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风格派艺术主张与新技术的矛盾性

2014-12-24王彦军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新技术

王彦军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论风格派艺术主张与新技术的矛盾性

王彦军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20世纪初期,各国都在兴盛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而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则是风格派。这一流派很好的发展了抽象和动感的结合理论,它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成就了现代主义最纯粹,最透明的建筑表现主义,但与之相悖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大众化建筑形式。通过对风格派的发展研究以及与新技术的矛盾研究,提出建筑风格发展的一种思考。

关键词:风格派;现代主义;新技术

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大面积盛行,其代表则为两个流派:立体派和未来派,立体派表现主题是几何学,它强调的是抽象性,而未来派的表现主题是运动,它注重的是形态的动感。他们都曾经尝试着把几何学与运动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使抽象形态富有动感,但是抽象和动感本身则具备着矛盾性,运动产生便很难保持抽象形态。所以它们的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并最终发展成为表现主义,但是随之而来的风格派则很好的完成了这个统一。

1 风格派的发展背景

立体派和未来派都倾向于表现主义,但是,风格派却突破了这种为表现而表现的空洞,它喜欢利用缝隙去表现空间,通过不同的排列形式,使表现主义形成错落,继而很好的完成各种动态。它不去控制客观物体,而是通过缝隙去观察物体,通过这种方式,巧妙的将几何学和动态结合了起来。其实,艺术形式的发展很多时候并非刻意,风格派最初也并没几何学和动态的表述,他们只是强调工业时代下时间和地点的统一。空间为静态,时间为动态,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完成作品整体内涵的构建。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呢,或者说为什么强调几何学和动态的统一、这个问题是当时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从绝对空间向相对空间进行转变的时代要求。单纯的绝对空间已经“过时”,审美的发展要求建筑或者其他艺术形式,通过空间和时间的结合,表现多维的艺术主题,这是对设计发展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2 时间和空间统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从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出现了人、文化和空间观念的融合,继而发展成为空间相对主义,他们和之前一直认为艺术形式上只存在一个单一的绝对空间的理论相悖而行。作为新兴的艺术理论,它们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抵触,当时提出绝对空间论的笛卡尔就受到洛克、休谟等传统经验主义大师的批评。但是,也有一些批判哲学,开始理解并慢慢接受这种想法,康德则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在肯定个人的感知、认识等各不相同的同时,尝试理解空间相对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认知形式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这大大促进了空间绝对论的发展。

而同时,在建筑领域里也出现了这种思想的转变,空间概念的出现便是很好的体现。19世纪之前,人们对于建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建筑只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与人这个单体没有关系,而且在这之前,没有人提出把人和建筑结合起来的理论。但是德国在19世纪到来之际,却强调了每个不同的个体,要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出现,同时创造了空间的概念。德国建筑师高弗雷.森帕认为,建筑是人活动的场所,提起了人的主观性,但是同时也提出身体仅仅局限于活动,空间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被固化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它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后来则有人提出,在建筑这个活动场所中,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主体。德国美术史家罗伯特.费舍尔曾说过:空间环境和人的思维之间有情感流动。空间不仅仅是墙壁、柱子等有形物质,还是这些物质之上的意识中的空间,在这种超物质形式的空间中,所有的物质要素都可成为置换的要素,做决定的是人。在当时哲学与其他理论的发展基础下,建筑上要把时间和空间统一的理论发展很快。

这种理论对当时的建筑技术革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欧洲传统的建筑手法中,固体之外的空白处是以房间的形式被隔离的,而这些房间之间缺乏联系。到了19世纪后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钢筋结构建筑产生了。在这种结构中,物质与空余部分相互连接,墙壁、柱子等物质要素可随意置换,失去了原有的重量感。为了保证其中一些元素能够随意更换,就要求将这些元素抽象化、几何化。空间概念与结构形式互为影响,结构形式的发展是空间概念发展的前提,空间概念的发展又大大提高结构形式。

3 时间和空间统一理论的发展

立体派和未来派是空间和运动结合的失败尝试者,但是风格派却完成了这种统一。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其发源地荷兰的中立地位。19世纪初期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欧洲都在一片混乱,而只有荷兰保持着中立,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风格前卫派不得不随着外在的形势而改变自己,而荷兰却没有这种形势要求。这一时期,蒙特里安从巴黎回到荷兰,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被介绍到欧洲,他们对风格派实现空间和时间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虽然风格派实现了现代主义的这些目标,但是它的影响力却并不大,风格派代表性人物里特维德当时的名气远不及柯布西耶或者密斯.凡德罗。

另一方面,风格派对分割毫无兴趣,他们没有用分割的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实现商业化,这一点又与柯布西耶和密斯不同。柯布西耶和密斯利用当时的新技术,大力发展了自己作品的受众面,柯布西耶为了介绍建筑构造技术的革新,其表现形式彻底的向横向双联窗式倾斜;而密斯为了强调钢筋结构的长度,把镀铬的十字形断面柱子经常应用到作品的核心位置。他们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表现先进技术,与空间的流动性和要素的抽象性相比,他们更关注的是介绍新技术。

而风格派却始终关注传统技术和材料,这时期里特维德设计的施罗德别墅,比柯布西耶和密斯的作品更富动感,更加现代化。但是,支持别墅要素群的结构体系却还是以前的组积造结构。里特维德设计的家具在形态结构上体现了崭新的一面,但是材料却一直落后于新技术,当时盛行的钢管弯曲架构技术,使得钢管家具很快得到普及,这也是风格派影响不够深远的一个原因。

现在的社会是和平占主导的时代,无数信息以惊人的速度穿梭于网络,所以我们已没必要刻意的使建筑商品化,什么样的宣传方式都能切合部分受众的心理。但实际上我们在貌似密网式的网络中,个体之间被牢牢的壁垒所隔阂,这时候反观风格派的主张,我们依然是需要与建筑之间形成情感交流的需求群体。

参考文献:

[1]郭承波,浅论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J],安徽建筑,2006(06)

[2]金炜,西方现代建筑的审美准则[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04)

[3]夏斌,浅谈建筑与艺术的共生关系[J],山西建筑,2005(13)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新技术
技术社会与现代主义文学新范型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接近新闻真相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