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中国农民:纽约三姐弟筑梦香格里拉

2014-12-12张东亮

新青年 2014年12期
关键词:莎拉姐弟香格里拉

张东亮

扎根“人间天堂”,美国姊妹花打造甜蜜事业

2003年,来自纽约的莎拉一家,初次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旅行,就被这里的美景深深震撼了:雪山环绕,草甸广袤,野花遍地,牛羊成群……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23岁的莎拉则躺在风清月朗的草地上,梦呓般感叹:这片净土,简直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母亲和她的妹妹阿丽娅,也表示深有同感。

莎拉是家中的大女儿,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当时,她的父亲马利克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长期在北京工作。小时候,三姐弟因为父母的工作地点不断转移,停留过多个国家,对他们来说,家就等于全世界。偶然领略到香格里拉的绝美风景后,一家人萌生了留在中国的念头。

2005年,莎拉的母亲在香格里拉创办了云南山地遗产基金会,专注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和发展生态旅游。从此,三姐弟就经常到香格里拉当志愿者,帮助母亲的公益事业。

香格里拉民风淳朴,每逢节日,当地藏民都会向莎拉一家人献哈达、敬青稞酒,用飘香的牛羊肉和蜂蜜莲子粥宴请他们……热情温暖的待客方式,令莎拉全家感动不已。

但是,当地藏民的贫困却令人揪心——大多数家庭年收入仅有300美元,一些孩子没钱上学,只能跟着父母一起上山挖松茸、冬虫夏草贴补家用。纵然贫穷,但他们的脸上却时常洋溢着纯朴的笑容。

2006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后,莎拉只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就因心系香格里拉那些善良的孩子,而决定辞去纽约奥美广告公司高级设计总监职务,放弃舒适生活,到中国帮那些贫困农户做些什么。身为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妹妹阿丽娅,也与姐姐志同道合,于是2008年夏天,这对靓丽的姊妹花重返中国。

经过一番走访调查,莎拉和阿丽娅首先决定,帮香格里拉农民发展一项甜蜜事业――用纯天然的方式养蜜蜂。在亚非地区做过一些扶贫项目的她们知道,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养蜂作为提高贫困农民收入的方式之一。而香格里拉遍布的原始森林崇山峻岭,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常年开满野花的河谷山坡不受污染。这简直就是有机蜂蜜的天然“源泉”!

虽然在此之前,当地也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养蜂,但并不广泛,而且由于不懂宣传推广,售价也很低廉。莎拉自信满满地对妹妹说:“只要我们教授他们科学养殖方法,并把‘香格里拉有机蜂蜜打造成一个响亮的品牌去推广,当地农民很快就能摆脱贫困。”

姐妹俩开始用磕磕绊绊的汉语,一户户的动员当地藏民养蜜蜂。母亲也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帮她们做项目宣传。一开始,香格里拉山民们的眼神里有犹疑,也有兴奋。但凭借对莎拉一家人的信任,以及赚钱的渴望,他们最终在这对洋姐妹的牵头介绍下,你三箱、我五箱的采购了一些优良蜂种,并与她们签订了包销合同。

一般的商业养蜂倾向依赖化学药剂,包括使用抗生素、农药和杀虫剂,来保证其最大化蜂蜜量产。而莎拉姐妹俩要用有机方式,帮家户们培养出更健康、更强壮的生态蜜蜂。

“负责采蜜的公蜂通常会飞行7英里去采蜜,再带回蜂箱,所以了解蜜蜂飞行路径上花卉的纯净度,保证无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尤为重要。”为此,莎拉和当地养殖户一起,一次次全程“跟踪”蜜蜂去采花,并劝说沿途藏民不要往果树上喷晒农药……

养蜂人必须了解群蜂的习性、授粉的季节,还得根据蜜蜂的生理周期进行定期管理……为了让香格里拉养蜂人掌握科学养殖方法,姐妹俩特意请来云南大学的专家,以及出身于养蜂世家的美国志愿者卡莉娜,为当地农民传授经验。

每一次组织上课,“学生们”都屏息聆听,非常认真,可专家讲完之后,他们却都表示“一句都没听懂”。由于当地农民几乎不识字,语言沟通也有障碍,让他们接受全新的养蜂技术显然很困难。无奈,莎拉他们就开始一边讲解,一边亲自演示,并带领养蜂人一起实地操作。如此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直到村民们都掌握了一套全世界最新的养蜂技术。

创立公益农场,蜂蜜与咖啡助飞“中国梦”

2009年5月,忙碌了一年的香格里拉养蜂人迎来了收获季节――可以采蜜了。与此同时,莎拉创建了香格里拉公益农场,并出任CEO;学经济的妹妹则负责市场营销;随后,22岁的弟弟马萨菲也加入进来,任农场总经理。这家社会企业并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加工、销售香格里拉的纯天然蜂蜜等特产,让当地农民受益,保护这片净土的原生态圈。

