论控股股东是出于传递市场信号稳定股票价格从而增强外部投资者与中小股东的投资信心,从而通过溢价发行股票获得巨大利润,还是企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预测需要都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资本市场动机。

(二)契约动机

委托-代理理论是盈余管理的经济根源,其中最主要是债务契约与薪酬契约。债权人对债务人具有很多会计指标的限度要求,为了满足债权人的约束条件获得债务融资,企业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实施的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都取决于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具有盈余管理薪酬契约动机。

(三)监管动机与配股动机

《证券法》与《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上市与配股条件有着硬性的要求:其一,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摘牌;其二,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0%以上方有配股权。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摘牌或为了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股票获得融资,具有强烈动机与管理当局进行博弈。

(四)合理避税动机

上市公司都希望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减少企业的当期应纳税,同时国家的税法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业务具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五)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动机是指当上市公司由于政治原因而付出的成本。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很高时,往往会被征收更高的税或者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针对战略企业与垄断行业企业。因此这类行业为了避免更大的政治成本,往往通过盈余管理减少企业利润。

三、盈余管理采用的手段

(一)应计盈余管理采用的手段

1.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我国会计准则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不同的方法,企业一般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只要证明固定资产的年限、残值率发生了变化,就可以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延长折旧年限,减低折旧率,从而达到减少成本费用与增加企业价值的双重目的,这种方法易操作并且风险小,是目前财务经理人普遍都会采用的方式。同时固定资产的修理与改扩建等支出的费用化与资本化选择也是企业经常会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

2.收入费用确认。尽管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收入费用确认的四个条件,一项经济事务在不能同时满足确认的四个条件时,不允许确认收入与费用,但是还是很多财务经理人利用截止日期调节收入与费用。

3.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大大缩减了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空间,但是该准则同时指出“存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减值并不适用该项准则,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仍然能够转回。”当企业需要调增利润时转回本期或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当企业需要调减利润时增加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即可,这使得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企业的“蓄水调节池”。

(二)真实盈余管理采取的手段

1.关联交易。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特殊性,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出的公司,公司与公司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控股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低,法人股的不流通及一股独大是导致上市公司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制度根源。关联企业往往采取低价购入高价卖出,无偿转让资产或转出不良资产或债务,或者是通过“企业管理费”项目转移企业的巨额利润或转移企业的亏损。

2.虚构业务。通过虚构销售对象,向并不存在的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或将销售点转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购销其实产品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但是企业的利润发生了管理当局所要求的变化。

四、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从长期来看,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并不会改变企业的总体盈余,只是调整不同时期的盈余水平,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有些是采取虚构的方式进行的,会改变企业的总体盈余水平,其影响并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恶劣。盈余管理本身是个中性词,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契约成本、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负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针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所采取的手段方式不同,无论是监管当局监管时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都应当有所侧重,针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采取不用的监管手段与审计手段,从外部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责任编辑:庞 林]

猜你喜欢

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