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扯“蛋”的概念炒作 有机鸡蛋正反说

2014-12-21

环境与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养鸡蛋黄蛋鸡

都市人越来越重视自己餐桌上的安全,担心各种化学添加剂,于是,“无公害”、“有机”等带有自然乡土气息的食物备受青睐,比如“有机鸡蛋”就走了鸿运——五谷蛋、特质营养蛋、生态蛋、笨鸡蛋、初孵蛋等等,被人们打出十多个名号,可谓花样最多的产品之一,不少超市还为“有机鸡蛋”开设销售专区。普通蛋和有机“概念蛋”价格差别不小。那么,“有机鸡蛋”对得起消费者多掏的银子吗?且听科学家对此的争论。

不管是有机养殖、散养还是笼养,只要鸡的“伙食”均衡、身体健康、周边环境不受污染,鸡蛋的营养就相差无几。

给普通鸡蛋戴高帽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鸡蛋品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一些鸡蛋包装上还标注了“低胆固醇”、“无激素”、“无人工色素”、“高品质天然绿色食品”等说法,更是让消费者困惑,不知选哪种好。与此同时,它们的价格比普通鸡蛋高不少。人们会想“一分钱一分货”,价格高的自然就好。

我国的食品认证,只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个头衔,认证门槛依次升高。上述各种打着营养旗号、名目繁多的鸡蛋,相应的命名规范尚属空白,往往是卖家给普通鸡蛋戴高帽,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其实,只要没有经过上述三大认证,这些称呼就纯属概念炒作。

无论这些概念新潮的“贵族蛋”怎么命名,它们总是围绕着三大概念——有机鸡蛋、散养鸡蛋(也称“土鸡蛋”或“柴鸡蛋”)、笼养鸡蛋(即普通鸡蛋)。它们的差异主要是蛋鸡的养殖方式,包括蛋鸡的饮食、活动空间、抗生素的使用、换羽和剪喙等。对此,欧盟、美国农业部等国际权威机构给出的定义基本一致。

有机养殖 鸡享“人权”

有机鸡蛋的标准很严,要求蛋鸡必须使用有机饲料喂养(不含动物副产品,如家禽、家畜的骨骼、内脏等经过干燥和粉碎后添加在宠物饲料中),不允许人工强制换羽(通过人工干预家禽换羽周期,来加快产蛋,提高产蛋量,节约成本),并具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这些是最起码的指标。另外,抗生素的使用受严格限制,只有在鸡群染病这种紧要关头才能用于治疗。

为了留出足够的健康保障,蛋鸡依然有权注射疫苗,农场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给蛋鸡剪喙,以防它们啄伤同伴而增加感染致病菌的风险。同时,养殖的全过程都要符合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涉及营养充足、安全舒适、能自由表达天性、免受痛苦和恐惧等等。

散养鸡蛋 良莠不齐

相比之下,散养产生的鸡蛋要求相对宽松一些:抗生素的使用没有限制,允许人工强制换羽,也不必须用有机饲料喂养。散养最大的要求就是活动空间。欧盟规定,散养鸡大规模饲养的推荐平均密度为1500只/公顷,每只蛋鸡的“鸡均”活动面积不能低于4平方米,而且24小时不受拘束。

规定还指出,这种开阔的养殖场地可以让母鸡们自由奔放地游荡,带给它们愉快的心情和充足的运动量。不过,除了欧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散养鸡管理,整体上都很不规范。澳大利亚大型连锁超市科尔斯超市拥有自己的散养鸡养殖基地,但其规定的养殖密度高达10000只/公顷,是欧盟规定的6倍还多。该国并没有对每只鸡的必需活动空间做出要求。

笼养:牺牲自由保障卫生

尽管身价平平,但笼养鸡蛋的覆盖面最广、产量最大,能充分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笼养鸡的窝是层架式笼子中的一个个窄小的隔间,它们一生都待在室内,以标准商业饲料作为主食。它们不仅不能出笼,甚至连原地走走、扇扇翅膀的空间都没有。为了防止光照较强引起它们的躁动,养殖户会刻意调暗室内光线,并在一开始就给所有鸡剪喙,防止啄伤。

整个鸡舍相对封闭,一切都按流程进行集约规范化管理。笼养鸡不会接触到自己的粪便,同时卫生、温度、湿度、风速、粉尘等一系列影响产蛋质量的环境因素,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养殖方式的好处在于产蛋周期短、鸡蛋品质稳定、蛋鸡防疫措施靠谱,当然,这是牺牲了鸡的自由、运动量和良好的心情换来的。

有机鸡蛋并非营养高?

从蛋鸡的养殖难度上看,有机鸡蛋的生产算得上是行业内的最高标准。饲料开销大、产蛋量少、认证严格,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养殖成本。而且,一旦因为染病而用了抗生素,在停药期结束之前不能进行有机认证,风险很大。这么看来,有机鸡蛋的高售价并不是有意要坑“人傻钱多”的消费者。那么,如此苛刻的养殖条件,给有机鸡蛋带来了什么优越性吗?

