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素丝说”看互联网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2014-12-24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青少年互联网环境

余 娟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透过“素丝说”看互联网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余娟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作用时往往离不开对人性的探讨,著名显学学派墨家提出:“人之初,性本灵,染于苍,入于黄”的重要观点,对如今的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此得出启示,从互联网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为广大的青少年构建一个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关键词:素丝说;互联网;环境;青少年

1 墨子的素丝说

据《墨子·所染》记载:“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墨子看到染丝的人感叹说:“用青色染料染丝,丝就变成了绿色,用黄色染料染丝,丝就会变成黄色。所用的染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浸入五种染料就会有五种颜色,所以染色的工艺必须要慎重。”墨子以“人性如丝”为喻,哀叹洁白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从而提出“必择所染”的警世之言。在这个理论中,首先,墨子认为,人性并不是先天存在的,人出生下来就像一块待染的素丝,洁白无瑕,不着任何痕迹。其次,染丝者把丝投进什么颜色的染缸,就能染出什么颜色的丝。这就是说人处于不同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不同的人。因此,人性如丝,必慎其所染,择其所染。这里一个“择”字就体现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传达了这样的思想。孟母通过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几经辗转,改变孟子学习的环境,以此来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所以,从环境方面来看,其理论对于我们构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启示。

2 互联网环境对青少年的利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势不可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我们合理的加以运用,它才会有益于青少年的发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宠儿,以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数字化乐园,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方面的心理需求。首先,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距离局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以一种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而这种跳跃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2]最后,青少年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提前学习各种社会文化,有利于其更好的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

互联网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并非十全十美,加之互联网还没有被纳入治安管理范围,其负面作用也日渐突出。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期,而互联网信息存在着无限的诱惑,导致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这给他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次,青少年网民在享受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被动的吸收了一些暴力、虚伪的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最后,互联网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人们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靠一些符号、数字来代替,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种人机对话模式,人的身体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下降,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失范。

3 积极构建对青少年有利的互联网环境

3.1父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缩短自己上网的时间,尤其是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段,应尽量避免上网。其次,父母应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3]最后,家长应该正确对待网络和孩子的关系,不要一味的反对孩子上网,而是变“封堵”为“疏导”,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孩子,并在适当的时间合理地加以监督和管理,使孩子主动的节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制力。

3.2学校应为青少年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方面,青少年阶段,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其实并不是家庭和社会,而是学校,正因为如此,学校的责任更显得尤为重大。另一方面,校园环境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肥沃土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块土壤,让校园环境开花结果。一般而言,我们在评价校园环境的时候是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文化两个方面入手。那么从学校的硬件设施上看,学校的电脑都应该安装杀毒软件,遏制不法信息进入学生的眼球,建立绿色网络平台。从软件文化方面来看,学校可以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内容中,培养有网络责任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自觉的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维护网络环境的纯净和谐。

3.3社会应为青少年建立一个上网的“安全港湾”。

从社会角度来看,应该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网络技术的改进着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一方面,国家应该尽量把握网络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持网络内容的正确导向,不断地对存在的法律漏洞进行修补,规范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为广大网民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立一个科学技术含金量高、使用方便快捷的文明网络载体,尽管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战斗,但是我们还是应不惜余力地支持其发展,真正地为青少年建立一个上网的“安全港湾”。

3.4对青少年实施网络素质教育,增强其网络素养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以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原因都只是青少年网民健康成长的外因,只有青少年网民自身素养的提高才是内因。如果每个青少年都能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一定的网络素养,养成道德自律,那么,网民孩子们就犹如穿上了一件“防弹衣”,任他狂风暴雨也无法侵袭孩子们的内心。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这个五花八门的大染缸里,青少年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其自身多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成效。青少年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迷失自己。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孝红.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

[3]徐祖南.透过墨子的素丝说看家庭教育的重要[j].科学导刊.2010(2).

作者简介:余娟(1993-),女,湖北五峰人。

猜你喜欢

青少年互联网环境
青少年发明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漫观环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