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欧阳友徽之剧本创作思想

2014-12-12潘魏魏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祁阳剧本创作唱词

◎潘魏魏

浅论欧阳友徽之剧本创作思想

◎潘魏魏

欧阳友徽在祁剧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观众的审美需求,剧本创作上坚持雅俗共赏的原则,采用唱词变化的表现手法,运用多种创作方法表现剧情与人物情感,创作与整理改编了不少经典传奇剧目。

欧阳友徽 剧本创作 思想

一、欧阳友徽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欧阳友徽(1935-2013),湖南祁阳人,曾担任祁阳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欧阳友徽,生活在祁剧的发源地祁阳,从小就受祁剧艺术的陶冶,在长期的耳濡目染过程中,对祁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他的影响慢慢扩大,当时祁阳文化馆馆长慕名找到他,把他调到祁剧团工作,专职编剧。欧阳友徽在祁剧团当了两年编剧、业务副团长,先是改编剧本,后来开始创作剧本。

作为祁剧研究者,欧阳友徽不仅研究祁剧本身,还为祁剧创作了不少经典传奇剧目。其中,自创祁剧剧目且有剧本的作品有:《龙女恨》《文王吐子》《姜子牙下山》《金台拜帅》《草堂点将》《火云洞》《慧梅出嫁》《孟丽君》《祁剧在美国》《芙蓉剑》。整理改编的剧目有《斩妖封神》《嫦娥奔月》。根据艺人口述,整理记录的剧目有:《造白袍》(赵国孝、段翠刚口述)、《陈寿拜门》(李巧燕口述)、《大拐小骗》(费相臣、李巧燕口述)、《罗章跪楼》(尹秋华等口述)、《打草鞋》(费相臣口述)、《双拿风》(费相臣口述)。此外创作了渔鼓脚本《陶铸赴宴》。

二、欧阳友徽的戏剧创作思想

欧阳友徽一生钟情祁剧,致力于祁剧的研究与创作。在祁剧剧本创作上有属于自己的指导思想和写作实践。

1.敏锐的触觉,善于改进优化已有戏剧素材。无论是开始从事的剧本改编,或到后来的自创剧目,欧阳友徽的作品上演能够大受观众欢迎,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他有着敏锐的触觉,能够抓住时代特点,根据观众需求,利用现有的戏剧资源进行改编创作。

首先,去衡阳观看歌剧《嫦娥奔月》,比较歌剧与祁剧之间的差异,取长补短,利用歌剧已有的框架与主题,增添细腻的人物内心表达,把歌剧融入祁剧当中。其次,趁着剧团之间交流学习,去东安剧团观看了一个由封神榜改编的《纣王降香》剧目,之后,按照原样排练了这个剧目,观众反映效果良好,既然一个改编的单本戏演出观众喜欢,那么围绕一个主题,用单戏与单戏的形式连台的上演,这样既独立又完整。于是,祁阳祁剧团在1980年决定移植、改编、自创七本连台戏《封神榜》,其中,欧阳友徽就创作了《文王吐子》、《姜子牙下山》、《金台拜帅》(又名金台释帅)、《草堂点将》(又名太君辞朝)三个剧本以及改编整理了《斩妖封神》。再次,在研究祁剧传统剧目时,他发现祁剧的传统剧目几乎都是由其他剧目改编过来的,故而,根据祁剧发祥地祁阳县文明铺香花铺流传的一个关于龙女传说的民间故事,编写了大型神话剧《龙女恨》。

1979年,日本的电视热播剧《排球女将》播出,在中国掀起一股追电视剧热潮,欧阳友徽面对这种现象,反思祁剧演出,电视剧《排球女将》一集一集地连续播放,能够制造悬念抓住观众眼球,一改传统以围绕男性为中心的这种主题视觉让人耳目一新。祁剧完全可以借鉴,连台本戏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而且情节、人物、场景有着连续性,在头一本戏中播下种子,在第二本戏里发芽成长,每演到关键处,嘎然而止,留下悬念,逗引观众欲罢不能,形成非继续看下去不可的欲望,同时,又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观众进行猜想、思索下集的发展。在这样的启发下,欧阳友徽抓住女性争取在社会地位上有一定地位的民主思想观念,从而对《孟丽君》进行改编,压缩内容、增加戏剧冲突,创作了祁阳县祁剧团保留剧目六本连台戏《孟丽君》,连续上演几十年,至今还在舞台上演出。

2.雅俗共赏原则。戏曲语言,不仅要求精炼、形象,还必须易于上口,唱词和念白既要符合人物性格,也要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祁剧传统戏重在演员的艺术表现,剧本中的文字比较粗糙。但欧阳友徽的创编对祁剧语言进行了艺术的提升,他说:“剧本创作的唱词上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一定要让农村老太太也能听得懂;另一个是高中语文老师听了以后也不感受到不舒服。让祁剧演出不但在从艺术上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在语言上也比较通俗。”做到雅俗共赏。如经典的作品《孟丽君》中的道白:

“只求奇士不求钱,钻营后门请免。万岁亲临主试,群英各赋鸿篇。下官老眼识琅玕,今科状元罕见。”

“老夫械臂瘫痪,十有三载,南北名流,宫中太医,投药无效,终年痛苦,上回劳贤契处方,只吃了三剂,就药到病除,你看这回运用自如,连老虎都打得死!”