美国内科医生约瑟夫·梅克拉在自己创办的网站上撰文称,鸡蛋凭借高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成为人体获取能量的理想食物。而吃有机饲料的蛋鸡产下的有机鸡蛋,营养含量更是优于工业化养殖生产的鸡蛋。他援引美国环境类双月刊《大地之母新闻》2007年刊登的一份鸡蛋检测数据,并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普通鸡蛋营养数据对比发现,有机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比普通鸡蛋低了1/3,饱和脂肪低了1/4,而维生素A、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则分别是普通鸡蛋的1.67倍、3倍和7倍。也就是说,有机鸡蛋在这场营养素“PK”战中完胜普通鸡蛋。

这样看来,不靠走捷径生产出来的有机鸡蛋,比较符合它的“天然”身份和消费者的期望,这种观点也因此收获了很高的支持率。然而,认为“有机与否和鸡蛋的营养成分没有必然联系”的声音同样很高。

美国报纸《饲料》在其创办的“Feedstuffs Foodlink”网站上列出了一份研究,对比了有机鸡蛋和普通笼养鸡蛋在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方面的含量差异。数据显示,笼养鸡蛋的蛋黄中,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的比重分别是16.7%、31%和1.21%,有机鸡蛋则分别是17.1%、31%和1.26%。有机鸡蛋的胆固醇反而更高。文章指出,根据统计学原理,两组数据的差异过于微小,不能确定这种差异是有机与非有机带来的。因此,有机鸡蛋与普通鸡蛋的营养并没什么大的差异。

这份研究的数据和结论同梅克拉医生引用的资料差不多,都属于个别研究,内容和规模也称不上详尽和庞大。但“有机养殖无助鸡蛋营养提升”的观点,却在学术界内获得了更多的认同。

有机养殖饲料开销大、产蛋量少、认证严格,使成本大幅提高,难怪价格也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物学院营养与食物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看鸡的“伙食”是否均衡,身体是否健康,周边环境是否有污染等具体生活质量问题,而非宏观养殖方式上是否“有机”。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刊载该国农业部的一份研究称:“鸡蛋品质高低难以分辨。”这项研究由美国食品专家蒂娜·琼斯主持,研究本意并非探究哪种养殖条件对母鸡本身更有利——答案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琼斯和她的同事们希望搞清楚,是否一只幸福的母鸡确实能产出更好的产品。

他们依靠一台高度专业化的蛋品分析仪——食品技师雷蒙德·哈夫1937年发明的哈氏分析仪对鸡蛋进行测定。蛋白部分是鸡蛋中蛋白质的主体;包括稀蛋白——敲开鸡蛋放进冷煎锅时蛋黄周围迅速流动的液体部分;以及浓蛋白——更粘稠、更靠近中间围绕蛋黄的部分。浓蛋白的数量越多,鸡蛋的质量越好。

“哈氏单位由鸡蛋重量和蛋清中央厚度两个因素决定,”琼斯说。她在研究中发现,这个指标丝毫不受母鸡饲养方式的影响。“我们从多个商店进行鸡蛋采样,反复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如果非要说有区别,那就是笼养鸡蛋更安全。”

放养更易染病菌

说到安全,人们总是先考虑“吃不出毛病”,然后才是“吃得好”。鸡蛋的安全取决于周围环境是否污染。在这方面,笼养鸡蛋更有优势。美国和欧洲的研究都显示,因为散养鸡和有机鸡经常外出,到处啄食,体内含有更高的环境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易干扰内分泌系统)。加利福尼亚州一项研究发现,一个散养和有机饲养的农场,因为毗邻木材加工厂,鸡体内的PCBs含量比笼养鸡高出近百倍。另外,散养鸡或有机鸡近距离接触鸡的粪便,容易使鸡蛋染上大肠杆菌。

20世纪80年代研究确认,沙门氏菌能通过蛋鸡卵巢污染鸡蛋。佐治亚大学家禽学部主任迈克尔·莱西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显示散养鸡蛋或有机鸡蛋更不容易感染沙门氏菌。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自己撰写的《土鸡蛋真的更好吗?》一文中,引用了一份研究报告:2006年,荷兰学者总结发现,荷兰以及其他欧盟国家有机鸡蛋中的二恶英含量,明显高于“笼养鸡蛋”,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高于欧盟所允许的安全标准。要知道,欧盟“有机产品”的管理体系相当完善和严格,这样的有机农场产出的鸡蛋比笼养鸡蛋中的二恶英含量还高,让人匪夷所思。根据学者们手头现有的证据,有机鸡在野外活动中所吃的虫子、蚯蚓之类的食物,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要得出确切结论还不够有力。

就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科学界的主流看法是,鸡蛋本身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有机鸡蛋、散养鸡蛋与笼养鸡蛋在营养方面没有必然差距,而在卫生安全方面,3种养殖方法都取决于具体管理操作是否科学合理。由于放养的养殖方式,有机鸡蛋污染风险的不确定性较高。

颜色无关好坏

此外,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人从蛋黄颜色来判定鸡蛋好坏。其实,蛋黄颜色由蛋鸡所吃食物种类决定。一只以小麦类食物为主要摄入来源的蛋鸡,所产的蛋通常蛋黄呈浅黄色,一只主吃玉米或苜蓿的蛋鸡,其蛋黄颜色往往更深。蛋黄颜色的深浅并不反映鸡蛋质量好坏、新鲜与否或营养高低。还有人认为红壳或棕壳鸡蛋比白壳鸡蛋好,其实这与鸡蛋质量、味道、营养价值、蛋壳厚度等并不相关。蛋壳颜色只因为蛋鸡品种不同。

既然不同鸡蛋的营养成分都差不多,怎么挑选合适的呢?由于鸡蛋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一旦感染,不管是生吃还是熟食其营养都会大打折扣。因此,选购鸡蛋关键是要新鲜,如果选购时间过久的有机鸡蛋,还不如购买新鲜实惠的普通鸡蛋。

猜你喜欢

养鸡蛋黄蛋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蛋黄
分不开的蛋清与蛋黄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