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与火之歌
——论狄更斯《双城记》

2014-12-12王忆云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侯爵双城记代尔

◎王忆云

冰与火之歌
——论狄更斯《双城记》

◎王忆云

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大文豪狄更斯创作的小说《双城记》,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现状及被革命浪潮裹挟其中无法逃脱命运的人们。作者主要把笔墨放在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中的一些代表人物上,描绘了两个阶层中或充满爱与善的温暖如火焰的人,或充溢罪恶与残暴的冰冷严酷的人。以大时代中各类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大画卷。

法国大革命 火焰 寒冰 博爱 复仇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大文豪,狄更斯最为读者所熟知的句子莫过于“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众人皆知的这句名言来自于狄更斯所著具有浓厚批判主义色彩同时又充分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巨著——《双城记》。

作者创作这部巨著的十九世纪中叶,正是维多利亚女王当权时期,同时也是大英帝国大力推行海外殖民地的时代,那个年代的大不列颠,正如《双城记》开篇的这句话,既美好又糟糕,既智慧又愚昧,既光明又黑暗,既拥有信仰又饱含怀疑,既充满希望又饱受失望。那个时期,英国刚刚结束工业革命,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新兴及壮大,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地位却越来越低下卑微,生活困苦不堪,毫无政治权利可言。这一切的一切引发从而激化了更多的新的社会矛盾。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工业虽然可以使国家富庶,但同时也造成了急速增长着的赤贫如洗、勉强度日的无产阶级”[1]。

生活在混乱无章如此乱世中的狄更斯,目睹身边诸多惨状,在研读了好友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后,萌生了念头开始创作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所谓双城,其中一城为作者本人生活的伦敦,另一城则是与英国隔海峡而望的法兰西首都巴黎。彼时的法兰西,人人皆被卷入革命的浪潮,疯狂而混乱不堪。狄更斯不免产生唇亡齿寒之意,深感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也难逃覆辙,可以想象革命带来的必定是流血和死于非命。在小说《双城记》中,狄更斯描写了因为各自利益而对立的两个阶级,势同水火,阶级与阶级间各种天然即存在、后天又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穿插着各色人物间令人叹息扼腕的爱恨纠葛,谱写出一曲“冰与火之歌”。

这曲“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两个世界。一个炽烈如火焰,充满了爱与人性之美。另一则极寒如冰,充斥着罪恶、暴虐、凶残成性。两个阶级彼此对立,每个阶级内部善良与罪恶并存。贵族中罪恶之最莫过于荒淫无度作恶多端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凭借贵族特权肆意羞辱杀害底层民众,开车出游不管不顾路人死活,活活将一穷人孩子轧死,对此事侯爵兄弟的反应就只是随意地扔下一个金币,在他们眼中,一条贱命不值一提。侯爵弟弟看上了美貌的农妇,使尽各种手段把对方强占到手,而农妇的家庭被搞得支离破碎家破人亡,最后农妇本人亦含恨死去。为了掩饰犯下的罪行,侯爵兄弟把敢于站出来揭露他们胡作非为的马奈特医生投进巴士底监狱长达十八年之久,害得正直的医生妻离子散。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无不冷厉如冰,把人世美好冷冷隔离开来。

而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侄子代尔那,是这个冰冷世界中一团炽热火焰,是贵族阶层的叛逆脱逃者。作为侯爵兄弟唯一的继承人,代尔那深深厌恶他们的所作所为,他毅然决定放弃继承贵族头衔及世袭领地,远离原本唾手可得的尊贵荣耀,背井离乡改名换姓独自去到英国。然而,代尔那在英国的日子也并不顺利,他被诬陷犯有间谍罪,被投入狱中,即将要遭遇极刑。幸好这时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站了出来,代尔那在来英国途中曾与露西坐同一艘船从而结识,露西在法庭上证明了他的无辜,最终代尔那得以无罪释放。代尔那为露西的善良和正直深深折服和吸引,他用真诚和实际行动打动了露西,并且获得了马奈特医生对自己身世的谅解,娶了露西为妻,组成了乱世里的一个美满家庭。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管家盖白勒受牵连被投入狱中,代尔那为维护正义与人道,冒险回到法国,却不幸被革命者抓捕作为贵族的后代被监禁起来,面临斩首的可怕境地。此时此刻,他最为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中妻儿岳父的安危。这样的代尔那,无疑是冷冽如冰的世界里一团暖和火焰般的存在,温暖人心。