拉莎姐妹以高于市场批发价50%的价格,收购了农户手里的有机蜂蜜。因此那些只有三五个蜂箱的农民,每年可以额外赚到两三千元钱,而有100多个蜂箱的养殖大户,收入则高达几十万元。“真金白银”的斩获,令当地养蜂人的规模,从第一年的85户,迅速扩展到三四百户。

学设计专业的大姐莎拉,还给自创的“香格里拉农场”品牌设计了一个富有当地特色的LOGO——从藏族刺绣和唐卡绘画图案中抽取的精美花卉纹饰,配上绚丽夺目的色彩,令人过目难忘。弟弟和妹妹则联手为农场创建了官方网站。

在香格里拉农场的淘宝店上,热销的各款蜂蜜多以花名标识,金银花蜜、石榴花蜜、益母草蜜……250g售价大约在30多元。这样的价格比超市普通蜂蜜贵不少,但每月每款基本都能售出上百罐。因为蜂蜜包装上“香格里拉纯天然”的字样,是一块响亮的招牌。有消费者评论:“打开蜂蜜,就能闻到一股鲜花的幽香,心情好极了。”

莎拉三姐弟的公益农场,在距离香格里拉小城70多公里的白马雪山脚下,那一片开满野花的山谷盆地,是他们营造的一个天然蜂场。莎拉和阿丽娅都喜欢蜂蜜,或者泡茶喝,或者把蜂蜜涂在面包上,有时候,她们甚至直接用勺子舀着吃。这些蜂蜜要么来自自己的香格里拉农场,要么来自新西兰、伊朗等地。

“我和姐姐经常要喝竞争对手出产的蜂蜜,以发现我们产品的不足之处……”艾莉娅笑着说,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她都感兴趣。“蜂蜜不仅健康美味,还滋养容颜呢!”女孩指着自己光彩照人的美丽脸庞,借机宣传说。这时,弟弟马萨菲从不远处雪山下的小溪边洗衣归来,把一个他用绚烂野花编制成的花环戴到了二姐头上,阿丽娅开心地舞动着轻盈的腰身,咯咯笑着。endprint

除了蜂蜜,后来香格里拉农场还有了另一种特色产品――有机咖啡。这源于莎拉的一个惊喜发现:2009年8月的一天,她和妈妈在去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的路上,偶然走进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咖啡屋,要了杯咖啡。当莎拉喝进第一口时,那醇美而独特的口感立即征服了她的味蕾。曾随父母走遍世界的她没想到,在云南这家小店里竟能喝到上好的咖啡。店主说,这是他用自己家产的咖啡豆磨制的,种植的咖啡树一直坚持不用农药和化肥。但因咖啡馆生意清淡,他们收获的大部分咖啡豆,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前来收购的大企业了。莎拉在佩服这家人的同时,又萌生了一个念头:他们已经有了这么好的产品,我们只需要提供市场和销售渠道。

她和妈妈决定去这种咖啡的产地走上一遭,高黎贡山脚下,恰如其分的温度、雨量和光照,以及富含矿物质的红色火山灰土壤,使得延绵百公里的潞江坝,成为了种植咖啡的“宝地”。 当时,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良种咖啡产地。虽然其中质优的堪比大名鼎鼎的牙买加蓝山和哥伦比亚咖啡,但市场知名度和售价却与前者相差甚远。

为了拓宽香格里拉的咖啡种类,姐弟三人从世界各地的咖啡发源地进口咖啡树,然后在农场周围承包了200亩荒山,进行实验性种植。经过一番探索,他们从中挑选出几种适合当地土质和气候环境的咖啡,再推广给农户种植。和之前与蜂农们的合作模式一样,香格里拉农场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并与咖啡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没有了后顾之忧,当地贫困农户纷纷与莎拉姐弟合作,大面积种植起了优质咖啡。

然而,2010年的持续旱情,让咖啡种植户们忧心重重。由于他们的咖啡树都种在海拔800-1200米的自然保护区内,频繁灌溉成本过高,不灌溉又会严重影响收成,怎么办?

后来莎拉三姐弟几经努力,终于解决了当地常年存在的干旱隐患――他们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10万美元,引进了以色列一家公司研发的滴灌设备,将水通过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直接灌溉,以减少用水量、节约人力物力,并降低了灌溉成本。此举惠及了香格里拉500多户咖啡种植户。

此外,三姐弟还联系了欧洲一家有机化肥生产商,争取到为部分咖啡种植地建立免费实验试点,届时天然咖啡豆产量有望提高27%。

找周迅代言,要让“创意农业”惠及10万农民

与生态养蜂一样,带领当地农户种咖啡的过程中,莎拉三姐弟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香格里拉农场品牌的“有机属性”,他们坚持让合作农户在高海拔、原生态的背阴地区种植咖啡,不允许使用农药和化学药剂,果实成熟后还要手工挑选和水洗加工,以及精心烘焙。

2011年4月,近千亩香格里拉有机咖啡大获丰收。如何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费用的情况下,增加“香格里拉农场”的认知度呢,姐弟三人不得不费尽心思想出各种方法。首先,二妹阿丽娅带上他们的有机蜂蜜和四种咖啡样品,去往北京、上海、纽约、巴黎等地,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饮品展销会……

