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规划设计

2014-12-23林玉泉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林玉泉

(福建省千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规划设计

林玉泉

(福建省千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在当前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城市滨水绿地建设中,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滨水空间绿地建设不仅在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戏水、观水环境,还展示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地域风貌,充分发挥水系的自然美学价值以及对城市开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就需要对城市滨水的绿地建设进行分析,并针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提出创造具有活力的滨水绿地空间的设计途径。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的滨水绿地包空间含了陆域和水域,同时也富含了丰富的生态区和景观区域。在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规划建设时,指的是主要对其中的临水驳岸、道路系统、景观的建筑小品以及内部复合的植物群落等进行设计和处理。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城市的滨水绿地空间建设真正的成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1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片面追求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导致城市水系面积不断萎缩,造成城市滨水绿地开放空间不足,大量的驳岸受到侵蚀。很多城市滨水绿地都仅仅看中这一部分的部门灌溉、水运和防洪功能,因而忽视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水系区域的建设和规划,因而无法满足城市具有生态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过程中,可应用石砌护坡工程、高筑岸堤、裁弯取直等措施改进城市水系等,从而在保证其防洪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分离水和人的空间,将滨水空间切实转变为更加丰富有趣的生活区域,以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原有的城市结构和滨水文化也随之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负面影响,给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2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2.1以绿为主

在城市滨水绿化中,植物是保持滨水区域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滨水绿地生态优先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因而在设计滨水绿地时,就需要以植物造景作为其中的主体,并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尽量保持滨水绿地规划的自然性,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要保证植物的多样性,以利于滨水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根据自然的气候特点来选择植物的多样性,以保证四季变化都有不同的色调,使得景观具有连续性。

2.2景观的多样性和个性相结合

对城市滨水绿地建设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自然景观的治理和人文景观的保护相结合。尽量的利用天然的材料来创设滨水景观的自然乐趣。并具有当地城市的特性,以形成当地景观的绿色走廊,同时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建设时在满足基本绿化、美化等功能的基础上兼顾考虑景观的生态需求与多样性,以增强滨水绿地独特的景观效果,进而提高滨水区周围的经济发展。

2.3景观、生态、文化相双丰收

在设计和建设各个城市的滨水绿地区域时,不应仅仅考虑包括防洪和水运等在内的功能需求的满足,还需要全面考量、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和水域水质等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征,最大限度改进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效果与游憩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最佳的园林景观表达手法和技术,持续发展和延续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系,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保留与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滨水地区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由某些方面来看,现有的城市滨水绿地区域建设仍然有失偏颇,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城市滨水绿地的价值,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所以,有必要需要在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充分遵循整体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城市滨水绿地建设为一种同时满足多种需要的城市复合性公共空间。

3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实现途径

3.1滨水绿地交通网络可达性设计

滨水绿地的外部交通可达性是滨水空间能够吸引人流,形成丰富的水边活动的基本保证。增加滨水绿地的交通可达性,应消除影响滨水地带与城市中心联系的物理性障碍。可采用立体化的交通设计、设置步行街区的手法等。城市滨水地带的亲水空间应建立滨水林荫道、亲水平台、广场、园林一体化和多层次的步行系统,强调亲水活动的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保证步行系统的畅通。

3.2滨水用地性质多样化设计

城市滨水地带土地使用形态的单一性和片断化造成滨水绿地功能的隔离与分化现象。一方面,许多滨水绿地由于缺乏城市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而失去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单一商业办公为主的滨水绿地则由于居住用地的缺乏,形成夜间缺少活动的城市滨水绿地空间利用不足的“空洞化”现象,因此,滨水地带用地功能应注重适度的多样化。

3.3滨水绿地景观空间整合

城市滨水绿地的作用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还必须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点景等功能要求,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的景观廊道,表现为线性视觉感受的一种,在城市居民沿岸边行走时,能够充分体验空间场景连续变化所带来的丰富感受。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景观设计和规划的核心在于处理观景视点。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的景观平面序列主要包括连线和节点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连线主要包括水路、散步道、林荫道等几个部分,而节点则主要包括公园、广场以及滨水建筑等几个部分。为了进一步改进城市滨水绿地的立体观景效果,通常需要设置高程不同的高程安排观景平台,相互搭配、穿插设置,从而提供给游人和市民更多的、更加丰富的观景场所,形成层次丰富的滨水绿地景观。

4 结语

城市滨水绿地区域作为整个城市设计规划中最具有历史文化特征、活力最强的公共空间,在其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分析,在提高城市滨水绿地设计可达性和共享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区域的活力与价值,形成整体化的城市景观。充分遵循当地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从而真正实现城市滨水绿地内各个要素有机结合,保持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和完整性,创造出当地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特色。

【作者简介】

林玉泉(1974-),男,汉,大专,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学科或方向:城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人本理念下机场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试论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