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说”的源流及其发展过程
——对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莱辛

2014-12-11◎谢

参花(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摹本莱辛唯物主义

◎谢 爽

“模仿说”的源流及其发展过程
——对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莱辛

◎谢 爽

纵观西方美学史,在对作为西方六大美学概念——“模仿”的阐释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莱辛。本文将对这四位大家的模仿观进行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点,以此来梳理不同思想家观点的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模仿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莱辛

一、模仿的概念史

在今天,模仿多少意味着复制,但是在希腊,它当初的用意却与现在的大不相同。在它最初的意义之中,“模仿”代表着由祭师所从事的礼拜活动,包括舞蹈、奏乐和歌唱。到了公元前5世纪,“模仿”一词从礼拜上的用途转为哲学上的术语,开始指示对外界的仿造。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来临,模仿又变成了艺术论中的一项基本的概念,并且也只有在那之后才达到它的顶峰。直到16世纪中叶,当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人接受之前,模仿的名词、概念和学说都还没有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学之中,但是从16世纪中叶以来,它就变成了诗学中最主要的因素。

纵观西方美学史,在对“模仿”(西方六大美学概念之一)的阐释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论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莱辛。本文将对这四位大家的模仿观进行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点,以此来梳理不同思想家观点的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二、艺术模仿论:“摹本的摹本”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建立起一整套哲学体系,理念论(idealism)是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美学和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辩证主义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柏拉图则否认感觉能反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柏拉图把理念运用于艺术,他认为,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艺术模仿论的错误是明显的。第一,他所谓文艺模仿自然,并不是模仿客观的现实世界,而是模仿理念的“摹本”。这种观点根本否定了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泉源,是唯心主义的。第二,他认为自然不真实,文艺只是理念的“摹本的摹本”, 甚至是以“影象”骗人,这就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和认识作用。第三,他认为文艺比现实世界离真实更远,只能镜子般地制造事物的外形,因此文艺就必然低于现实,这又是形而上学的。

尽管柏拉图对艺术模仿论的观点有以上缺陷,但是,他毕竟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关文学艺术的重大问题:文学艺术模仿现实的提出接触到了文学艺术反映现实这个根本性问题,这在当时是一大进步。

三、艺术模仿论的新发展

1.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论本是古代希腊普遍流行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见解,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却是用唯心主义来解释。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艺术模仿论,但却与柏拉图根本不同。他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大大地发展了这一传统理论,从而建立起了系统完整的唯物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

首先,亚里士多德最早把艺术和技艺区分开来,明确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模仿。是他最早把一般技艺称作实用的艺术, 而把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称作模仿或模仿的艺术[1]。其次,亚里士多德把艺术模仿社会生活提到了首位,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主要不是自然而是人生。我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主张“艺术反映生活”的最早的提倡者[2]。再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模仿不是简单地再现事物的外形,而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而艺术可以比现实生活更真实、更美、更带普遍性,从而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为典型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对象、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的起源以及艺术的社会作用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唯物主义模仿论,他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标志着古代希腊美学的最高成就。

2.贺拉斯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贺拉斯就是从希腊文化转入罗马文化。继亚里士多德之后,贺拉斯在《诗艺》中重申文艺模仿自然,强调文艺的内容要丰富、真实,即使虚构也要“切近真实”,诗人必须有生活感受和真实情感。他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但是,他不赞成艺术对自然只作单纯的模仿[4]。贺拉斯强调艺术的创造性、虚构性,认为只要合乎情理,和谐统一,贴近现实,艺术就可以虚构,就可以大胆创造,而不仅仅是模仿。而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4]。

但是,贺拉斯没有正确认识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4],另一句是“你们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4]。这两句话对后来文艺复兴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有较大影响,但却是肤浅的、不彻底的。

总之,贺拉斯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现实主义的,是对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论的继承与发展。

3.莱辛

与贺拉斯相似,莱辛的模仿观也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莱辛十分推崇亚里士多德,他的许多美学观点都是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出发的。他把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同法国古典主义美学作了广泛的对比,尖锐地批判了法国古典主义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歪曲,恢复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美学的现实主义。

莱辛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但这不是自然主义的抄袭。“在自然里,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一切都是互相交错的,一切都是互相交换的,一切都是互相转化的”[1],艺术家必须有进行鉴别的能力,不应当照抄纷杂的现象。这与亚里士多德“文学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的观点一致。

结语

用“模仿”来说明文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古希腊人的思考和表述习惯,可以说,模仿说在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中相当流行[3]。但人们对文艺模仿世界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因为他们的模仿说的哲学基础及目的不尽相同。柏拉图是以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而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莱辛是以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虽然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但其中却包含着扬弃精神和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1]莱辛,1981,《汉堡剧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 李醒尘,1987,《西方美学简史》[M]. 上海文艺出版社.

[3] 孟庆枢,杨守栋,2006,《西方文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中载,赵国新,2009,《西方古典文论选读(修订本)》[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摹本莱辛唯物主义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气息比较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