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肾透析患者骨关节改变X线平片及CT诊断的临床探讨

2014-12-08张保钢冯章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平片骨关节囊性

张保钢 冯章兴

长期肾透析患者骨关节改变X线平片及CT诊断的临床探讨

张保钢 冯章兴

目的 研究探讨长期肾透析的患者骨关节改变的X线平片和CT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分别对患者的手掌、腕部、肘部、肩部、髋部和膝部的关节进行X线平片摄影和CT扫描诊断, 观察患者的各部位关节的图像, 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和特点。结果 X线平片检查显示17例患者中有骨质疏松14例, 骨质硬化7例, 骨吸收8例, 软组织内钙化9例, 囊性骨质病变5例, 关节肿胀2例。CT扫描可见骨质疏松17例, 骨质硬化7例, 骨吸收8例, 软组织内钙化9例, 囊性骨质病变7例, 关节肿胀3例。结论 X线平片检查简便直观, 可以作为长期肾透析患者骨关节病变的首选诊断方式, CT诊断的分比率高, 能作为透析性关节病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

长期肾透析;骨关节病变;X线平片;C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症状。17例患者中, 男10例, 女7例, 患者的年龄45~72岁, 平均年龄(60.2±3.4)岁;透析时间4~9年不等, 平均透析时间(6.4±1.5)年, 每次透析时间为4 h, 每周2次。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最多, 有13例, 多囊肾的患者有2例, IgA肾病和药物中毒性肾衰各1例。

1.2 方法 分别对患者的手部、腕部、肘部、肩部、髋部和膝部的关节进行X线平片摄影和CT扫描诊断, 观察患者的各部位关节的图像, 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和特点。X线平片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悬吊式DR对患者行行常规正侧位摄片, 检测波长是0.1~0.3埃。CT扫描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扫描的参数设置为:螺距比例1:1, 层厚5.0 mm, 层距5.0 mm,矩阵512×512, 管电流300 mA, 管电压120 kV。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X线平片检查显示17例患者中有骨质疏松14例, 骨质硬化7例, 骨吸收8例, 软组织内钙化9例, 囊性骨质病变5例, 关节肿胀2 例。

CT扫描可见骨质疏松17例, 骨质硬化7例, 骨吸收8例,软组织内钙化9例, 囊性骨质病变7例, 关节肿胀3例。其中,受累位置在肩关节和膝关节的各17例, 腕关节8例, 肘关节5例, 髋关节4例。

2.2 影像学表现

2.2.1 骨质疏松 X 线平片、CT的图像均显示患者有骨质密度降低, 皮质变薄的情况, 尤其在四肢和脊椎的位置表现十分明显。但CT检出17例, X线平片检出14例, CT的诊断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

2.2.2 骨质硬化 7例骨质硬化的患者中, 2例的X线平片检查中可见夹心椎样硬化, 5例的CT图像与X线平片图像均可见骨内存在局限性硬化, 长骨髓腔、椎体终板处有不同形状的密度增高影。

2.2.3 骨吸收 X线平片和CT图像中均可见骨皮质轮廓线、关节面模糊不清或者关节间隙变宽、骨皮质有不规则中断的情况, 常见于甲粗隆处, 对称分布。

2.2.4 软组织内钙化 诊断图像可见关节位置的软组织内有条状、斑片状、结节状的钙化高密度影。

2.2.5 囊性骨质病变 诊断图像可见单发或者多发的囊性骨质密度降低, 大部分病灶边缘清晰, 但小部分的病灶边缘有骨质硬化的情况, 且边缘模糊, 在髋关节处最为多见。CT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CT检出7例, X线平片检出5例)。骨内囊性病灶较大者, 骨骼多呈现出膨胀状态或者出现多房样改变。

2.2.6 关节肿胀 X线平片检查出关节肿胀2例, CT检出关节肿胀3例, 常见于髋关节, 图像均有关节位置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宽的情况, 且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 肌肉之间的脂肪推移、边缘模糊。

3 讨论

研究数据证实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磷代谢紊乱[1,2]。比较患者的X线平片与CT检查图像, 可见其在骨质疏松和骨吸收的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骨质疏松的显示上, 从辐射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 X线平片更显优势, 但是其诊出的骨质疏松在病理上多属于中期或者晚期, 患者已发生十分明显的骨质变化的情况;而CT检查能够对骨质疏松早期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在骨吸收的诊断中, 如甲粗隆骨的吸收, X线平片的检查图像更为直观;但CT在皮质骨小的骨溶解过程中, 其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做到准确清晰地将软骨下骨、肌腱韧带附着位置的吸收情况显示出来。其他骨关节病变的图像显示上差别不是很大, 但在关节肿胀、囊性骨质病变等的诊断上, CT的检出率略高于X线平片。

综上所述, 综合X线平片和CT各自的特点, 在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性骨病的检查中, 可以选择X线平片作为主要诊断方式, 并以CT作为补充手段。

[1] 高军.透析性骨关节病的CT诊断价值.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5(5):685-686.

[2] 贾新年.长期肾透析患者骨关节改变X 线平片及CT诊断.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12):114-115.

2014-07-29]

353200 福建省顺昌县医院肾内科 (张保钢), 影像科(冯章兴)

猜你喜欢

平片骨关节囊性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