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的“奥巴马烙印”

2014-12-11刁大明

世界知识 2014年19期
关键词:国务卿希拉里奥巴马

刁大明

“我和奥巴马总统与其他伙伴和朋友一样,也会有分歧,但我对曾为他工作而感到自豪,我非常期待见到他。”8月13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赶赴马萨诸塞州为其新书《艰难抉择》进行签售宣传时,面对媒体这样辩解道。当晚,她出席了在玛莎葡萄园举行的一场私人社交活动,并在那里与度假中的奥巴马“巧遇”。就在8月初,希拉里曾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长篇专访,大有给人其在指点江山、对2016年大选势在必得之感。对于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希拉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伟大的国家需要组织原则,但‘不做傻事并不是什么原则”。此言一出,令因坚守“不做傻事”而再度濒临中东困局的奥巴马颇为尴尬。经过四年的磨合,两人的“瑜亮情节”似乎仍难以化解,但希拉里要再度角逐白宫的话,其身上的“奥巴马烙印”却已不可回避。

希拉里的抉择

2009年6月30日晚上,新科总统奥巴马深情邀请九位历史学家来白宫共进晚餐,讨论总统的历史遗产问题。奥巴马的魅力那时还电量满满,足以令历史学家们为之称道,其中惟一的女性学者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事后感叹,自己“站在了一个真的拥有大智慧的人面前”。但事实上,奥巴马的某些“大智慧”正来自于古德温的那本叫做《对手内阁》的畅销书。

正是这本916页的大书向初选败北的希拉里抛出了橄榄枝。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历史性当选美国总统,当天关于他效仿林肯招揽选战对手组建“对手内阁”的传闻就开始萦绕华府。敏感的希拉里于是回忆起了古德温的这本书。书中详细描述了林肯当选后邀请对手威廉·苏厄德出任国务卿的细节。与希拉里相同,这个苏厄德也是来自纽约州的国会参议员,而且后来成为了杰出的国务卿:任内主导购买了阿拉斯加,其战略意义之重大在今天看来已无法形容。希拉里感觉到了“来自历史的某种召唤”,进而松动了继续留在国会的初衷。

对希拉里而言,与奥巴马为伍一定是个超级艰难的决定。从党内初选一开始,奥巴马就是克林顿夫妇的眼中钉。在新罕布什尔败选之后,奥巴马旋即打出种族牌,并声称“里根改变了美国的发展轨迹,而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没有做到”,显然这在直接挑战克林顿夫妇的自尊心。甚至在某次与竞选团队的电话会议上,希拉里曾经勃然大怒:“他以为他自己是谁?他快把我逼疯了!他根本不尊重历史!……我们应该叫他变色龙!”虽然“变色龙”这个称呼很快因政治不正确而被助手劝停,但希拉里和“变色龙”之间的水火不容成了整个2008年上半年美国政坛的主打剧目。

参与总统竞选不到半年,大势已去的希拉里被迫终止竞选。2008年6月5日,即宣布退选的前两天,希拉里与奥巴马约好在加州国会参议员黛安·费恩斯坦在华府的公寓内碰头,讨论下一步竞选协调事宜。虽然希拉里回忆说这次会面有点像“两个青少年第一次蹩脚的约会”,但两人的确讨论了提名希拉里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希拉里坚持只有奥巴马明确宣布的情况下才会接受资格审查,而奥巴马的回应是不太可能选她,“您参选可不是为了当副总统吧”,这无疑再次激怒了希拉里。

虽然在其后的五个月里,希拉里尽力为奥巴马站台拉票,但当看到奥巴马与麦凯恩同台角逐时,她仍旧会抱怨说,“这是一次令人极为失望的选举,国家面临的选择令人痛恨,这对整个国民而言是次可怕的抉择”。

11月13日,刚刚当选的奥巴马邀请希拉里来到芝加哥,正式邀请其出任国务卿,希拉里虽有预见但仍旧深感“震惊”。经过一周的考虑,希拉里接起了奥巴马打来的电话。当希拉里继续说“不”时,电话另一边的回应却是,“我要的是好,因为您是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希拉里坦言,奥巴马的坚持令她感动。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第二天早上她决定与奥巴马一道为国家服务。

