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好生态文明与中部扶贫

2014-12-09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今日海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山区海南文明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希望海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这既是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要充分发挥海南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海南各族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必须深刻体会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这些讲话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是高度统一的。我们要将海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就必须认真贯彻这一讲话精神,统筹海南中部山区农村的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集中资金优先将中部山区农村全部建设成高水平文明生态村。

首先,确保文明生态村建设成为中部山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海南有5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五指山市、白沙县、保亭县、琼中县、临高县,前4个都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是海南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主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要预防区和重点监督区,在保持流域和全省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全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既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海南中部山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如同食品一样是实现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根本用品,就应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视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当成经济建设的重点。既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南中部山区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政府理应给中部山区更多的财政投入;既然“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海南中部山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民是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中部山区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因此中部山区公共财政支出应优先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

中部山区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虽然不多,但国家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各项支农资金、生态补偿资金并不少,其公共财政支出总额远远超过公共财政收入。如果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立为文明生态村建设,就会集中更多的资金建设文明生态村。

以白沙为例,2012年县级公共财政收入虽只有1.86亿元,但全县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7.37亿元。如果将白沙公共财政支出的1/5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其建设资金总额就有3.474亿元,是白沙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3倍。而且,随着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中部山区一定会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如果中部山区的地方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看成最重要、最普惠、最急需的民生,一定会集中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当然,中部山区的地方政府还应创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以调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积极性。

其次,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的原则。生态优先,就是文明生态村的规划设计要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将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资源放在优先地位,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建设顺序和资金投入的方向,将资金优先投入到急需生态保护的村庄;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原生态,不砍伐大树,不盲目移植外来物种,并优先建设环保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

以人为本,就是文明生态村建设要有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与居住条件同时改善,建设方案应由当地居民民主决定、建设过程应由村民代表参与管理、建设质量应尽可能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

规划先行,就是文明生态村建设应由县政府根据全县的空间发展规划提前统一规划。全县的空间发展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和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又要有利于全县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全县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且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规划时,既要尊重专家的建议,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县的空间发展规划应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定。

因地制宜,就是文明生态村建设不能千村一面,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确定建设的模式:城镇周边的村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生态特别脆弱、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应进行生态移民,在异地建设;能够就地建设的,适宜以自然村为单位整体建设的应以自然村为单位整体建设,适宜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为单位整体建设的应分别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为单位整体建设;居民点的整体布局、住宅的结构和外观,应体现地域文化、民俗习惯,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尽可能利用本地可再生资源。除生态移民,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基层组织体系。

第三,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当成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中部山区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不能沿袭发展工业或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的老路。因为海南中部山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发展工业或改种经济作物都会降低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海南中部山区农民因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收入增加困难,但可通过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来降低教育、医疗的支出和生产生活成本。如通过完善教育、交通服务体系降低甚至免除贫困山区学生(含幼儿园的学生)的寄宿费、生活费和接送费,就相当于提高了收入。以白沙为例,多数农村家庭都至少有2个小孩上学,每个在乡镇学校(含幼儿园)寄宿的学生的生活费、接送费每月合计超过400元,在县城寄宿每月生活费和接送车费要超过600元,多数农户每年供小孩上学的支出就达到1万多元。农户如不支付生活费和接送费,就相当于每年提高了1万多元的收入。让海南中部山区的农民子女免费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不仅可降低农民的教育支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便于他们将来从传统的农业中解放出来,发展生态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而且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了方便。

第四,旅游开发应适度且突出民俗和生态两大主题。适度开发,就是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能够持续发展。海南中部山区在开发旅游时要尽可能少占林地、少毁坏原始植被,不能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影响。突出民俗主题,就是要让游客体验当地农民的生活,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游客对祖国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可建立民俗主题生活区,让游客参加带有民俗特点的生产、生活。突出生态主题,就是通过展示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生态文化,引导游客了解生态的多样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增强游客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可建立生态主题公园,通过实物介绍、图片展览、影片播放等,培养游客的生态意识。

第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责任机制。(一)应完善生态林保护、防护林保护、湿地保护补偿机制,既给承担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又给承担保护责任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经济补偿,而且要不断提高补偿标准,使保护生态不再遭受经济损失。(二)应建立财政的转移支付与森林资源保有量、洁净水外流量、农业产量挂钩的机制。以县级为单位,人均森林资源保有量、人均洁净水外流量、人均农业产量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地方应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且获得的数量与超出的数量成正比。(三)不仅要取消对海南中部山区的生产总值考核,而且应将生态保护的绩效与其领导人的政绩考核和职位升迁挂钩,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猜你喜欢

山区海南文明
请文明演绎
怀念海南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漫说文明
海南杂忆
山区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