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神文明对传统武德的影响

2014-12-06李雨谦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精神

李雨谦

(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术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在习武者的练习中,武德始终贯穿于整个练武、习武、用武、授武等一系列活动中,用武德来规范习武者的武术行为,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的准则。从武德的发展历史看,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它造就了千万仁人志士,维护了武术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武德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新的具有时代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时期的武德。

1 传统武德思想是中华武术精神的重要内涵

谚语常道“未曾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德为艺先”的名言,这些都说出了武德思想在武术练习者中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释家的佛性和道家的道心构成的三维结构,武德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现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它的内容虽然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和丰富,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由于自身存在着许多不可逾越的矛盾,传统武德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的需要。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有新的武德与之呼应。要将中华武术精神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武德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中继续发扬,这就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水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定起着推动作用。

2 精神文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神文明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

3 弘扬传统武德,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武德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历史的象征,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具有继承和发扬的特点,我们在对待武德精神上,要从当今的国情为根本出发点,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时刻变化发展的武德,运用历史和现代的观点来对其进行研究,从根本上弘扬传统武德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一,武德思想的内容在于给武术赋予了生命,给其添加了思想和道德的内容,将武术的柔与刚相结合,将武术的德与艺相结合,从而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内外兼并、刚柔结合。第二,传统的武德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的是对练武者的武术技能和武术方法的一种行为约束,在武术的整个练习过程中,传统武德发挥了一定的道德模范。现如今的武德精神,在传统武德的程度上更进了一步,现今的武德更多的是强调了一种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精神。第三,武术要向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甚至要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一展雌雄,必须将武德精神进行创新和发扬。在将武术推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武术的自身的特点和发挥武术的强大优点,要将武术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展示给世界,这必将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武术发展的过程,更离不开武德的发扬,这个过程,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现如今的武德精神要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传统武德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从深层次挖掘传统武德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在武德精神的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精神文明对传统武德的影响

精神文明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的行为关系的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受一定的政治关系所制约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更待很好的完善和调整,我国更需要无条件的对外开放,从国外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应该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还没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甚至偏远的山区,还不断地兴起封建迷信的活动,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没有精神文明的意识,这种活动的滋生,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是社会主义强烈反对的。同时这种活动的滋生,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进入了消极的阶段,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甚至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倡导精神文明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武德也可称之为武德修养。所谓武德修养表现在练武者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以此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改善、自我反省,长此以往,练武者必将在此过程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也是武术所要求习武者所达到的武术境界。但现如今的武德修养,不仅仅要完成上述的规范和标准,还要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与社会主义同步的心态,时刻鞭策自己,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武术可谓是一颗明珠。从古至今,武术的发展史,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少英雄。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民间,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精神不惜舍命来维护,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值得我们每代人学习和发扬。古代如樊梨花:“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项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近代如霍元甲为了保护民族的尊严和不甘忍受日本人的侵略,毅然登上了擂台,与日本武士进行了比武,以此重振国威,使得侵略者不敢在中国的地盘耀武扬威。虽然现如今,爱国精神的表现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是武德精神的寓意深刻,它不仅表现在民族精神,同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包含其中。

爱国主义的表现并不是单单的嘴上说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爱国情感,它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武德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体现的是大文明和小文明的结合。武德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精神文明的发扬,而精神文明在武德中的体现是无处不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祟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我们理应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

5 结语

综上所述,精神文明对传统武德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练习武术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培养,进而达到促进精神文明的理想目标,是中华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武德是以精神文明为理论背景,是武术修炼的基础,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甚至已经成为武术发展的枷锁。我们要辩证分析传统武德学中蕴涵的传统伦理,重构新时期的武德模式,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需求,要辨别狭义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江湖义气与爱国主义的区别,明确练习武术的过程。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武术,树立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良好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新世纪的武德精神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杨永波.探析武术文化中礼德思想的发展历程[J].传承,2010(3).

[2]白宝山,朱寒潇.解析武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3).

[3]刘晨涛.论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4]姚红艳.人文精神视角下武术文化发展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8).

[5]马腾飞.论武德内涵及其现代职能[J].华章,2010(7).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