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型胶带阻隔食叶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4-12-18张志林李生俊李森高爱军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2期
关键词:尺蠖胶带天敌

张志林,李生俊,李森,高爱军

(乌兰察布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 集宁 012000)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前山和后山2个区域,有林面积101.36万hm2,以灌木林为主,乔木林占比不足10%。全市常发性食叶害虫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主要危害华北落叶松、杨树、榆树和部分灌木,并呈现多虫种重叠交替危害的特点,年均发生面积4333.3 hm2。保护好稀缺的乔木林成为该地区防控的重点,但乔木林大多分布在山区,坡陡、林密、树高、交通不便,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防治难度较大。探索一种对常发性食叶害虫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防治方法,在生产上显得越来越重要。作者2008—2009年开展了一系列阻隔技术研究,在取得很好试验效果基础上,经中间试验后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捆绑树木1248万株,防控面积约1.04万hm2,害虫维持在低虫口密度水平,初步实现了对乔木林食叶害虫的持续控灾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环保型胶带由委托定点企业集宁区精美工贸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厚度为0.052 mm,宽10 cm,长100 m;符合胶带材料OPP国际标准,具有抗老化、耐风蚀、抗高温、耐低温、有韧性的性能。镰刀或小锄,用于刮除树木翘皮;小刀,用于截断胶带。

试验林分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杨树和榆树。防控对象为落叶松毛虫幼虫、落叶松尺蠖幼虫和雌成虫、落叶松球蚜若虫和成虫、舞毒蛾幼虫、杨毒蛾幼虫、春尺蠖幼虫和雌成虫。

1.1 试验方法

1.2.1 胶带性能林间验证 在前山区域的苏木山林场、蛮汉山林场和后山区域的那日斯太林场、白音特拉林场,按照6种防控对象分别设置试验样地进行胶带阻隔防治试验,每种防控对象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7 hm2,并各设1个对照区。每隔1个月调查胶带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每隔7 d按“Z”字形取样法抽取20株树做标准株,调查阻隔环下阻隔对象及天敌数量,并进行阻隔经济成本测算分析。

1.2.2 胶带阻隔法筛选试验[1-3]依据阻隔的各种目标害虫幼虫上树取食或无翅雌成虫上树产卵的生活习性,在项目试验区,按照不同捆绑树干部位(干基、干中、干下);不同捆绑胶带宽度(10,15,20 cm);不同捆绑方式(上紧下松小裙环式、两头紧直筒式),分别设置3块100 m×100 m的标准地,作为3个重复。对每块标准地,按“Z”字形取样法抽取30株样树做标准株,逐日调查各标准株幼虫或无翅雌成虫上树的始见期,每隔3 d调查1次阻隔胶带环下目标害虫数量,连续调查至害虫上树盛末期结束,并调查最后一次样株平均虫口密度,综合分析推断适宜的捆绑时间,确定最佳捆绑部位和方式及胶带宽度。

“上紧下松小裙环式”捆绑方式是,在树木胸径处用镰刀或小锄环形刮除10 cm宽的翘皮(不破坏形成层),上下捆绑胶带2圈,下圈与上圈重叠2~5 cm,形成15~18 cm的胶带环,捆绑时胶带环上圈沿刮皮环面上缘紧贴,下圈与未做处理的树木表皮捆绑,其间自然留有一定空隙,使整个胶带环呈上紧下松的“小裙环状”。“两头紧直筒式”的不同之处是刮除树皮环宽约20 cm,使胶带环与刮除面紧贴,不留空隙。

1.2.3 阻隔技术推广应用 在小面积中试的基础上,利用上述2种捆绑方式分别针对不同目标害虫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每年在阻隔虫态上树结束时,对标准地内的阻隔区和对照区分别按“Z”字形取样法或隔株取样各抽取20株树做标准株,调查虫口密度填写记录表,统计有虫株率并计算平均虫口密度和叶片平均受害率,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阻隔胶带性能验证

2.1.1 气象因子对胶带理化性质的影响 代表乌兰察布市气候特点的前山和后山地区林间主要气象因子(如表1)对胶带变化有明显影响(见表2),在前山地区胶带18个月后开始变色,3.5~4.5 a时逐步出现起泡、开裂;在后山地区12个月时开始变色,2.5~4 a时逐步出现起泡、开裂。在野外-34.6~39.4℃,阻隔持效期可达2.5~4.5 a。

表1 试验年度气象资料(平均值)

表2 环保型胶带理化性质在林间随时间变化情况

2.1.2 适宜阻隔对象 调查阻隔试验区标准株发现,除对6种主要食叶害虫(表9)阻隔效果较好外,还阻隔到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和北方美金翅夜蛾Syngrapha ain(Hochenwarth)幼虫,表现出较高的阻虫广谱性。

