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12-16江金波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创作背景主题思想

江金波

摘    要: 德里克·威廉·房龙是上世纪美国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美国往事》以丰富的人文底蕴、独具匠心的写史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完美呈现了美国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出发进行评论和赏析,以加深读者对美国这一国家历史和发展的了解。

关键词: 《美国往事》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创作风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美国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尤其让我们感慨的是那些故事本身创作背景之外的国家文化和人文精神。美国二十世纪重要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在代表作《美国往事》中,以睿智幽默的笔触探索了这个世界,丰富而精彩地介绍了美国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精神,成了畅销一个世纪的经典。向往美国,必须了解美国,而《美国往事》则能帮助读者很好地读懂美国。

一、创作背景

《美国往事》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开拓史,其中借用了大量历史典故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虽然作品中对这些故事和人物只是一笔带过,但期间所描述的一段美国史却发人深省。从美国发现新大陆到欧洲各国“好像蒙着眼丢飞刀”[1]一样将自己的船队和士兵驻外进行殖民活动,美国及西方世界就开始了自己历史上第一次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该过程伴随着残暴的殖民活动,促使美国为主的主要西方国家走上发展开拓之路。作品中有关美国历史的零星细节,为整部作品增添了生动形象的背景色彩,使书中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美国往事》以宏大的美国发展史作为写作背景,通过幽默的笔调描绘在迁徙过程中的美国人物的风云变幻。美国长期以来的发展史为整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特别对美国领导人的描述生动真切,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领袖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林肯等一批优秀政治家,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此外,作品也有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的描述,使得整部作品在视角上对美国那段特殊的历史有更完整的述说。

房龙创作《美国历史》时美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美国的历史同美国的现在,包括美国的未来,都在作者的构思范围之内,他将世界的发展作为一个宏观的创作背景,从一个平凡人的视角诉说了一段不平凡的国家历史,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浅出地感受美国的历史命运,同时让美国这段历史和文学作品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主题思想

《美国往事》为我们展示的是美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变迁,其主题思想是深刻而充满寓意的: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美国本土最后一次的大规模移民迁徙结束;从遥远的西班牙漂流到新大陆,从荷兰人建立的新阿姆斯特丹再到法国本土被迫害的人们的生活。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严格罗列,而是按自己的叙述顺序进行了安排,这正是整部书的用意所在。

作为一部兼容了历史发展和文学笔触的经典,《美国往事》散发作者别具匠心的文学笔韵,其独到的见解贯穿始终,其中对美国历史的演变和讲解是十分详尽的。作者对神圣土地的歌颂不仅在美国独立之前、在华盛顿和杰斐逊建立了真正的共和国时,还在美国大地真正产生之前。他对美国有一种由来的、深邃的、简明的崇敬,将美国历史和欧洲历史完美融合,在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世界历史的优秀篇章,这些歌颂历史的篇章为读者能够更客观真实地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真实的欧洲、真实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品中,国家形成中的扩张、精神信仰上的聚合、继承和新生的撕裂都一览无余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时间轴仿佛一条逆光隧道,呈现瞬息万变的景象。

在《美国往事》中,作者想要给我们展示的是北美崛起的历史,他并没有像其他史书那样在枯燥乏味的时间轴上反复徘徊,而是以大量的文学性描述,甚至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进行,历史的描述不仅限于经济、军事、贸易、政治等,作者在书中想要向我们表述的,更多的是杂糅了精神文化元素的历史。细读《美国往事》,我们发现的是北美的历史,是中世纪以后欧洲各国争夺殖民地的历史。期间不仅有时间的缩影和政治、军事的烙印,更充斥欧洲宗教文化、精神信仰的遗迹,圣徒在十字架前集合,不远万里淌洋过海,去新大陆建立新的文化和精神国度[2]。对于美国的开拓者来说,一切都是新生的,充满了希望。从自我封闭到西部拓荒,从奴隶制到南北战争,再到美利坚帝国,坚不可摧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作者想要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交织历史、文化和精神的美国。透过美国看欧洲,透过美国看世界,《美国往事》带给我们的是更深的精神内涵和历史维度的哲学思考,是世界上微妙的血脉相连和历史的伟大神奇。无论在今天还是在作品问世的时候,《美国往事》都作为一部经典,引领我们重温历史、感受生活。

