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毒蛾灯光诱杀研究

2014-12-18栾庆书杜勇云丽丽王琴王微王建军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2期
关键词:诱虫毒蛾短波

栾庆书,杜勇,云丽丽,王琴,王微,王建军

(1.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2.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阜新 123108)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是一种世界性农林害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的特性,可取食500余种植物。该虫1 a发生1代,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及北美洲,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及台湾省均有分布[1-2]。在北美地区舞毒蛾被列为重要的森林检疫害虫,并由于担心亚洲型舞毒蛾传入美洲,与欧美型舞毒蛾杂交,美国和加拿大对俄罗斯东北亚地区港口,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亚地区国家的港口和出港船只提出了严格的检疫要求[3-4]。辽宁省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海岸带跨黄、渤两海,东起丹东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万家镇红石礁,涉及丹东、大连、鞍山、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7市28个县(市、区),辽宁省海岸线全长2110 km。1974—1976年该虫在辽宁省南部大发生,将许多蚕场的栎叶食尽,杨、柳、榆、山楂、苹果亦受到严重的危害,使林、蚕、果的发展受到较大的损失[1]。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地区舞毒蛾发生较重,严重危害多种杨树和果树,是严格检疫的省份。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舞毒蛾的危害,根据舞毒蛾趋光行为[5],2010—2012年开展了不同波长的灯光诱杀试验,旨在筛选出专一诱杀舞毒蛾却不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的波长,达到采用无公害控制手段,大面积压低种群数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通过筛选确定诱捕舞毒蛾的最佳波长和最适时间,选择装水容器的颜色,确定长短波诱虫灯之间不同距离的最佳组合,检验筛选出的太阳能诱虫灯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E121°39',N42°03'),试验地面积约为10 hm2,主要树种为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107和108杨Populus×euramericana 108,树龄8~12年生,株行距为2.0 m×4.0 m,株高超过10 m,舞毒蛾中度危害。

2 研究方法

2.1 敏感波长与上灯时间筛选2011年7月上旬舞毒蛾羽化盛期,在晴天无风的夜晚,林间分别安装波长为320,340,351,360,365,368,380,400,420,445,460,480,520,525,545,560,575,585 nm的诱虫灯和作为对照的广谱诱虫灯共19盏,灯间距为20 m。太阳能灯置于距离地面1.5 m的高处,灯下30 cm放置盛水容器(直径80 cm,高15 cm),加入3 L清水和10 g洗衣粉。每晚18∶30开灯,分别于19∶30,20∶30,21∶30,22∶30收集诱捕到的舞毒蛾,统计4个时段不同波长的诱虫灯诱捕舞毒蛾的数量和性别,得到诱捕舞毒蛾成虫的最佳波长和最适时间。每种处理重复3次。

2.2 不同颜色装水容器对诱虫量的影响2011年7月上旬舞毒蛾羽化盛期,在林间放置1盏340 nm的诱虫灯,以灯为中心在地面圆形放置银色、蓝色、绿色、黄色4种颜色的盛水容器,盛水容器间无间隔,18∶30开灯,分别在19∶30,20∶30,21∶30,22∶30收集舞毒蛾,试验重复3次,统计各个时段不同颜色的容器中诱捕舞毒蛾的数量。

2.3 长、短波长诱虫灯不同距离组合诱虫效果

201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舞毒蛾羽化盛期,在林间将8盏短波诱虫灯(340 nm)一字排开,灯距20 m,按顺序分别编号为S1,S2,S3,S4,S5,S6,S7,S8,同时将8盏长波诱虫灯(520 nm)也相应排开,相邻两灯之间距离与短波灯相同,按顺序分别编号为L1,L2,L3,L4,L5,L6,L7,L8,均放于S组灯的同侧。其中,S2与L1对应(距离5 m),S3与L2对应(距离10 m),S4与L3对应(距离15 m),S5与L4对应(距离20 m),S6与L5对应(距离40 m),S7与L6对应(距离50 m),S8与L7对应(距离68 m),S1作为短波对照,L8作为长波对照(L8与S组的距离为60 m)。并按2.1所述方式安装诱虫设施,在20∶00开灯,分别于20∶40,21∶20,22∶00收集舞毒蛾,记录不同距离组合条件下短波诱虫灯和长波诱虫灯的诱虫数量。试验重复3次。

2.4 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测试2012年7月中旬舞毒蛾羽化末期,按2.1所述方式安装6盏短波诱虫灯(340 nm),设置3盏普通频振式杀虫灯作为对照。340 nm波长诱虫灯和频振式杀虫灯间隔排列,相邻灯间距20 m,装水容器颜色为银色,在20∶00开灯,分别于20∶40,21∶20,22∶00收集诱捕的舞毒蛾和其他昆虫,统计诱捕到的舞毒蛾和其他昆虫数量。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试验数据,诱捕成虫最佳波长、最适时间、装水容器的颜色和长短波长诱虫灯组合距离使用One-Way ANOVA中Duncan氏新复极差检验,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使用Independent-Sample T Tes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诱捕最佳波长波长为340 nm的诱虫灯诱捕雄虫的数量最大为76.3头,显著大于对照灯(CK)的诱捕量43.7头;波长为380 nm的诱虫灯诱捕雌虫的数量最大为23.0头,但与对照灯的诱捕量(13.3头)并无显著差异。340 nm诱虫灯的诱捕总量为92.0头,显著大于对照灯(CK)的诱捕总量(57.0头)(表1、表2)。