奥巴马的国务卿

“作为参议员的希拉里是我真心喜欢的那种人,因为她会坚定地支持对伊朗强硬;但作为国务卿的她却不得不彻底听命于奥巴马政府。但我深信她内心一定希望尽可能对伊朗强硬施压。”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前任主席、共和党人伊琳娜·罗斯-莱蒂南曾这样表达过对希拉里仅担任国务卿一职的遗憾。

这些遗憾或许是希拉里入主国务院时就预见到的,按照她自传中的说法,“我与总统及其团队意见未必全然同调,基于对总统的尊重以及其与国务卿之间的保密默契,我不想公布,尤其是在总统仍在任期内的时候”。但希拉里不公开的理由,或许是关于总统与国务卿之间分歧的媒体报道不绝于耳,已到了无需当事人过多回应的地步。

上任之初,奥巴马给予了希拉里在国务院事务上的全权。这种授权与其说是一种信任,不如说是一种对某些议题的“外包”。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外交走向看,其“外包”出去的最大部分当属亚太战略,这成为了希拉里最为值得炫耀的“功绩”。事实上,希拉里对于亚太地区、特别是对中国的重视由来已久,她自己还时常回忆起1995年来北京出席世界妇女大会时发表的“人权言论”。2009年2月15日,希拉里以国务卿身份的首次访问历史性转向亚洲,旨在“必须告诉亚洲和世界,美国回来了”。本次访问应当是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初标志,而这一由希拉里主导的战略构想也很快得到了对亚太具有“浓厚情感”的奥巴马的认可与接纳。按照希拉里的说法,与中国要“同舟共济”,更要“在避免引发中国不必要的对抗之下,重新展示美国才是太平洋的大国”。不过,2010年7月23日,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希拉里竟精心谋划、与南海主权的声索国配合,高调抛出南海议题。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在动身返回华府时,我对我们的策略与在亚洲的地位感到更有信心”。如今,在这位已经卸任的国务卿眼中,这些由亚太战略而引发的争端“仍旧活跃且相当危险”,美国重返的太平洋西岸失去了以往的平静。而这个需要留给历史研判的外交遗产更像是希拉里塞给奥巴马的。

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始作俑者,希拉里也同时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尊重。在组建国务院班底时,希拉里有权招揽了克林顿时代的旧部,甚至排除了一些奥巴马的亲信。比如,虽然在阿富汗事务上无法享有绝对影响力,但希拉里坚持安排克林顿时代的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出任美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事务特使,以确保其对阿富汗进程的知情权。又如,奥巴马欣赏的萨曼莎·鲍尔因曾在竞选中称呼希拉里“怪物”而被新任国务卿拒之门外,被雪藏在国安会四年后才出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再如,因初选与克林顿夫妇结怨的肯尼迪总统之女卡罗琳·肯尼迪也是在希拉里卸任后才出任驻日大使。endprint

但随着奥巴马对白宫事务的日益熟悉,“对手内阁”的实际影响力逐渐缩水。按照留任防长罗伯特·盖茨的回忆,在讨论对阿富汗增兵决定时,对奥巴马最具影响力的其实是他的小圈子,而希拉里和盖茨本人显然被视为“圈外人”,只会被叫去对一个已被小圈子认可的决定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加减法。甚至在奥巴马决定之后,希拉里还被要求在公开场合为该决策背书。从始至终,奥巴马需要的其实只是来自希拉里的支持,以此来证明自己值得信服与完全正确。

抛开小圈子,奥巴马第一次、或许也是惟一一次与希拉里合作应对国际事务,是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按照白宫工作人员回忆,“那几天里,他们两个一直在一起从一个会议到另一个会议,他们两个人在没有助手参与的情况下讨论复杂的对话内容与谈判策略”。这一经历的确让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建立了很高的信任与默契。不过就在2009年年底,希拉里开始流露出退意,不想留任到奥巴马可能的第二任期,“我那时就太老了,整个八年太挑战了”。同时,她还暗示不想再竞选总统了。

