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年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在农民问题上的交点

2014-12-12黄信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毛泽东

黄信

[摘 要]在1921-1927年间,毛泽东就已经注意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与共产国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强调是一致的。在农民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共产国际和苏联关于农民问题的优秀经验并结合中国农民运动的现实不断摸索着中国特色的农民运动之路。

[关键词]毛泽东;共产国际;农民运动;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也是共产国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共产国际二大初步形成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认为殖民地的革命首先是民族革命,应该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盟并发动广大农民运动。于是,与资产阶级合作和发动农民运动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对中国国情来说具有两面性的指导路线,而体现在中共的工作中,也就形成了中共内部的两种不同看法。这两种看法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第一次露出了端倪。受到马林影响的陈独秀认为“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1]因而,革命首要的事情和当前的工作重心即是与国民党合作。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上述观点,在中共三大讨论发言中指出:“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城市工人运动上,同时也应特别注意农民运动。”“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国民党和共产党更少,可是漫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重要的。”[2]而制定这一路线的共产国际自身也一直在这种两面性中踌躇不定。明显表现为1926年中山舰事件之后,共产国际支持了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但是当农民运动危及共产国际、苏联同蒋介石、唐生智的联盟时,他们便动摇、退却了。1926年中共四届三中全会接受共产国际六次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问题决议,完全肯定国民政府下的基层政权,虽然决议也指出,农民革命将成为民族解放运动中之主要势力,但当国民革命侵犯国民党军官利益时,共产国际又要求上海中共中央在其占领上海以前,暂时不应当加强土地运动。

在这种具有两面性的路线方针上,毛泽东一直是偏向于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而这其实与共产国际中的一些指示是很一致的。在1922年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上萨法洛夫指出:由于农民“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成分,他们是中国的柱子,若不唤醒这般农民群众,民族的解放时无望的。”[3]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关于东方问题的提纲》,也都都谈到农民问题,还要求吸引发动农民到革命中来,并要求制定各国共产党制定自己的土地纲领。1923年5月共产国际发给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三点都是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全部政策的问题乃是农民问题。这个指示对于农民问题的重视和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会上提的一致。但是当时这个指示没有起到效果,由于路途颠簸,它在中共三大的三个月后才送到。

但是,毛泽东对于农民问题更多的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纲领中的土地问题时认为组织影响实际上还没有达到群众那里,特别是还没有达到农村,所以还不能反对土地所有者。国际代表马林之后写信给维金斯基,称毛泽东在全会上的发言让人瞠目结舌,居然主张在农民问题上应该放弃阶级路线。但事实上,毛泽东的观点表现了他的几点想法:中共在农民中的宣传和在农民中建立组织对于发动农民十分必要;党在农村中基础薄弱,这样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是不实际的。正是如此,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发动农民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大量走访和调查农民生活的现状,同时向他们讲述国内外形势和农民困苦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来启发农民的觉悟,更通过创办农民夜校来建立农协组织。五卅惨案后,利用民愤打出“打倒列强,学习国耻”口号,成立雪耻会公开进行反帝爱国活动。这一方面利用了农村实际情况来扩大农会组织和建立中共的组织,另一方面在策略上并未马上使用强烈的土地革命等口号,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大地主和军阀,使得农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当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轰轰烈烈,陈独秀害怕农民运动过火时,毛泽东撰稿夸湖南农民运动好得很,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腿法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为。”[4]他认为农民运动不过分不用大力绝对推翻封建阶级几千年积累的权力,绝不能迅速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毛泽东在农民运动中更注重农民的积极性,他不害怕农民在运动中的积极性不在党的预期内和掌控内,相反,他认为农民的这种积极性就是革命的力量。

总之,在中共早期,毛泽东和共产国际在关于农民问题上形成了一个交点,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全盘被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而在共产国际关于农民问题的指示上吸取合理的内容,结合自己对于农民的了解和对农民运动的考察,展露出一种中国化的农民问题视野,并在以后的革命中为党和国家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文章选编[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67.

[2]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分册)[M].东方出版社,1998:294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辑[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83.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17.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浅议长征在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