正如它的书名一样,《美国往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想要突出国家建立过程中精神、文化、政治、军事的恢弘篇章,更深层次的是作者想要展现一种精神维度。尽管书中的语言诙谐简明、轻快易懂,而作者想要赋予《美国往事》的内涵却远远没有只字片语那么简略。在历史面前,在一个国家和民族阵痛地从孵化到成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作者在书中实际上正是为我们揭开了这样一个深邃的思考。在历史进程中,在美国的建立与发展中,时间印证了美国独有的自信民主精神,还见证了一种新生的力量在长时期的积累后结成的硕果累累。

在作者的笔下,在见证历史的理性思考中,美国的建立并非只是历史的变迁、时间的顺延、单纯的政治和军事扩张。在美国的创立和成长中,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辉。倘若没有最初欧洲移民丰富的冒险精神和高度的独立精神,那么便没有现在的美国;倘若新生的美国人在其长期政治制度改革和不断拓荒发展中没有坚如磐石的毅力和争取自由民主的呼唤,则没有一个自由坚毅的民族。书中蕴含的深层思考,还可以拓展到开创美国的诸多追求自由民主的人们对新生国家的期许、对最早祖国的留恋。在民族的迁徙过程中,我们寻觅到的不仅是开拓的主题,在人类心理的变迁上也充满繁复交织的变化。欧洲原始移民在迁移过程中对美国形象的最终构建夹杂炮火、血色、精神信仰上的升华,在对新生的美利坚逐渐开拓和接收的过程中,欧洲移民在最初时间里对新生的美国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心态,带着浓厚的来源国的心理归属,在心理上他们对故土的留恋和对新生国家的向往交织成了纵横精神维度。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心理的变迁夹杂对新生国家的向往成了人们构建美利坚的文化心理组成。时间的流动见证的是美国的“往事”,回忆已然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回眸,在这样平淡生动的回眸下,夹杂的是人们破茧成蝶的阵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从亦步亦趋到挺胸抬头的精神历练,是夹杂着血腥和战争的人性重塑和精神成长,更是世界从一体到多元化,从欧洲重心到美国崛起的全球格局,《美国往事》解读的美国是世界中的美国,也是美国眼中的世界[3]。

三、创作风格

美国往事讲述的不仅是美国的历史故事,还是一部西方史书。在史书的写作范畴内,通过横向编织和纵向历史交叉使整本作品体现出网络式交叉结构。出于创作需要在整本书的叙述中,房龙描绘的西方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也成了书本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对历史流动性的观察,这些观察生动而活泼,同时蕴含十分智慧的哲学思考;语言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文笔的生动和活泼,将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作品中不仅描绘了美国历史及其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其中包括多彩的文学变换、灿烂多姿的艺术风范、自然地理的侧面穿插等都是作者平缓地讲述,娓娓道来,使时间发展的纵向为历史线索,而文化、科技、艺术、文学等则作为美国的横向画面,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网络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叙事上,房龙并没有一味地铺陈,而是有的放矢地融入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打断式的结构和读者交流对话。

通过叙述美国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不着眼于简单地告白何时何地何事件,而是告诉我们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和脉络。在历史事件和人物述说中作者并没有带着偏见,而是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重视细节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客观而真实的历史画卷。书中不乏出于文学创作考虑而进行过词句的精心雕琢,但这并不影响房龙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真实的美国往事。可以说在整本书的创作风格上,尤其是叙事风格上,作者将严谨的、客观真实的逻辑思维同抒情的文学创作风格相结合,使《美国往事》成了文学史书的典范。

四、结语

房龙的《美国往事》以时间的流动见证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创立和崛起,在时间轴上交织的是整个世界文明的裂变和新生,是血腥殖民和扩张的力度与阵痛,也是人类本身人性光辉的成长和发散。当我们重温经典,“历史的时间”在解读世界的过程中充满了玄妙和厚重;时间让读者在欣赏作品地理变迁的同时,升华逾越了精神盛宴。

参考文献:

[1]房龙,著.姜鸿舒,鉴传今,张海平,译.美国往事[M].北京出版社,2011.1.1.

[2]张国庆.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北方论丛,2000,(01).

[3]宗蔚.从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演变历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创作背景主题思想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