这是剧中人物左丞相梁鉴的两处宾白,“连老虎都打得死”多么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求奇士不求钱,钻营后门请免”把左丞相梁鉴正直高尚人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再如一段《孟丽君》唱词:

两手推开碧纱窗,翘首孤月好凄凉,明日金殿红装露,似锦年华付汪洋!叹只叹,为国为民成梦想……怨只怨,丽君无倚天剑,劈开牢笼飞凤凰,耳内里又听得四更鼓响,孟丽君冥思苦想搜断愁肠!

这段唱词,写得真、深、透。它逼肖人物,抒发了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它时而借景传情,时而因情见景,铺展出一幅意境盎然的图画,把情和境升华到诗和画的优美境界中来表现,从而使唱词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3.运用多种创作方法表现剧情与人物情感。(1)采用唱词变化的表现手法,如在剧本《姜子牙下山》中,就用了四个层次的字句变化。(2)引进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如在剧目《龙女恨》表演过程中,舞台布置紧跟剧情发展,一幕一景,灯光强弱跟龙女动作唱词不断变化。再如《斩妖封神》舞台演出重视灯光变换,运用机关,还表演特技,使得剧情气势宏大。(3)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如《芙蓉剑》运用崇祯癫狂的具象,变态的心态描写跟内心独白,表现崇祯皇帝的偏信多疑、暴戾乖张、执迷不悟以及病入膏肓的人物心灵。欧阳友徽将笔锋直插崇祯的心灵深处,以此来刻画人物性格,让剧本形式上新颖,内容上深刻。

4.剧本内容与演员特长相互搭配。一般剧目有文武之分,文戏侧重于唱词,武戏侧重于动作,一个好的剧本只有遇到适合它的演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演出效果。欧阳友徽先生在创作剧本时,针对演员特长量身定做一些剧目,以发挥其特长。如《慧梅出嫁》是根据姚雪垠小说《李自成》中的一个情节,主要塑造的是慧梅为了闯王大业离开心中恋人出嫁部将袁时中,在战乱中,情义两难之下,自刎而死。剧本表现的是一条美人计的实施,演员形象上须美,技艺上唱、念、做高超,青年旦角邵桂华1978年考入祁阳祁剧团培训班,跟尹秋华、张新娥学旦行艺术,后参师唐槐秀,她扮相俊美,嗓音清亮甜美,学戏心身并用,能得师真谛,在《慧梅出嫁》中塑造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悲剧人物形象。如青年老旦演员黄艳君,1978年考入祁阳祁剧团学员班,跟李忠燕学老旦,过去祁剧的老旦只有“三出半戏”(即《判双钉》《造八珍汤》《浪子收尸》三出戏和《望儿楼》半出戏)。她下苦功夫学好这三出戏,而且对部分折子戏中的老旦部分也娴熟于心,为了不让她局限在“三出半老旦戏”狭小的、老态龙钟、悲伤衰败的圈子里,欧阳友徽特为她新编了一个大型戏《草堂点将》,其本身就嗓音极佳、音域宽,音色美,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在《草堂点将》中她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主动让贤的女元帅,在道白上、字字千钧、击地有声,在唱词上丽声亮嗓,富有感情,对人物扮演得入木三分。再如因1978届祁阳祁剧团的毕业学员,整体上武功较好,欧阳友徽根据《西游记》改编创作了武打、灯光变幻效果甚多的《火云洞》,合适的剧本碰到合适的演员,使得演出效果甚佳。

结语

如果说1934年戏剧史家刘守鹤先生在北京《剧学》月刊发表了第一篇研究祁剧论文——《祁阳剧》,从而成为了研究祁剧最早的理论家,那欧阳友徽先生无论从创作剧目还是研究其根源,都为祁剧填补了空缺,他运用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辗转祁剧传播之地,为祁剧修了一份圆满的“族谱”,使得祖辈流传下来的精神食粮——祁剧,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录,成就了一部祁剧史。他可谓祁剧史上一位大功臣。在剧本创作思想上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正如欧阳友徽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要创造一群具有审美价值的古代人物形象,让观众去爱,让观众去恨,让观众从美的享受中去感悟现代人生。这就是我理解的古为今用。”他在这样的理念下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让祁剧、祁剧演员以及观众为之喝彩。

[1]欧阳友徽.《〈祁阳文史〉第十六辑之祁阳祁剧》[M].内部资料.2004.

[2]欧阳友徽.《永州祁剧》[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3]朱小平,陈书良主编.《祁剧研究文集》[C].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C0423

猜你喜欢

祁阳剧本创作唱词
刘桃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我的NPC女友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