2.1.3 对生境天敌的影响 通过人工网捕和黄盘诱集,发现天敌14类,以捕食性的蜘蛛和瓢虫,寄生性的姬蜂和寄蝇为主。经林间对比测试并引用相关文献调查数据综合分析[4]:2种常用供试药剂对天敌均有一定程度的杀伤力,而阻隔胶带对天敌的影响极小。对天敌的杀伤力从大到小依次为: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阻隔胶带(表3)。胶带阻隔法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表3 不同处理对主要天敌的影响测试汇总

2.1.4 阻隔法成本比较 试验数据测算结果如表4,毒绳阻隔技术单位成本为724.5元/(hm2/a);烟雾剂平均防治成本为417元/(hm2/a);而环保型胶带阻隔胸径15 cm的树体,缠绕2圈,单位成本仅为(67.7~121.8)元/(hm2/a);约为毒绳防治费的1/8、烟雾剂的1/5。

表4 防治成本比较

2.2 胶带阻隔方法选择

2.2.1 捆绑胶带适宜时间 5 a间主要食叶害虫阻隔虫态始见期的调查统计见表5,开展阻隔防治的捆绑时间应在被阻隔虫态始见期之前完成。

表5 目标害虫阻隔虫态始见期

2.2.2 捆绑部位对阻隔效果的影响 胶带在不同部位阻隔效果不同(见表6),干基部与干中部、干上部阻隔数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干中部与干上部阻隔数量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阻隔效果和捆绑操作的便利性,确定胸径高度(1.3 m)为适宜捆绑部位[1]。

表6 胶带不同捆绑部位阻隔落叶松毛虫效果比较

2.2.3 胶带捆绑宽度对阻隔效果的影响 如表7所示:3种胶带捆绑宽度对害虫的平均阻隔率分别为88.6%,96.1%和96.8%;其中15,20 cm 2种宽度阻隔率高,差异不显著。所以生产防治经济阈值确定15 cm为最佳有效阻隔宽度。

表7 胶带不同带宽阻隔情况

2.2.4 捆绑方式对阻隔效果的影响 “上紧下松小裙环式”阻隔法可使大量初孵幼虫误入小裙内被粘困致死,同时又具有“两头紧直筒式”的阻隔功效,总体对比,小裙环式阻隔效果优于直筒式,见表8。

2.3 阻隔推广应用防效从表9可知:经大面积推广使用胶带阻隔防治6种目标害虫,均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尤其对落叶松毛虫进行阻隔,效果最佳,其次为落叶松尺蠖和春尺蠖,对舞毒蛾阻隔效果较差。

表8 不同捆绑方式阻隔害虫平均阻隔率对比 %

表9 胶带阻隔主要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胶带阻隔林木食叶害虫防控技术是一项环保安全、阻虫谱广、阻隔有效期长、阻隔效益高的实用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由高空作业降为地面防治,降低了防治难度。同时经济实效,一法多治,解决了多虫种交替重叠危害时多次防治的问题,有效期达2.5~4.5 a,每年平均防治费分别为毒绳的1/8,烟雾剂的1/5。胶带对天敌的阻隔率很低,有利于天敌的生息繁殖,是一种良好的物理防治措施,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胶带产品最佳宽度以10 cm为宜,太宽不易缠绕,太窄增加缠绕圈数费工费时;树干缠绕宽度15~18 cm最佳,“上紧下松小裙环式”为最佳捆绑方式。

捆绑胶带必须注意:一是掌握好胶带捆绑时间,在目标害虫上树之前完成捆绑任务,否则害虫上树后,将失去当年阻隔防治的意义。二是捆绑时应逐株缠绑,不留死角,先进行修枝打枝,避免搭桥爬行。三是为确保胶带接口紧贴持效,应在缠绕对接口处再延伸1/4树木周长,防止胶带开裂。

下一步将着重对所用胶带材料加以更新改进,探讨使用更加环保的降解材料,并对林间天敌资源影响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1] 周建波.无公害粘虫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8.

[2] 姜国义.一种用塑料薄膜围阻防治榆紫叶甲的方法:中国,CN200510010170.9[P].2006-01-04.

[3] 甄伟玲,王文,杜国新,等.阻隔法防治农田防护林杨尺蠖成虫试验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3(4):16-17.

[4] 魏吉利,李修炼,李建军,等.5种杀虫剂防治地黄跳甲田间药效及对天敌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8(3):108-110.

猜你喜欢

尺蠖胶带天敌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果园天敌(续)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纸胶带随身笔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为尺蠖寻求庇护
有趣的胶带画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