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钻井液压大钳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4-12-23王洪臣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操作者钻具钻杆

王洪臣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一公司,山东 东营 257237)

石油钻井液压大钳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王洪臣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一公司,山东 东营 257237)

液压大钳是石油钻井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液压驱动、气动控制对钻具、套管进行紧扣、卸扣作业,在石油钻井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钻井速度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作业人员在操作中对液压大钳的危害认识不足,危害分析不到位,使用和检修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成为了石油钻井过程中人身伤害事故频发的源头之一。如何规避危害,减少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几起事故对液压大钳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液压大钳;事故;危害因素分析;对策

液压大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应用以来,为石油钻井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降低了钻井工繁重的起下钻、下套管紧扣、卸扣的体力劳动强度,受到了操作者的欢迎。液压大钳本身也进行了几次结构和技术改进,液压大钳的运行可靠程度也日趋完善。但是,液压大钳的本质化安全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威胁到操作者的安全,给操作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地痛苦,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本文通过几起事故对液压大钳的操作危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警示后者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

1 事故类型

1.1 机械伤害

液气大钳紧扣鄂板打滑,配合不当造成手臂骨折。

2001年3月20日,钻井某公司某钻井队在GD8-20-K 10井钻井施工,接钻具单根过程中,用自动上扣器在小鼠洞上扣,然后用液气大钳紧扣。由于液气大钳鄂板打滑,内钳工宋某用左手去摸钻具丝扣是否有余扣,突然,外钳工张某操作液气大钳再次紧扣,将宋某的左手臂挤在液气大钳内,造成尺骨、挠骨骨折。

1.2 物体打击

使用液气大钳处理井下事故,尾部气缸高速旋转致人重伤。

2005年2月3日5:00时,钻井某公司某钻井队工程某班在Z129-某11井(井深2592米)起钻施工,起至第59柱860.03米时发生卡钻(转盘面以上钻杆余12.3米),队长李某决定倒开钻具接方钻杆开泵。垫好大方瓦后,准备钢丝绳时,工长石某提议用液气大钳试一试倒扣,值班副队长徐某与指导员王某没有提出反对意见,6:10,工长石某操作液气大钳,使用上钳卸扣,转动约3-4圈时,伸缩气缸由于承受扭矩过大,致使固定气缸尾部的后耳座断开,液气大钳气缸在钻杆反扭矩作用下以顺时针方向高速旋转,副队长徐某在躲闪过程中被摆放在钻台面左侧的提升短节绊到,造成右腿膝关节脱臼,韧带撕裂;石某在躲闪过程中右手扭伤骨折。

1.3 机械伤害

环境恶劣误操作,大钳旋转使胳膊截肢。

2012年1月11日16点40分,钻井某公司某钻井队在Z165-某9井下小钻杆施工,值班干部郭某某领工程一班进行下钻杆作业,在此过程中,液气大钳出现故障,鄂板打滑咬不住小钻杆,为了保证接单根质量,钻工洪某要更换钳牙、鄂板,钻工洪某在更换过程中,值班干部郭忠某上钻台询问情况。由于钻杆泥浆倒反严重,且海边天气寒冷,钻台面上返出泥浆虽然已清理但仍有结冰,郭某走路时未看清脚下,在钻台面滑到,下意识的动作伸手抓扶,不巧手碰到液压大钳的转向操作手柄,造成误操作,使液压大钳旋转,此时洪某正在更换鄂板,导致其右胳膊旋入,造成洪某右胳膊受伤截肢。

1.4 械伤害事故

2012年1月24日,钻井某公司某队在F4-54井钻进接单根作业,安全副队长王某某操作绞车刹把,因鼠洞内钻杆节箍位置不合适,副司钻刘某调节液压大钳升降气缸至合适位置,见习技术员马某发现钳牙脱出,右手伸入液压大钳准备复位钳牙。此时,刘某已操作液压大钳转动,马某右手被液压大钳挤压断裂,救治无效失去手掌。

