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中东,求解中东

2014-12-11刘志华李艳枝

世界知识 2014年19期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爱琴海摩苏尔

刘志华+李艳枝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以及历史沿革,而且是因为西方这种不计后果的一次次内部交易行为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版图似乎是可以轻易更改的!于是,在过去100年间,中东的政治版图一直在微妙地变动着,没有停息……

——编者手记

中东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包括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即地理上的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地区,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起源,兴起于浩瀚沙漠的伊斯兰教向赓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人类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沟通东西的地中海东岸、风云变幻的波斯高原发动圣战,实现了贝都因人、波斯人、突厥人、库尔德人的宗教皈依。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帝国与阿拔斯帝国的励精图治和奥斯曼帝国的继往开来,伊斯兰世界成为前现代时期世界政治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源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西方国家的后来居上使东方传统文明黯然失色,曾令西方世界闻风丧胆的奥斯曼铁骑屈服于近代西方的船坚炮利,偏安一隅的波斯帝国也难免南北夹击的结局……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干预和传统帝国的瓦解带来中东地区的重新洗牌,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形成中东政治舞台的一幕幕活剧,民族矛盾、宗教纠纷、资源争夺、外来霸权的交织使得中东地区政治版图变动不居。

土耳其“回到自然的合理的限度中”

1926年凯末尔放弃了土耳其对摩苏尔的要求,将其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此举显然出于当时的无奈处境,后来部分土耳其领导人对夺回摩苏尔跃跃欲试,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而在今天,摩苏尔这片是非之地正是“伊斯兰国”和伊拉克政府军等力量拉锯的战场。

在1918年奥斯曼帝国与德国败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似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阻挡西方、特别是英国在整个中东的扩张步伐,除了在一战后不久取得独立地位的土耳其、伊朗和沙特。这三个中东国家经受住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考验(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对中东统治的顶峰时期),而未沦为殖民地、附属国或者委任统治地,并都确定了持续至今的疆界……

1299年,定居安纳托利亚的突厥人正式建立奥斯曼帝国。经过十几任苏丹的南征北战,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疆域东起波斯湾,西到匈牙利,北达高加索,南部涵盖整个北非及地中海域。西方国家的崛起和殖民主义扩张不仅遏制了奥斯曼帝国的急剧扩张势头,而且对盛极而衰的传统帝国进行蚕食鲸吞,形成旷日持久的“东方问题”。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诸国纷纷宣告独立,阿拉伯人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西方国家对部分阿拉伯地区分而治之,沙俄将黑海沿岸大片土地收入囊中……曾经强盛的奥斯曼帝国已是日薄西山。

20世纪之交国际局势的变动给奥斯曼帝国最后一击。与德国交好的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一方参战,战败后被迫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的阿拉伯诸省完全摆脱帝国统治,帝国的小亚细亚本土也几乎遭到协约国肢解:法国、英国、意大利、希腊,甚至亚美尼亚都分别进入小亚细亚地区。1920年8月20日,奥斯曼苏丹与协约国签署了凡尔赛体系中最具奴役性、最苛刻的《色佛尔条约》,导致奥斯曼帝国丧失了4/5的领土,且被剥夺独立和主权,帝国处于亡国边缘。

穆斯塔法·凯末尔,一位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的军官,领导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民族独立运动,并毅然放弃维持帝国原有版图的思想,提出“回到我们自然的合理的限度中去”的口号,奠定了建立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基调。1922年9月,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胜利迫使协约国同意废除《色佛尔条约》。次年7月,凯末尔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该条约不仅废除了长期以来令人深恶痛绝的治外法权,更在保障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确立了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边界。

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但基于《洛桑条约》的边界划分又为土耳其与希腊、伊拉克、叙利亚之间的领土纷争埋下伏笔。《洛桑条约》规定希腊归还从《色佛尔条约》中获得的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但土耳其在爱琴海上的领土范围限制在3英里以内,即土耳其仅拥有海岸线3英里以内的岛屿,诸多与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的岛屿却属于希腊,所以希土两国在爱琴海的岛屿、大陆架、领海等问题上争议不断。以伊米亚岛为例,双方在这方圆不足一千平米的荒岛上展开了你争我夺的国旗战和口水战,甚至一度兵戎相见。希腊援引1958年日内瓦关于岛屿有岛屿架的规定,认为爱琴海绝大部分大陆架应归属希腊;土耳其则认为爱琴海东部海底是土耳其小亚细亚大陆的自然延伸,希腊靠近土耳其的岛屿是土耳其大陆架“升起部分”,因而爱琴海中线以东的大陆架应归土耳其所有。后来双方又因爱琴海岛屿的石油勘探引发争执,由于北约介入并未酿成战争,但这种并未结束的争端对彼此的边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洛桑条约》还规定,土耳其与英国委任统治地伊拉克的边界应由土英两国以“友好的协议”划定。在该条约规定的期限内,土英两国对土伊大部分边界达成了协议,但对摩苏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未能达成共识。1926年6月,奉行“国内和平、国际和平”原则的凯末尔宣布放弃对摩苏尔的要求,将其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而从那里生产的石油中提取10%的收入作为回报。凯末尔此举显然出于当时的无奈处境,随后土耳其部分领导人对夺回摩苏尔跃跃欲试,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而在今天,摩苏尔这片是非之地正是“伊斯兰国”和伊拉克政府军等力量拉锯的战场。鉴于土耳其对摩苏尔乃至伊拉克的政策服务于长远利益,所以短期内应不会寻求改变现状。

猜你喜欢

奥斯曼帝国爱琴海摩苏尔
奥斯曼帝国后期为何要囚禁继承人
爱琴海惊现塑料珊瑚湾
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儿童职业教育
伊拉克 复课
激战正酣
悦耳的琴声
爱琴海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