与此同时,弟弟马萨菲也没有闲着,为了把优质的香格里拉特产推销出去,他甚至报名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交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那次经历特别打击我,我没有能够成功牵手一个女生,于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之后还给姐姐打电话倾诉了我对自己的失望,我甚至不确定他们是否会把我的这一段播出。”小伙子事后苦笑着说。

不过,当马萨菲的那期节目最终播出的时候,他的微博上一下子就多了近2万名粉丝,有人被他和两位姐姐的故事深深打动,表示愿意到香格里拉公益农场做义工;有人想代理他们的蜂蜜和咖啡……这令小伙子惊喜不已。

而大姐莎拉的遭遇有些尴尬。一次,她与昆明市一个新开发的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如果这家连锁咖啡厅每月从香格里拉农场购买一定量的咖啡豆,莎拉就会免费为他们每个店提供一台价值5000元的现磨咖啡机。不料,当农场把机器赠送给他们之后,对方马上就停止了订购。

萨拉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约面谈,但对方总是打马虎眼。最终她决定采取行动,拿回那几台咖啡机。毕竟,这是他们用当时非常微薄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购置的。那天,她刚要与咖啡厅总经理据理力争,却被“轰”出了门外。正当满腹委屈的莎拉要报警时,一位儒雅的先生停下车走过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明白事情的原委后,这位先生竟向她深躹一躬说:“对不起莎拉小姐,我是这里的老板。我前几天看到过马萨菲先生的节目,你们姐弟三人的奉献精神很令我感动。本想去香格里拉农场拜访你们的,却因临时有事去了趟北京,今天刚回来。”他解释说,自己正忙于开发别的经营项目,平时咖啡厅的事务由总经理负责,所以不知道此事,深表歉意。结果,这位老板虽没有退还莎拉的咖啡机,却给出一个更令她喜出望外的回复:“放心,我会对不信守承诺的经理做出惩罚。你们的咖啡很棒,我品尝过,以后香格里拉农场就是我们最大的供货商,愿能长期合作下去。”说着,他诚挚地伸出手,与莎拉的手紧紧相握。

经过姐弟三人几年的共同努力,他们带领香格里拉农户种养出的有机蜂蜜香甜爽口,线上线下都十分畅销;纯天然方式耕种出的优级云南蓝、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咖啡口感丝滑,香气浓郁,渐渐成为中外商务白领的心头好。“从2012年起,北京上海的谷歌和微软公司员工,上班时喝的都是我们的咖啡。”莎拉满怀自豪地介绍说。

2013年初,全球可持续发展金融峰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场外充溢着咖啡的香气。“那都是我们香格里拉农场赞助的。”站在一袋袋包装精美的咖啡展台前的李晓嘉,向媒体记者们介绍说,她的身份正是香格里拉农场市场主管。

当年3月,香格里拉农场这家集采购、加工、销售有机蜂蜜,以及有机咖啡的社会企业开始全面盈利。从云南到北京、哈尔滨、上海、香港,甚至美国和瑞典,许多人的餐桌上,都渐渐离不开源自香格里拉的纯天然蜂蜜和咖啡。

与此同时,莎拉三姐弟也让香格里拉地区3000多位农民,摆脱年收入2000元的贫困生活,成了平均年赚近万元的富裕户。农场的赢利,则被姐弟三人捐给了云南山地遗产保护基金会,用于给当地居民开设免费图书馆、手工艺技能培训班等等。此外,莎拉还会定期招募志愿者来香格里拉,给孩子们教授英文。

自从采用了新式养殖法,香格里拉农户的蜂蜜产出量,相比以前的传统方法提高了30%,年产量高达800-1000吨。除与当地农民合作外,莎拉他们的“有机养蜂”的范围,也已从香格里拉地区延伸到云南其他几个地区。在北京郊区密云,也有一个香格里拉农场的养蜂基地。蜜蜂每年会在云南的基地取蜜一次,北京的基地采两到三次;如今当地的优质咖啡种植面积,则比莎拉弟姐来之前翻了两倍,足有千亩之多。

毕业于世界名校的纽约三姐弟,善用媒体的力量推动他们的公益事业。打开香格里拉农场的网站,颇具有英格兰风情、也糅合当地藏族花饰以及香格里拉雪山风景的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不过,更显眼的是正中间影视明星周迅“现身说法”的视频。莎拉说,周迅是他们很好的朋友。

2014年5月,姐弟三人又开始着手实施一项新计划――他们还要在蜂蜜、咖啡之外,带领当地农民打造属于“香格里拉农场”品牌的植物护肤品。当然,原材料仍取自这片未被污染的“桃源净土”。

莎拉说,他们还需要引入更多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姐弟三人希望在未来5年之内,帮助10万中国农民,通过他们摸索出的“创意农业”之路奔小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莎拉姐弟香格里拉
乖乖鼠在帮谁
香格里拉行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寻找香格里拉
谁家的可可
三根孔雀翎
迷行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