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办生态渔庄——转捕为养的有效创举

2014-12-23时海生

江西农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彭泽县鱼池渔民

◇文/时海生

“嘎、嘎、嘎”,一群大白鹅“公主”正扇动翅膀在建设一新的鱼池里戏水欢歌,自动投饵机一启动,清澈的水面“唰”的一声窜出一群鱼儿,它们正争先恐后地抢夺着水面的颗粒饲料。鱼池边,一群群鸡、鸭“绅士”正在池埂的草丛里悠闲地寻觅着虫儿等食物。这是日前笔者在彭泽县江中绿岛——棉船镇见到的一幅喜人的生态渔庄画面。

彭泽县是全国渔业重点县,境内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捕捞渔民仅靠捕捞难以致富,转产转业已呈必然趋势。随着“转捕为养”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捕捞渔民纷纷“洗脚上岸”,在江河之畔掀起一股重新创业“浪潮”。

棉船镇是长江冲击洲,乃名副其实的江中天然绿岛,岛中光照时间长,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港汊、河套等水资源丰富,天然小夹江1700 余亩,长达10 余里,成为一幅天然的渔业风景线。该镇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水资源的优势,给足政策,发动广大捕捞渔民开挖鱼池,发展生态休闲渔业。目前该镇另一处荒芜地带——河字号共综合开发4000 余亩,发展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业,牛、羊等畜牧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鱼池开挖工作正在积极筹划当中。

40 岁的棉船镇日新村村民苏有根从事长江捕捞工作有10 多年了,他告诉笔者,捕捞行业发展空间不大,不仅各方面得不到保障,而且对长江渔业环境有破坏作用。去年在县渔业执法人员的鼓励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与人合伙在棉船镇日新村北套口租用低洼河套,开挖了120 余亩的精养鱼池,打造了生态渔庄,目前已具雏型。

来到苏有根的美丽渔庄旁,但见水面鹅、鸭荡浆碧波,岸上桂树成林。他高兴地指着水面的大白鹅说:“它们不仅可以清除水面的漂浮物,还可以美化环境,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为了将良好的自然环境转化成经济优势,他与合伙人大胆探索立体天然发展模式,即水上养鹅,水中养鱼,岸上种植绿色景观带,养殖鸡、猪等,实现有机物循环,达到鸡-猪-鹅-鱼养殖天然循环、互动发展的目标。目前,苏有根已投喂了150 余万尾四大家鱼,养殖了1000 羽鸡和几十只鹅,种植了1100 多棵桂树,并计划在岸上通道处建设现代化猪厂,养殖500 余头猪,带动一批渔民在鱼池附近种植草莓、葡萄,建设健身广场,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享受到农庄里集垂钓、观光、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服务,促使渔业真正成为一种观光旅游业。

创建生态渔庄正成为当地的一种时尚悄然兴起。据悉,目前该县仅棉船镇就有20 余名渔民正在转产,太泊湖、芳湖流域也有100 余名渔民纷纷加入到开挖精养鱼池、发展生态渔业的行业中来。笔者从彭泽县水产局了解到,为了有效地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近年来,该县一方面加大了长江增殖放流的力度,加强了渔政执法监管;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捕捞渔民的帮扶力度,联合发改、财政、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渔业)等项目资金,合理开发内湖可养水面、沼泽地和低洼地,为“转捕为养”的渔民提供养殖基地,同时提供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帮助捕捞渔民发家致富。

猜你喜欢

彭泽县鱼池渔民
校园里的鱼池
彭泽县网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家的绿色环保小院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鳄鱼池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彭泽县审计局被评为“2014年度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