表1 不同波长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成虫数量 头

3.2 诱捕最适时段不同波长的诱虫灯在不同时段的诱虫量差异明显,所有诱虫灯在19:30—20:30与20:30—21:30这2个时段的诱虫量,占诱虫总量的83.7%;波长320 nm~380 nm的短波长诱虫灯及对照诱虫量皆超过25头,并在这2个时段内的诱虫量占各波长诱虫总量的比例均超过78%,340 nm诱虫灯在这2个时段的诱虫量占到此灯诱虫总量的88.4%(表2)。因此,19:30—21:30为灯诱舞毒蛾的最适时段。

3.3 装水容器敏感颜色银色、蓝色、绿色、黄色容器诱捕舞毒蛾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4.7±13.3)头、(32.0±4.9)头、(35.3±4.4)头、(19.3±4.3)头;银色容器的诱捕量最大,显著大于黄色容器的诱捕量,与蓝色和绿色容器的诱捕量相比差异不显著。

3.4 长短波长诱虫灯最佳距离组合与长波诱虫灯(520 nm)相距5,10,15,20,40,50,68 m时,短波诱虫灯(340 nm)的诱虫量分别为(68.3±10.5),(143.8±23.3),(150.5±9.3),(192.7±34.5),(222.8±54.5),(350.5±73.1),(171.3±18.9)头(图1),短波对照诱虫灯诱虫(205.3±38.6)头;与长波诱虫灯相距50 m时,短波诱虫灯的诱虫量头最大,显著大于其他距离的诱虫量和短波对照诱虫灯的诱虫量。在相同条件下,长波诱虫灯的诱虫量分别为(2.5±1.6),(1.0±0.4),(3.3±2.6),(3.0±0.0),(3.3±0.3),(1.0±1.0),(1.0±0.0)头,长波对照诱虫灯诱虫(16.0±5.9)头,与短波诱虫灯距离50 m和68 m时,长波诱虫灯的诱虫量最少。

图1 长短波长太阳能灯不同距离组合时短波灯诱捕舞毒蛾的数量

3.5 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340 nm诱虫灯平均诱捕舞毒蛾(2.2±0.7)头、非靶标昆虫(11.6±1.6)头,频振式杀虫灯平均诱捕舞毒蛾(2.0±1.2)头、非靶标昆虫(30.7±9.0)头,340 nm诱虫灯诱捕非靶标昆虫的数量要显著小于频振式杀虫灯(t=-2.773,df=6,P<0.05),两者诱捕舞毒蛾的数量并无显著差异(t=0.164,df=6,P﹥0.05)。

表2 不同波长太阳能灯在4个时段舞毒蛾诱捕量

4 结论与讨论

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雄虫的最佳波长为340 nm,诱捕舞毒蛾雌虫的最佳波长为380 nm,诱捕舞毒蛾总量的最佳波长为340 nm,综合考虑林间雌雄虫的比例,诱捕舞毒蛾成虫的最佳波长为340 nm,最适诱捕时间为19∶30—21∶30,诱捕容器颜色应选择银色。因此,在舞毒蛾的羽化盛期,可以晚间19∶30—21∶30为中心时段,选用340 nm的太阳能诱虫灯和银色的诱捕容器,林间诱捕舞毒蛾成虫,降低舞毒蛾的虫口密度,减少对林木的危害。通过长短波长(520 nm和340 nm)不同距离的组合,发现2种波长的灯在相距50 m时,340 nm太阳能诱虫灯对舞毒蛾成虫的诱捕量最大,同时520 nm的太阳能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小,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舞毒蛾可能出现的港口设置波长为520 nm的照明灯,减少舞毒蛾在港口出现的可能。同时,在港口外围距照明灯50 m处设置波长为340 nm的短波诱虫灯,诱引接近港口的舞毒蛾,减少舞毒蛾成虫和虫卵随船舶和港口货物迁移的可能。340 nm波长的太阳能诱虫灯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捕量显著小于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捕量,说明在降低对非靶标昆虫的危害,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340 nm波长的太阳能诱虫灯比频振式杀虫灯有较大优势。

志谢:感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建荣教授的帮助与指导。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086-1087.

[2] 胡春祥.舞毒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40-43.

[3] 卢小雨,陈兴俊,陈乃中,等.亚洲舞毒蛾在北美的适生性[J].昆虫知识,2009,4(3):398-402.

[4] 钱天荣.舞毒蛾在美国发生危害及美国农业部采取的措施[J].植物检疫,2000,14(5):317-318.

[5] 刘立春,叶文飘.我国夜蛾趋光行为的研究及其应用[J].昆虫知识,1998,35(3):178-182.

猜你喜欢

诱虫毒蛾短波
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全降解诱虫板资源化利用初报及推广应用对策*
汉阴县毒蛾科昆虫区系初探
浅谈模块化短波电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2kW短波发射机开关电源的维护
棚室蔬菜小型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
如何防治肾毒蛾
短波发射机维护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