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的发展

2014-12-11李迎春

参花(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流传拉面茶道

◎李迎春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的发展

◎李迎春

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元素很多,而日本的很多食物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并且一部分也被直接称之为中华料理。文章主要从拉面以及茶道这两个中国传入日本的代表性食物出发,分析日本中华料理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在日本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同时对其他具备典型性的中华料理类的食物也进行简要的列举和分析,从而探究中华文化在日本的影响。

日本 中国 食物 杂谈 中华料理

中国在饮食文化上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日本至今还有一种饮食方式,被日本人称之为“中华料理”,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日本的饮食已经和中国饮食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日本很多具备代表性的食物都有中国的影子。诸如日本的拉面就是一种类型,或者是比如日本所制作的豆腐等,甚至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在中国一些古老的村落之中,还保留着食用鱼生的习惯,从这一点看,鱼生等在传统的知识观念当中是日本的料理范畴中的食物,可是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和中华文化有着某种渊源。

一、日本食物中的中华料理之冠:拉面

日本现在最流行的一种食物就是拉面,而拉面也可以被认为是日本当前的国民美食,很多日本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学艺术作品都涉及到拉面。而其实拉面也是日本所谓中华料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拉面这种日本代表性的食物来自中国,当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拉面在日本的流传的开端并不是十分清晰。关于拉面这种中华料理在日本流传时间,一般日本民间流传都是说中国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来自中国浙江地区东部的人,名字叫朱舜水的将拉面这种中华料理传入了日本。朱舜水在传说中是明朝末年中国的反清义士,这位反清义士由于无法反抗满洲军队,被迫转而逃到东瀛日本。

朱舜水在日本的时候,受到了日本阳明学派的研究者水户黄门的接待。水户黄门是属于日本的一个武士阶层的人物,同时也是具备了很高的中华汉学修养。因此,朱舜水在水户黄门的介绍下,在日本以讲学为生,并且也留下了多种中华料理的饮食习惯,当然拉面是其中留下来最为著名的一项。不过,当时能够食用来自中华的拉面料理的人,可能也只是在水户黄门以及他身边的朋友。

拉面真正成为日本的国民中华料理是在明治维新时代,特别是日本在甲午年的海战当中大破清国北洋海军之后,东亚政治文化格局出现东移的状况,日本的横滨港由于逐渐成为日本国内的一个大的商贸圈,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在日本办拉面馆,特别是在日本中华街一带较为盛行,给日本的华裔人士和一部分日本人带来拉面料理。但是拉面当时并不是以这个名称让人知晓,由于当时的清国被称日本人被称之为支那,因此这种面食也被称之为支那面。

拉面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得到流行,主要是长长的拉面可以搭配上任何的材料,所有的拉面都可以从素食的面变成适应各个不同人群的口味。日本虽然并不是幅员辽阔的国家,不过国内的文化环境都各有不同,很多来自日本不同地区的人对于饮食口味也是不同的,但是拉面却能够调和这些日本各地人士的口味。拉面的带汤和果腹的特性,这些方面也给拉面在日本的传播和适应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平台。日本的拉面在烹调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入各种不同的蔬菜、动物的肉类作为主要的材料,以及加入到酱油、姜、葱、麻油以及各种干贝或者虾等海味。因此,拉面是丰俭由人的,能够满足各个社会阶层对于饮食的需求。因此,拉面成为了在日本流传最广的一种中华料理,成为了在日本流传的中华料理当之无愧的王者。

二、日本最高雅的中华料理:茶道

日本现在流传最高端优雅的中华料理,无疑就是茶道。日本现在流传的茶道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作为饮食当中的重要一环,茶道在日本已经不再是解渴的蠢物,而是非常高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日本的宗教文化还有伦理哲学密切联系到一起,而其中就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影子。

日本的茶道是在日本战国时代产生的,由著名的日本修行者千利休所改良并且确定下来。茶道相信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就传入日本本土,但是当时的日本茶道和中国相对比较相似,并没有对中国的茶道进行比较大的修改,而到了千利休的时候,千利休对于中华的茶道文化以及日本的哲学文化加以结合,从而形成了以“谨敬清寂”四个字为核心的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的根源仍然和中国密不可分。从日本当前的相关古典文献当中也可以发现。日本在中国唐朝开元十七年的时候,也曾经由朝廷召集诵读佛经,并且赐茶的事迹保留下来。而中国唐代的留学生也曾经给日本带来了茶籽,这些种子对日本的茶树种植也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诸如空海等去中国学习佛法的空门学者,也带去了茶的文化,这一点在日本弘仁五年的佛经解说类的书籍之中,也都看到了“茶汤坐来”等句子。

日本在平安时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中国的饮茶以及茶道的方式应该是相似的,这一点从流传的和国汉诗中就可以看到。比如《和出云巨太守茶歌》,这首和制汉诗就写到了喝茶的情形,首先是把茶饼在火焰上面进行炙烤,把茶饼变得干燥,然后把干燥的茶饼碾成了粉末,汲取这些茶叶当中的清流,最后点燃兽炭,让水沸腾出来,加入已经研磨好的茶末,放进适当的吴盐,就可以变成非常好喝的茶汤。这些都是中华唐代茶道的一些基本的形式,可见,喝茶这种行为,在日本流传的原因,不仅仅因为茶汤十分美味,也是因为茶汤是代表一种安静的雅趣,表达了人生当中最为积极的向往,宁静致远的心态,也是茶道作为中华料理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在日本流传至今,甚至是在中国已经慢慢把传统茶道方式丢失了,这种经过日本人改良后的茶道,依然在日本社会当中产生重大的饮食影响。

三、日本其它具备代表性的中华料理

日本的和式料理当中也有一种食物被称之为“中华馒头”。中华馒头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包子。包子这种食物在中国流传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在日本相传是中国东汉末年的蜀汉派系的军事政治家诸葛孔明在遭遇波涛汹涌的江水时祭拜所用。这种中华馒头之所以能够在日本为之流行,是因为这些中华馒头中间都带有馅料,这些馅料其实一般都是素食的材料,比如豆沙馅或者是核桃仁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素食的中华馒头也有了一些肉食的馅料。这些馅料的丰富性同样能够促进这些食物在日本各地的流行,而且这些食物和日本的和果子是相似的,或者说和果子也是从中华馒头当中演化而来的,因此,从这一点看,日本的中华馒头也代表着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影响里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日本豆腐虽然食用起来和中国的豆腐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制作豆腐这种食物的工艺也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豆腐制作最早期的文献记载,是在江户时代的时候所出现的相关的记载,这种日本豆腐的制作方式其实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如同中国的豆腐,但是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良,被称之为绢豆腐,而另外一种则是木棉豆腐。豆腐这一类的食物能够在日本流行,也和它十分平民化,很适合各类人群食用有关。而日本对于中华饮食文化中豆腐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棉柔的秉性,的确蕴含着某种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

结语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历史当中记载的事实上看,中国和日本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密切的交流。日本文化当中中国元素非常多,日本饮食文化更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而日本饮食文化在继承中华饮食文化中一些元素之后,又结合自身的文化特征,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东亚饮食文化。

[1]张娅.浅谈中日正月菜肴的文化寓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马慧婕.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3]仓石厚子.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现代日本经济.1997(06)

*本论文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将延边的美食推向世界——中国传入日本代表性食物及其文化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为:吉字【2014】第271号。

(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流传拉面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经典“咏”流传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茶道人生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神奇的拉面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