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课堂

2014-12-05李玉荣邢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艺体部15002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运球动作教材

李玉荣 邢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艺体部,150020)

创新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课堂

李玉荣 邢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艺体部,150020)

一、从教材选择到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从本次活动的16节课可以看出,田径、健美操、武术类教材占据课堂主要地位,这也符合体育教材各项目所占比重的一般规律,因此,对本次大会的主题多数作课教师把握得比较准确。

适合才能适用。本次研讨会,作课教师都能根据所选教材内容的特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李雪老师的《花样跳绳》课,能够依据教材的使用特点,把普通的短绳改成学生喜欢的“花样彩珠绳”,并选择了花样跳绳中的“双人依次跳”教学内容进行教授。教法大胆创新、层层递进,学习内容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效果上,80%的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能做出双人一绳向前后依次跳的动作,并能够连续跳5次以上。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李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深浅,摸索出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较好的解决和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厦门王晓江老师的《篮球行进间运球》是小学五年级的课,笔者认为这是一节既让学生快乐又能够让学生学到技能的课,整节课各部分衔接紧密、环环相扣、顺畅合理、运动强度与运动量适中。基本部分以行进间运球手脚协调配合为主线,兼顾球性及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要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激趣到障碍物的巧妙设计等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行进间运球技术。在课的后半部分设计专项体能训练,使学生体能得以储备。整节课学生球不离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快乐地练习。

二、从基本部分对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分析

学生对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是在不断的运动中掌握的,因此,对于基本部分的组织教学,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自主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能力。此外,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比赛、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兰州的小学三年级《搏击操》课,整节课中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情绪高昂并积极参与。基本部分中,教师通过印象记忆法和音乐伴奏,改变传统韵律课程中按节拍分解教学,可以强化学生注意力,随时跟上动作达到连贯练习的效果;此外,采用叠加式教学,让动作连贯,学生易于接受与掌握。

再如,长春市尹航老师的体操课《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她在本节课中渗透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将一组垫上动作组合巧妙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了小组合作的乐趣与成功感。但是,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加强在基本部分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及时纠正和强调动作易犯错误。比如,肩肘倒立时应强调立腰、顶髋、脚面绷平。这些细节看似可以忽略,实际上这个动作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动作的质量;此外,成单膝跪撑时一定要强调跪撑腿要撑住,后摆腿要绷紧肌肉,动作衔接连贯协调。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这节课的完成质量会更好。

三、体验、合作、分层教学更具实效性

探寻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就不再是难题。来自哈尔滨市董万国老师七年级的《跆拳道》课,再一次证明了该观点的可行性。成都的学生对《跆拳道》课很感兴趣、有学习热情,但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异地教学对于体育学科有一定的难度,董老师在初步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没有像以往一样按部就班、采取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教法,而是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体验踢靶、劈板,并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学生们想继续探究有效方法、会踢得更好的心理特点,及时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练习,由此也就出现了学生们生龙活虎、跃跃欲试的练习场景。董老师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练习效果及个体差异,顺其自然地把学生按照掌握程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受益、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行学校设置的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繁冗复杂,枯燥沉闷。成都十二中学宋燕妮老师的《武术散手》一课抓住了中学生喜爱竞争、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的心理特点,将手靶和弹力带的运用带入课堂教学中,先采用分解练习法,在加大练习强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了弹力带的辅助练习法和男女缠不同圈数的分层练习法,重视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了不同的辅助练习方法,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达到了练习效果,又增强了练习兴趣。每一个教学环节将技术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地结合,真正做到“课课练”,这也正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建议:如果学生能在实战中通过练习对所学的冲拳进行实践性练习,本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方法的好坏已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健身很关键。如,重庆市孟桂英老师上的初中田径课《变速跑》,整堂课安排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变速跑,根据跑的节奏的变化,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快慢跑交替练习,在快乐中感受练习中“强度”和“密度”的变化,调节身心,激发运动乐趣,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端正学生积极练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练习的习惯。这节课唯一不足的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学生运动量及时调整并进行学生的减量训练,既然是根据个人身体素质分成四组,教师就应该有应变性和预见性,真正达到按强、弱分组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本节课练习密度较大,建议加入学生自测心率环节,使学生掌控测量运动强度、密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运球动作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动作描写要具体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