虽然在国务卿任内,希拉里在公开场合尽力维护奥巴马政府对外决策的一致性,但他们显然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在2010年年底、2011年年初,埃及政局突变,与穆巴拉克相识多年的希拉里倾向于稳步权力过渡,但奥巴马政府却坚持直接要求穆氏下台。希拉里无奈地抱怨说:“白宫的那批小年轻简直是被这场‘阿拉伯之春运动中的戏剧性和理想主义冲昏头脑了……我们真的准备放弃长达30年的合作关系么?”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穆尔西还是塞西都不是令美国更为满意的继任者。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阿富汗增兵、巴以问题、美俄关系、叙利亚问题以及伊拉克局势等问题上。现在看来这些正恰恰是所谓“奥巴马主义”外交的软肋所在,但现在已再无机会去验证希拉里的版本是否会更高明了。

2013年1月27日,刚刚艰难连任的奥巴马与五天后即将离任的希拉里一起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60分》节目中,这是奥巴马总统第一次与米歇尔之外的其他人联合接受访问。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下,保持微笑的奥巴马直言,“我只想有机会公开说声谢谢,因为我认为希拉里是有史以来美国最好的国务卿之一。过去四年我们合作得很融洽,我会想念她”。这次采访据说在2012年下半年就开始酝酿,因为奥巴马希望在希拉里卸任时做些什么,表示感谢或者抓住最后的机会以彰显他们的默契与团结。

谁的2016

1865年4月15日,遇刺四天后的林肯离世。以对手身份出任国务卿的苏厄德被接任总统的安德鲁·约翰逊留任到1868年大选。次年,在请求新当选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继续留任未果后,67岁的苏厄德退休,并于四年后去世。与林肯和苏厄德明显不同的是,奥巴马在剩下的任期内和卸任后还将继续活跃于美国政坛,而希拉里对再次角逐白宫的兴趣已是路人皆知。

早在2013年9月13日,希拉里在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时,就暗示了参加2016年大选的可能性,“我还没拿定主意……是的,这不能令人满意,我有这个打算”。而今年夏天,媒体发现希拉里在纽约曼哈顿中区一栋高层商务楼中租下了新的办公场地,包括14间办公室和一个大会议室,租用合同期为两年。此地被广泛认为将是其谋求重返白宫的竞选总部。

与共和党的持续混战相反,民主党阵营关于下届总统人选的民调至今仍旧极度明朗化:希拉里至少以50%以上的支持度远远领先。这就意味着,希拉里似乎不必担心党内初选环节,除非再遭遇像奥巴马这样的“明星人物”。那么,面对还有两年多的大选,希拉里能做什么呢?准确讲,现在的希拉里正在小心翼翼地试水。

如果说《艰难抉择》是对其民意关注度进行试验或巩固的话,批评奥巴马则是要在政策光谱上尝试寻找一个舒适的基点。一方面,希拉里需要延续奥巴马的某些遗产,特别是全民医改这项令她赞赏不已的成就。类似议题虽然是共和党的主要攻击点,但也是民主党基本盘最为看重的价值观所在,希拉里必须坚守。另一方面,希拉里必须与奥巴马保持一定距离,向中间选民证明前内阁成员与总统之间的政策差异,特别不能被奥氏的政策失败拖累,尽量摆脱“奥巴马第三任期”的刻板印象。此外,面对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等政治新星的崛起,奥巴马在初选中的背书也是希拉里所必需的。

自希拉里就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的那一刻起,这位前第一夫人就被打上了“奥巴马烙印”。进入2016年竞选周期后,希、奥两人的角色将会发生微妙的转换,该轮到希拉里来“消费”奥巴马了。而奥巴马会否甘为人梯、扶希拉里上马,则要看他如何判断2016年大选及其后的政坛走向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务卿希拉里奥巴马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逝世,享年100岁
变色啦!
美国国务院官员序列(答读者问)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参考译文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