在充满善良和爱的世界里,马奈特医生毫无疑问是其中善良与正义的代表。身为医生,他深知救死扶伤是天职,他正直且高尚,在目睹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恶行后异常愤慨且同情被害者的遭遇,勇于站出来指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却因此而蒙冤入狱,身陷囹圄足足十八年。在狱中,他用满腔仇恨写成控诉书,打算出狱后复仇。但是饱受牢狱之灾的他出狱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而是决定要用宽恕与博爱去原谅并且解救这个世界。当他发现自己挚爱的女儿居然和仇人的后代相爱,内心痛苦无比几近撕裂,然而,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他经过矛盾而纠结的心理斗争决定放下恩怨接受仇人后代成为自己的女婿,从而成全了两个晚辈的幸福人生。马奈特医生用自己的正义善良与博爱,抵御着冰一样酷寒的阶级迫害,从而为这个世界铺洒出温煦火光,温暖众人心。

在这个被酷寒压迫的阶级中,除了善良正义的化身马奈特医生始终如火焰一般温暖人心,还有着另一个存在,德法奇太太。德法奇太太的童年极其悲惨,因为厄弗里蒙地侯爵弟弟看上了她的姐姐,用尽手段强取豪夺,她的父亲、兄弟、姐夫相继惨遭杀害,姐姐其后也死于非命,这种家破人亡的环境下长大的她浸泡在仇恨中,立下志愿要讨伐一切贵族阶级以报仇雪恨。然而德法奇太太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伏法后依然不肯罢休,当得知代尔那是侯爵家唯一存活的后代并且返回巴黎时,她的那把已然失去控制的疯狂的复仇之火蔓延到了代尔那的身上,她想方设法将代尔那监禁打算送其上断头台。虽然无辜的代尔那早已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决裂,并且对侯爵兄弟所犯下的罪行毫无所知,但是德法奇太太不依不饶,甚至殃及无辜,穷凶极恶地去追杀代尔那的妻儿,同样是饱经摧残迫害的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此时的德法奇太太内心逐渐被仇恨占据,良知被扭曲,灵魂淹没于日益高涨的邪恶中,虽然德法奇太太在大革命前期立下光辉形象,却已然逐渐失去正义的支持,转而变为她之前所唾弃痛恨的邪恶的象征。此时此刻德法奇太太已然丧失理智,从善的被迫害者变成恶的迫害者,正义的复仇火焰变为罪恶的极寒。

与德法奇太太从被迫害者变为主动迫害者这样一个善到恶的转变不同,《双城记》中还描述了一位伟大的、为了心中的真爱而自愿替他人走上断头台送命的人物卡尔登。这位年轻的律师长相与代尔那颇为相似,然而命运之手却给两位相貌相像的青年安排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卡尔登虽然文才出众,却始终得不到伯乐的赏识,生活的挫折和重压使他开始变得懒惰、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然而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卡尔登的内心深处又充满着挫败感且苦闷异常,他虽然深知自己的缺点却又无力无心克服改正。正因为这些,他在爱上了善良美丽的姑娘露西后,明白以自己的现状根本没有资格去爱护对方照顾对方,虽然他对露西曾有过这样深情的表白:“我愿意为你和你所爱的一切做任何事情,只要我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为你效劳,我宁愿为你和你的所爱付出我的全部。”[2]可是他害怕已然堕落的自己会使自己心爱的姑娘露西因为他而承受痛苦、屈辱,而主动退出了追求露西的行列。随后代尔那和露西成婚,他虽然既失落又羡慕嫉妒着代尔那,却仍然送上了自己真诚的祝愿,甚至对露西表示只要自己能力范围内,他愿意为露西包括她所爱之人去做任何事情,甚至愿意为之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最后,一语成谶,代尔那被德法奇太太疯狂的复仇行为所害,投入牢中面临绞刑。最后的关头,正是卡尔登,为了心中从未熄灭过的爱,想方设法潜入狱中将代尔那救出,而他自己则留在狱中假冒代尔那,并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用生命最后一刻点燃了爱的火焰,温暖了这个世间。这样的大爱,与德法奇太太疯狂的暴力复仇相比,一个犹如天堂,另一个却是地狱。

通过对这些大时代背景下各色小人物的命运描绘,狄更斯充分表明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博爱大爱对抗失去理智疯狂的复仇,有如当时那个充满血腥与暴力的乱世中开出一朵绚丽的花,极寒的冷酷冰雪在温暖火焰的映照感染下开始消融,慢慢地有了难得的一丝暖意。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49页

[2]狄更斯。《双城记》,罗稷南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第163页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传承与批判——查尔斯·狄更斯小说研究》,项目编号:TJWW13-025。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侯爵双城记代尔
鼻子
浅论《染血之室》中的意象
喂靴子吃饭
柯克代尔洞穴之谜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唐山三友发布竹代尔、莫代尔、彩纤三大类产品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东汉列侯推恩分封问题辨正
——东汉侯爵继承制度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