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牛有角久成器

2014-12-23刘静

读者欣赏 2014年12期
关键词:犀牛角牛角犀牛

刘静

犀角器自古以来就颇有神秘的色彩,明、清两代更是发展成为文人雅士与皇家贵胄们的珍玩御赏。但是犀角器被收藏家们追捧收藏,却是新近的事。随着文玩市场的升温,犀角器已不容忽视。

据记载,我国商代就有犀角,其时的中原地区还生活着犀牛,但是考古发现中却没有其踪迹。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犀角实物属于唐代,有制成杯状的,也有做成“如意”状的(当时功用应为“痒痒挠”一类)。这些实物现收藏在日本的正仓院。目前所见犀角杯多是明、清两代器物,且都是当时用来盛水盛酒用的。犀角里含碳酸钙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在药性上还有清火解毒的功效。

由于犀角珍稀,外行人未见不易知道。犀牛共分五种:非洲有两种—黑犀和白犀,亚洲三种—苏门答腊犀、爪哇犀、印度犀。前三者都是双角,后两者是单角。这五种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为: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国内称“竹丝纹”)。犀牛角部周围毛发丛生,其角的质地实际是“发质”,而不像那些牛角或者牦牛角是角质,把真正的犀角劈开以后可以看到那种毛囊状的肌理,扯下是一丝丝的形状(纵截面纹理若甘蔗,横向若玉米),牛角、牦牛角的肌理则是片状的,劈开以后看到的也是一片片的。犀角这样的纹路很难伪造,用牛角做的仿品和合成的犀牛角都没有这个特征。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橘红的上色,犀角多为蜜色,虽有深浅但肯定无艳色。合成的一般都是由骨粉、牛角粉、树胶、松香等制成,经烧灼、水泡以后都会有臭味。真正的犀牛角不会这样。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犀角雕精品出自明代,犀角材质主要是进口。故宫藏品中的材质既有非洲犀角,又有亚洲犀角。非洲犀角一般较大,可达一米,适合雕刻成一件长摆件,亚洲犀角相对较小;非洲犀角截面会呈圆(黑犀)或近长方形(白犀),亚洲犀角截面为椭圆,较小且短;相比较非洲犀角根部较窄,而亚洲犀角根部阔大,像喇叭花,一些雕成宽大口及柄的杯子,就是亚洲犀角随形制成。

犀角膛浅,长角可以分段截取来用,因为中空的部分只在根部,再往上就是实心的,即使截取仍然可做成杯子。在宫廷制品中,可看到截取一段刻成平底的犀角杯。即使稍小些,也可整只做成“无奈何”杯(所谓“无奈何”形杯就是由整只犀角雕成,保留犀角原型的尖底,只能手拿不能平放,故称无可奈何)。

目前,传世品无论公私收藏还是拍卖品,都是明代少清代多,而清代中前期传下来的犀角杯质地大部分是亚洲犀角,明代早期也进口少量非洲犀角,但真正大量运用非洲犀角还是在乾隆时期。目前称为“广角”的皆是非洲犀角。“广角”这个称谓指出了进口地是广州。非洲犀角入药的很少,基本用来制作器物。色泽上,亚洲犀角的透明度更好一些。所有的犀牛角根部一般都是浅色,到了尖部就会变深,亚洲犀角是黑褐色,非洲犀角是黑灰色。

犀角杯把玩久了色泽会变深。明代就有犀角染色技术,但都是纯天然的方法,即用凤仙花的汁液,染色后的效果就像把玩过多年一样,实际目的也是为了做旧,追求古色古香的效果。染色的手法清代用得比较多。

现在造假的犀角很多都会仿造成是出土物,还带着黄泥。造假的人不了解的是,犀角含碳酸钙,极易与地下的土质发生反应并分解,这也是埋藏在地下的犀角杯很难保存到现在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过出土犀角杯的实物。

明代犀角重视磨工,清代磨工稍微差一点儿,因此明代的作品看起来极其细润。看犀角的好,除了艺术美感等方面外,还要看它的刀工等方面。

故宫所藏的犀角器总共有两百多件,其中一百多件为清宫旧藏,另外还有孙瀛洲等人在建院后捐献给故宫的部分犀角器,数量最大的一批捐献品是1986年由香港的叶义先生捐献的81件犀角器,数量几乎占到故宫目前收藏量的一半。就时代来说,所有犀角藏品中,明代的约占总数的1/3,清代的占2/3。叶义先生的捐献品中有一件说是宋代的,但经故宫专家研讨认为没有那么早。故宫旧藏的犀角器,很多是分散旧藏在故宫各处,如寿药房、如意馆、古董房、弘义阁、延庆殿等,它们在时代上毫无疑问,肯定是标准器。有意思的是,根据档案记载,康熙的百宝箱里曾放着一些标明“古物甲等”犀角杯,比如那件“尤通”款仙人乘槎杯,上面还刻有乾隆的御制诗文,说明它不仅是康熙的珍爱物,也是乾隆爷的珍爱物。另外一件标有“皇家定级”为“古物甲等”的,就是那件旧藏的九龙杯了,它们在故宫博物院建立、成为博物馆藏品后,都被定为故宫的一级品。

故宫的犀角收藏在国内算是顶级的,其次就是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大概藏有20多件,其中有一件鲜见的鲍天成款犀角槎杯,鲍天成是雕刻工匠,落款也就是“物勒工名”的性质,极其少见。

当时有名的犀角雕刻工匠尤通,主要活动在无锡一带,有“尤犀杯”的叫法。原来曾经把尤通和尤侃混为一人,现在看应该是两个人:尤侃落款一般是“尤侃”、“直生”;尤通则是“尤通”、“通”、“雨源”。尤通史料有记载,尤侃则没有,只是在实物上发现过其落款。另外还有尤雷复,也是只见实物,未见记载,应该也是尤家的—过去的手工艺人都是世代相传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犀角器较少,其藏品主要是南迁时带去的,但是南迁器物中基本没用犀角器,珍品御赏的犀角器几乎都留在了故宫。

都柏林国立博物馆接管原切斯特图书馆藏犀角雕共260多件,是世界上最大的犀角收藏所在,荷兰鹿特丹博物馆藏70余件,波士顿哈佛大学佛葛美术馆藏70余件,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40余件。此外,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也都有中国犀角藏品。

2005年10月份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犀角弥勒佛创下了拍卖纪录,但就其刻工而言,与故宫所藏还是相差甚远。是否出自名家刻手,是拍卖行评定拍品价值必定考量的一个因素。

造成犀牛角雕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首先还是因为稀有。目前亚洲犀牛已濒临灭绝,非洲犀角比非洲象牙更珍稀几十倍。我国犀角雕刻的历史在晚清时已经结束,而犀角雕文物的稀有正好符合目前市场炒作的心理。国外藏家对犀角一直比较看重,犀牛是受保护的稀有动物,不能猎杀,但是对已然形成的犀角文物还是应肯定其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犀角雕在明代和竹、木、牙雕等已经由工艺上升为艺术,雕刻艺术品被看成是立体的书画,欣赏的群体也多是文人墨客。国外藏家重视它们主要还是从这个角度,目前国内这股犀角热潮最开始也是受到国外拍卖行的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该看重的还是犀角器内在的价值—历史和艺术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犀牛角牛角犀牛
牛角里的声音
暴脾气的犀牛
犀牛
牛角挂书
犀牛哥哥道歉
一看书就犯困
给犀牛投毒
给犀牛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