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夜,醉在了你的怀里
——致WS书园(外五首)

2014-12-12张雪梅

参花(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曹氏红学黄叶

◎张雪梅

今夜,醉在了你的怀里
——致WS书园(外五首)

◎张雪梅

你如一个沉默的女子

静静地

立在那条繁华的街边

一站就是几十年

据说

几十年的风雨里

你颠沛流离

却在繁华的街头立成了一道幽暗深涧般的河流

摆渡着

河流两岸那些干涸的灵魂

听说和你相遇

会让那些游走魂灵荒凉的原野盛开出娇艳的花朵

半个世纪多的飘摇

你的摆渡默默无言

却始终将人间的浮躁

淹没在了

你身躯上那些

浸染过菩提原液的文字里

于是

阴霾在曾经幽暗的心里

也蜕变成

一个个可悲的胆小鬼

从此消匿在你

洒满阳光的浴火中去了

仅仅是个过客的我

第一次来

便爱上了你

你依然沉默如初

静静地在灰黄的灯光下

从“嚓嚓”的翻书声中飘出

油墨丝丝缕缕的暧昧

和着那些

被贤哲涂抹过智慧的文字

交织成一杯透着迭迷香的纯露

让一直都在“赶路”的我

再也按捺不住

喝下那纯露的理智

于是今夜

我,醉在了你的怀里

……

那个讲“红学”的老人——致红学专家刘世德

两百人的大讲堂上

热爱“红学”的男人女人

雕塑般定在了台下

而讲台上

则是一位八十三高龄的老人

他颤巍巍的声音是在引证一个

至今没有完全定论的辩题

老人沧桑的声音让旁征博引

平添了几许历史的烟尘

激昂而有力的驳辩

似乎已赢得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非高鹗所作

那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官司

可是我不确定

讲堂上不时传出的掌声

是对老人观点的肯定

还是对老人

学术考据严密精神的嘉奖

还是二者兼有

《红楼梦》后四十回

作者归属的各种版本

早已让钟爱它的人

憔悴不堪了

从曹雪芹到高鹗

再从高鹗到程伟元

又从程伟元到无名氏

长久以来后人们的学术争鸣

的确让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不知那个踽踽独行在

永远的大观红楼中的曹氏

会不会像讲堂角落的我一样

今夜注定无眠呢

但是

今夜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如此高规格的殿堂之上

嘶哑却有力的驳辩

彻底地洒尽了他对“红学”的挚爱

今夜的他

定会安稳地睡下

一句“祝您健康长寿”的致谢

还未出口

心里却已经开始

恻隐着了某种悲悯

只因为

如今八十三高龄的他

已是上世纪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红学”学派

唯一一个尚存呼吸的老人了

相见——为“痖弦诗歌对话”而作

一个,从海峡那边来

只带了颗

历史般厚重的诗心

一个,在未名湖畔等

也只带了颗

中国新诗燃烧起来时的诗情

这样的相见

会有怎样的风景

一个兴奋地感喟

新诗这把火

是从大陆从北大燃烧起来的

它隔海而至

烧到了海峡对岸

当然,也烧到了

世界上有华人的所有角落

一直烧到了今天

“我是真的回家

回家寻根来了”

二麽麽的盐罐子

一定是满满的

虽然她还是没见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那串红玉米

也一定还挂在屋檐下

只不过红玉米的忧郁早已嫁给了太平洋

一个深情地说道

认识你

是从“红玉米”开始的

红玉米让我闻到了天才的香味

从此,我知道了

一个名叫痖弦的文字妖精

至今,那红玉米

还一直挂在我的眼前

也永远地挂在了我的心头

“如果60多年前相见

党军的我和国军的你一定会打起来”

你在海峡那头,我在大陆这边

可是,那时的我们却都在挖地道

你们国军的一次偷袭

让我们党军的弟兄

就牺牲在了我的面前

......

唉,不提那些了

因为诗

所有的一切都早已化解

还有什么比这相见更珍贵呢

是呀

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呵

眼前这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正是骑着瘦马,迎着西风

也要鼓足余勇扑上前去的

海峡两岸跨世纪的现代诗歌探索者

痖弦——谢冕

黄叶村里的故事——给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昨夜的西风

又紧了

黄叶村的叶儿

是否又有许多零落了枝头

在黄叶一声声低吟的叹息里

一个清瘦的男子

细说着红楼里的故事

踽踽独行在

寂寞的秋风里……

低矮的栅栏

伴着低矮的草房

一盏清灯

一把椅子

在一阵阵拂过历史烟云的林涛声中

书写着红楼里的爱恨

而人生世代的因缘

则把清瘦男子的故事

刻在了黄叶村

每一片飘然零落的黄叶心里

秋越来越深了

裹紧黄叶的西风里

矮篱默守在蜿蜒的石径边

到黄叶村寻红楼故事的人

驻足低头间

从曹公依稀的脚印里

嗅到的是坚定与执着的余温

抬眼凝望小径幽处时

会邂逅他青衫瘦影里

隐隐流泻出的那份

永远的

沧海月明……

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于一个深冬阴郁的日子

去寻访

“门前古槐歪脖树

小桥溪水野芹麻”

一个人,是极好的

太热闹

则共鸣不了

满纸荒唐言中的那一把辛酸泪了

想来,眼前的曹氏故居

比起它的主人要幸运得多

试图在这井然的房舍和陈列中

让想象去流浪那

关于曹氏退居西山时

所有业已远去的点点滴滴

却总赶不上

经后人打磨过的文字与图片

赶不上的还有一个

偶遇的“红楼”痴心人的感叹

冻得快失去知觉

都还来不及将自己的凭吊流泻

结缘红楼梦的太多事物

还没来得及去一一轻抚探望

却已恨冬季的白昼总是走得太早

只留黑暗赶走了我

对曹氏生前种种所有

柔软的涕泣和悲悯

若没有你感叹式的讲解

多情的自己

一定是泪流满面了

只可惜了那

黛玉之缘的黑石

宝玉之由的元宝石

还有点染着

“木石前盟”神奇来由的

那樱桃沟旁的石上松柏

都在你离去时

悄悄地

化成遗憾的书签

夹进了

心中那个永远的红楼故事里

茫茫人海

于千万人之中相遇

不容易

而因红楼相遇的你我

一如眼前

冷冷站在冬风里的

那株苍凉的海棠

无言,依旧

却也只

轻轻地道一声

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

如此祭奠——有感于智永禅师的书法精神

那是久远时代的故事了

一个叫智永的禅师

弘扬先祖书法

立誓

书艺不成决不下楼

待花甲苍苍而下

八百本羲之摹体的千字文

让王氏书法得以流传

而竟于后山坡

埋下了秃笔五大框

名之曰“退笔冢”

……

无需轰烈的情节

如此祭奠

已让我

心生敬仰与叹怀

想来

智永在寺院阁楼里

幽静中的孤寂

曾飘进了

禅师多少的深情

点横竖撇的墨香里

一定也沾满了

禅师无悔的意志

所以,他

能将一盏孤灯

点亮于红尘中

亦能

将一字写出

不朽

因为

有了智永禅师的

如此祭奠

后人们

在书法精神里

寻到的

不仅仅只是心思神动

还有

书法世界中

美妙风景里飘逸着的

眷眷深情

……

猜你喜欢

曹氏红学黄叶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黄叶片片步深秋
皇帝迎娶已婚女
默默黄叶迎初秋
“崔黄叶”趣话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张 勋:被夫人封『平肩王』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