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评价①

2014-12-05曹高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1期
关键词:高负荷训练量间歇

曹高飞

(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 山西太原 03001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与国外的接轨,对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层出不穷,高负荷训练法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已成为训练田径运动员的专业经典方法之一,在提高国家田径成绩上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负荷的田径训练较之低负荷和传统训练方法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它是由生物生理学家研究证实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身体潜能的一套科学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比赛成绩。由于在训练难度和强度上都远远超出比赛实际要求,运动员才有可能在现场发挥出超高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高负荷训练法不可生搬硬套,并不是每一位运动员都适合这样的方法,因为该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教练要懂得因材施教,只有一些经过长期训练,身体和技术基础都较好的,需要提高竞技实力的运动员可采用此种方法,否则超过运动员的身体负荷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打击运动员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由于田径项目具有差异,因此采用的训练方法在其速度和力量方面也应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项目要采用不同的配套的训练计划,不断优化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

1 高负荷训练法的创新之处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在世界各项田径比赛中的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比较落后,那是因为采用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是高训练量、低负荷的,如今的高负荷训练法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1.1 高负荷训练法较之传统训练法在训练强度上的差异

传统的田径训练法采用了高运动量、低强度的模式,这种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不能提高体育成绩,甚至会对运动员造成身体上不必要的伤害。因为这种训练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竞技体育的流程和需要,反而导致运动员身体疲劳,缺乏自信,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等不良反应。而高负荷训练法在强度上远远高于低负荷训练法,它对运动员的机体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较之运动员现有的负荷训练,高负荷训练强度处于高于一般负荷又在运动员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区间,既要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挑战,又不能让运动员过于疲劳。

比如在田径比赛中要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就要在训练过程中设置高强度的干扰项目,如利用鼓风机制造助跑和起跳的阻力,风机的功率越大,阻力就越大,经过长期大量训练,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和竞技水平会得到明显提升。

1500m田径长跑项目在高负荷训练时,可进行限时5次1500m长跑,每一次开始训练时都适当缩短间歇时间和限时时间。此外,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可以安排在高原区域进行,在长期酷热缺氧的自然环境下,运动员耐高温、耐缺氧的能力会大大提高。或者在铅球训练时,大大增加球体重量和投射距离等。

1.2 高负荷训练法较之传统训练法在训练量上的差异

高负荷训练法在训练量上要超出普通训练法很多,尤其是在间歇时间上的控制尤为严格,通过加大训练次数,逐渐缩短和调整间歇时间,可以增强田径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能使代谢能力不断改善,使机体不断适应比赛需求。间歇时间上有慢速和快速间歇训练,在训练与间歇的不断交替中,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能很快实现一个飞跃,提高竞技能力。不过,训练量的控制要严格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照搬照抄其他人的运动计划,也不可忽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否则会适得其反。

为得到具体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田径队全体跳远运动员进行试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按照中小负荷训练法训练,一组是按照高负荷训练法训练,经过45d后进行测试,效果截然不同,高负荷训练法小组的成绩明显高于中小负荷组,与此同时,爆发力和应变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最佳训练模式是使间隔时间尽可能缩短,在一组训练刚刚结束时,即“最大力量”训练结束时,马上重新开始。因为若经过长时间的休息和调整,毛细血管会随时间的流逝数量减少,肌肉不再处于兴奋状态。长期坚持此训练模式,相信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2 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评价

高负荷训练法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比赛成绩起着巨大作用,在科学的安排和训练下,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远高于比赛需要,运动员的机体素质能发生有效改善,对其适应高强度的比赛有着积极作用。其次,高负荷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在“最大力量和最大速度”的组合下,能使田径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和身体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并逐渐适应这种状态,减少肌肉疲劳的状况。

然而,高负荷训练法并不是完美的。在其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训练劣变,其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之分。主观原因主要来自教练和运动员本身。教练的训练目标,计划以及时间安排都带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教练的专业素质也对训练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迫切希望提高成绩会导致急功近利,加大运动量和延长训练时间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这样的训练安排却有可能违背运动员的身体承受力及心理意愿,造成训练劣变。其次,运动员作为训练的主体,其对教练所授项目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心理素质的影响也可能造成劣变。此外,气候因素、场地、训练器材、环境等方面也是导致劣变的影响因素,只有田径训练的后勤工作做好,组件优秀的管理队伍,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人文素质才是培养高水平选手的可靠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教练和运动员应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文化修养,遵守职业道德,尽量不将个人情绪带到比赛和训练中。建立科学的训练管理小组,做好运动员的后勤工作,充分考虑训练的气候、场地、环境等因素,合理安排田径训练,每一项训练都要用“以赛代练”取代“重赛轻练”的指导思想,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其实,高负荷训练法只要掌握一定的“度”,对于中小学生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其爆发力、注意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人体运动规律具有广泛的复杂性,单一的高负荷训练法可能在提高专项运动的能力上较为有限,因此要配套实施多种训练组合,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使运动员时刻处于最佳状态,使成绩得到快速提高。

总之,高负荷训练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要想趋利避害,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尊重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之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3 结语

田径运动集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为一体,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经研究和实验表明,能够有效提高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教练员应从运动员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后勤人员要考虑气候等诸多影响因素以趋利避害,达到训练目的,提高比赛成绩。

[1]魏云,胡庆伟.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3(10).

[2]陈黎黎.论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3(2).

[3]陈晓维.间歇训练法在中长跑业余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

猜你喜欢

高负荷训练量间歇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煤化工空分高负荷工况下的运行优化与实践
乙烯装置增设甲烷氢压缩机解决甲烷收率高生产瓶颈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