2 危害因素分析

针对以上4起事故,从技术、管理方面分析事故的直接因素和重要因素。

1)事故1,机械伤害事故:钻进接单根过程中,在鼠洞内紧扣,内钳工宋某用手触摸丝扣,观察丝扣紧扣是否有余扣,违反液压大钳操作规程(Q/SH1020 1871-2008)5.2 上扣的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因素;外钳工张某操作液气大钳时未观察井口人员动向,宋某在液压大钳没有停止运行,完全退出,操作手柄和气开关未打到中位的情况下用手触摸丝扣,两人配合不当,疏忽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2)事故2,物体打击事故:发生井下事故后,没有按照井下事故处理规定和方法去处理,而是用液压大钳进行转动钻具解卡处理,违反了有关井下事故处理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因素;石某提出用液压大钳试试转动钻具解卡,队领导就在现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而是默许石某违章操作,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因素;液压大钳的气缸和固定气缸的尾耳是用来移送液压大钳到井口结构部件,说明书中有“5、活动钻具由于钻机传动系统的故障,使绞车、转盘不能工作,钻具在井内不能活动。为了防止粘吸卡钻,可把下钳颚板取出,钳子送到井口,将钳尾左右两边绷上绳子,以限制钳体转动.然后视钻具规格让上钳换上相应颚板咬住方钻杆接头或钻杆接头打开转盘销子,摘开转盘离合器,转动上钳,驱动座在转盘上的井下钻具转动。要求用低档(2.7rpm)转速活动井下钻具,时间不应太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的内容,但是,在卡钻钻具无法转动的情况下,用液压大钳转动解卡,明显与说明书中的要求不符,无法承受给钻具施加的巨大扭矩,操作者风险辨识能力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重要因素。

3)事故3,机械伤害事故:液压大钳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在检修过程中,有三个控制机构避免液压大钳转动。但是,在检修时,操作人员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Q/SH 1020 1871-2008)“5.4.结束用完后,把所有液压气阀恢复零位,把单向阀转向关闭位置,停油泵,关闭气源”的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由于钻井队工作环境恶劣,钻台面结冰湿滑,郭某某在上钻台观察工作时不慎滑到,下意识的扶到了手动转向阀,使正在检修中的液压大钳突然运转,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操作者安全意识淡薄,在检修机械时违反了“停电、停机”、悬挂“正在检修”安全标志的安全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4)事故4,机械伤害事故:液压大钳在运行中,由于钻具接头高度不标准,需要对液压大钳的高度进行调整,是工作中必须要做的一个工作环节。由于液压大钳的鄂板钳牙在正常安装时要安装上下两个固定螺钉,但是,此次事故中,液压大钳鄂板上的钳牙没有进行上下螺钉固定,调整高度时,操作者马某用手去让鄂板钳牙复位,明显违反了违反操作规程(Q/SH1020 1871-2008)中的维护保养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者安全意识淡薄,在检修机械时违反了“停电、停机”、悬挂“正在检修”安全标志的安全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 预防对策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者要认真阅读和学习液压大钳使用说明书,掌握液压大钳操作规程,提高对液压大钳使用操作中的风险辨识能力,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掌握操作要领,在工作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在紧扣和卸扣时,不要把靠近或将手放在设备的旋转部位,不得用手检查触摸紧扣情况,防止旋转部件造成人身伤害;液压大钳运行前要对各个部位、控制、转向机构进行安全检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和运行;2)在工作环境恶劣和检维修时,检修前,悬挂安全警示标志,首先要“停电、停机”,把液压大钳退回,各个液压、气控阀放置到中位,无关人员远离检修现场,更换鄂板钳牙时,必须把液压大钳退出井口,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3)在钻机传动系统出现故障,绞车、转盘不能工作,钻具在井内不能活动时。为了防止粘吸卡钻,可把下钳颚板取出,钳子送到井口,将钳尾左右两边绷上绳子,以限制钳体转动.然后视钻具规格让上钳换上相应颚板咬住方钻杆接头或钻杆接头打开转盘销子,摘开转盘离合器,转动上钳,驱动座在转盘上的井下钻具转动。要求用低档(2.7rpm)转速活动井下钻具,时间不应太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处理井下事故时,特别是卡钻事故不得使用液压大钳进行转动或松扣。

4 结束语

本文对通过液压大钳在使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几起人身伤害事故进行了剖析,对操作和检修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对策,相比能够对操作者起到借鉴和警示作用。最根本的是操作者熟练的掌握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操作技能,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避免悲剧的重演。

[1]液压大钳使用说明书

[2]Q/SH1020 1871-2008液压大钳操作规程[S].

王洪臣(1963-),男,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高级技师工。

猜你喜欢

操作者钻具钻杆
闸板防喷器-窜动钻杆动态剪切机理研究*
复杂地层定点注浆加固工艺高压密封钻杆的研制
煤矿坑道钻机大直径钻杆上卸装置设计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岩芯钻探复杂孔内事故处理技术
钻具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分析钻具的使用与管理
辛14—8HF井钻具事故浅析
钻井液对钻具的腐蚀性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