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汉堤的生存意蕴

2014-12-11汪国华

参花(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堤罗汉石雕

◎汪国华

罗汉堤的生存意蕴

◎汪国华

海堤只是一般的海堤,岛村随处可见;海堤只是幽僻的海堤,塘头东角,莲花洋干,原本乃人迹罕至、鸥鸟栖息之地,荒芜空旷之处也。 然而海堤却实在不是一般海堤,海堤上列陈160多尊石雕罗汉。

罗汉生动了海堤,海堤有了生命,有了神采,有了引人前来拜谒的魅力,有了让人留恋思索的奇妙。于是,我且称之为罗汉堤。

沿着灰白的路面,一步步向着莲花岛前行,或是从莲花岛一步步趋向塘头,眼睛瞻仰的是罗汉,心里装下的是这些罗汉。不知是因为这石雕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还是因为罗汉的本身意蕴,亦或是在这样的一个僻静之地出现了这样一个蔚为壮观的奇迹。

看这160余尊罗汉,各有自己的容颜,自己的形态,自己的神情,展示着自己的性格。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双眼怒睁;有些温文尔雅,有些赤身裸体;有的横眉张扬,有的闭目静坐,修心养神;有的相拥交谈,互与切磋;有的手捧经卷,悠然吟诵;有的臂挥禅杖,勇猛刚烈……没有一个罗汉是重复的,没有一个形象是相同的,而按列在这长长海堤之上,组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却自然有序,完整和谐。这就是佛界嘛,这就是有着禅意哲味的佛界嘛。

佛界,也是有着等级层次的世界。打个不大适当的譬喻。如果佛界是一所学校,那么佛就是学校的校长,菩萨应该是学校的中层干部,那么罗汉呢,就是学校里的教职员工。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整齐划一,没有个性,那么这所学校应该说是没有生命力。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知道了,佛界之所以能够启蒙众生,佛力无边,长存久远,正是有了这各有形态各有特长各具个性的不拘一格的众罗汉。有层次、讲修养、明规则的佛界没有强行命令,强求统一,而是让每一个罗汉先生保持自己个性和品行而友好共存。于是佛界就和谐,就成天堂。

而每一个罗汉也就有了自己的存在意蕴,有了生动耐味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走近一个个罗汉,亲近一尊尊雕像。尽管那些石雕是冰冷的、坚硬的、凝固的,然而,我却分明感受到了罗汉体内流动的热血、跳动的心脉、翕动的呼吸、活动的思想。你看那圆睁的眼睛,突出的眼珠,闪亮着打抱不平者的愤慨与豪义;你看那微微的笑脸,微伸的手势,放飞着豁达睿智者的宽慰与爱抚;你看那低垂的长须,盘腿的坐姿,呈示着自我修炼者的坚守与毅力;你看那端坐的身姿,展开的经卷,沉思的神态,挥洒着求知者的努力与思考……一尊尊给人一个生存的意蕴,给人一个活着的方式。我不知道这是雕塑家的艺术高巧,还是罗汉本身的生命力量,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佛是无处不在的,禅是无事不存的。生命是一种抽象而现实的东西。石雕从客观说是没有生命的。但从意念上说却是富有生命活力的,生命不单单是活着,不单单在于会行动,生命更是一种默默中呈现的渗入人心的气势,震撼魂魄的力度,是一种流经大脑而不会消退的印象,是一种与现实紧紧勾连,弥延博大的潜质。走上前,轻轻摸摸那一尊袒胸裸肚的尊者的高高的大肚,似乎那是风趣无边的庄大哥那般亲切;细细看看那一尊展经文低头文诵读的,似乎那是知识丰富整天伏案的李小弟那般和蔼;学学那一尊的弓步坚挺握拳展臂,似乎那是拳术高巧功夫不凡的王老弟那般雄健……他们就是活在我身边的人啊,罗汉的生命就流动起来,现实与雕塑形成了一体,于是他们就充满了生命的意蕴,他们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凝炼,我们世界的一个缩影啊。于是罗汉的生命就更加具有特定的意蕴。每每走进寺院,我们总会首先就去点数罗汉,并与之观照自身,这就是勾连。佛力无边,无所不在。我在莲花岛的罗汉堂里得知是画家朱仁民先生捐资一千多万,投资莲花岛,建立这800米长的罗汉堤。我觉得,他不但成就了一项佛的事业,更在把那从容、睿智、乐天、豁达,谐和的生命意蕴点化在这罗汉堤上,蕴蓄在石雕像内,让我们回味,体验,提升……

(责任编辑 张雅楠)

猜你喜欢

海堤罗汉石雕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少林功夫拳(四)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
海堤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比选及设计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