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2014-12-15黄石安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2期
关键词:监控体系特色专业高职院校

黄石安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的监控体系也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院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在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导致在监控过程和措施实施方面还存在许多疏漏,有待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130-02

专业是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建设必须随着社会和用人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革。如果在专业建设上出现滞后或失误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实际教学环节。因此,做好专业建设的监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问题

一方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质量指标、控制措施和监控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江苏省内的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在控制检查和指标评价上充分地给予各类型专业建设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导致在验收中形成“有开始申请、有结题完工、无中间检查、无指导跟踪”的模式。

同时,高职院校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评估,主体意识薄弱,消极地接受各种监控评估结果,不能主动、充分地认识到专业建设监控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现行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监控中,评估指标体系只限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没有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专业建设过程,只重视评估结果,对评估被动接受,为了通过评估,采取了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

2 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主、客体要素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监控体系由学校的内部监控系统和外部监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构成因素的大致分类如表1所示。

3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内容

围绕影响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我们在监控体系中选择了许多监测点,各相关部门对其所负责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并作出数据统计和质量记录。具体如表2所示。

4 基于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监控手段

在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公布平台,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监控专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相互关联的负责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该系统可以由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校外实习管理平台整合成全校性的综合状态平台,从而使专业建设的监控手段更科学、便捷,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5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的运行

5.1 常规检查

建立专业建设常规检查制度,定期公布检查结果。该项检查主要采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

5.2 教学督导、学生评教

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部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重点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学期安排学生评教,书面分析评教结果,并向教学副院长、教师所在系部和教师反馈。

5.3 使用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教学计划、排课结果、学生成绩和评教信息等教学资源的管理,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整个教务管理过程的信息网。在校外实习管理平台中,通过对学生实习信息的管理全程

控制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使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师资、课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5.4 开展会议会诊

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其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评议各小组的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意见。要求对监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新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5.5 制订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约束,使师生、员工的行为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对的要求。

5.6 奖惩处理

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与系部年度绩效考核评选挂钩。学院警告在专业建设检查中出现较大问题的专业,限期整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整改效果,将实行“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取消该专业的特色专业资格。

5.7 质量跟踪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中心和各系部调查和收集了已工

作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着重了解毕业生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听取毕业生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建议、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及其对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参考文献

[1]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1).

[2]刘经兰,刘松林.影响高职专业评价真实性的因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07).

[3]段峻.高职专业建立“六结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1(10).

〔编辑:张思楠〕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的监控体系也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院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在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导致在监控过程和措施实施方面还存在许多疏漏,有待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130-02

专业是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建设必须随着社会和用人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革。如果在专业建设上出现滞后或失误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实际教学环节。因此,做好专业建设的监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问题

一方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质量指标、控制措施和监控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江苏省内的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在控制检查和指标评价上充分地给予各类型专业建设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导致在验收中形成“有开始申请、有结题完工、无中间检查、无指导跟踪”的模式。

同时,高职院校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评估,主体意识薄弱,消极地接受各种监控评估结果,不能主动、充分地认识到专业建设监控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现行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监控中,评估指标体系只限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没有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专业建设过程,只重视评估结果,对评估被动接受,为了通过评估,采取了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

2 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主、客体要素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监控体系由学校的内部监控系统和外部监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构成因素的大致分类如表1所示。

3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内容

围绕影响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我们在监控体系中选择了许多监测点,各相关部门对其所负责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并作出数据统计和质量记录。具体如表2所示。

4 基于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监控手段

在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公布平台,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监控专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相互关联的负责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该系统可以由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校外实习管理平台整合成全校性的综合状态平台,从而使专业建设的监控手段更科学、便捷,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5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的运行

5.1 常规检查

建立专业建设常规检查制度,定期公布检查结果。该项检查主要采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

5.2 教学督导、学生评教

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部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重点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学期安排学生评教,书面分析评教结果,并向教学副院长、教师所在系部和教师反馈。

5.3 使用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教学计划、排课结果、学生成绩和评教信息等教学资源的管理,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整个教务管理过程的信息网。在校外实习管理平台中,通过对学生实习信息的管理全程

控制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使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师资、课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5.4 开展会议会诊

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其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评议各小组的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意见。要求对监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新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5.5 制订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约束,使师生、员工的行为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对的要求。

5.6 奖惩处理

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与系部年度绩效考核评选挂钩。学院警告在专业建设检查中出现较大问题的专业,限期整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整改效果,将实行“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取消该专业的特色专业资格。

5.7 质量跟踪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中心和各系部调查和收集了已工

作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着重了解毕业生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听取毕业生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建议、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及其对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参考文献

[1]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1).

[2]刘经兰,刘松林.影响高职专业评价真实性的因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07).

[3]段峻.高职专业建立“六结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1(10).

〔编辑:张思楠〕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的监控体系也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院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在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导致在监控过程和措施实施方面还存在许多疏漏,有待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130-02

专业是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建设必须随着社会和用人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革。如果在专业建设上出现滞后或失误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实际教学环节。因此,做好专业建设的监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问题

一方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质量指标、控制措施和监控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江苏省内的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在控制检查和指标评价上充分地给予各类型专业建设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导致在验收中形成“有开始申请、有结题完工、无中间检查、无指导跟踪”的模式。

同时,高职院校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评估,主体意识薄弱,消极地接受各种监控评估结果,不能主动、充分地认识到专业建设监控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现行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监控中,评估指标体系只限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没有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专业建设过程,只重视评估结果,对评估被动接受,为了通过评估,采取了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

2 特色专业监控体系中的主、客体要素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监控体系由学校的内部监控系统和外部监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构成因素的大致分类如表1所示。

3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内容

围绕影响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我们在监控体系中选择了许多监测点,各相关部门对其所负责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并作出数据统计和质量记录。具体如表2所示。

4 基于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监控手段

在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公布平台,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监控专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相互关联的负责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该系统可以由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校外实习管理平台整合成全校性的综合状态平台,从而使专业建设的监控手段更科学、便捷,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5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监控体系的运行

5.1 常规检查

建立专业建设常规检查制度,定期公布检查结果。该项检查主要采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

5.2 教学督导、学生评教

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部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重点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学期安排学生评教,书面分析评教结果,并向教学副院长、教师所在系部和教师反馈。

5.3 使用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教学计划、排课结果、学生成绩和评教信息等教学资源的管理,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整个教务管理过程的信息网。在校外实习管理平台中,通过对学生实习信息的管理全程

控制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使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师资、课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5.4 开展会议会诊

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其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评议各小组的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意见。要求对监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新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5.5 制订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约束,使师生、员工的行为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对的要求。

5.6 奖惩处理

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与系部年度绩效考核评选挂钩。学院警告在专业建设检查中出现较大问题的专业,限期整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整改效果,将实行“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取消该专业的特色专业资格。

5.7 质量跟踪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中心和各系部调查和收集了已工

作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着重了解毕业生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听取毕业生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建议、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及其对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参考文献

[1]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1).

[2]刘经兰,刘松林.影响高职专业评价真实性的因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07).

[3]段峻.高职专业建立“六结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1(10).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监控体系特色专业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大学生舆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