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如何树立科学的人事观

2014-12-04郭立海

内燃机与配件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才观用人学历

郭立海

(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古往今来,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所谓人才观,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才观之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犹如世界观、人生观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一样。有无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各类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来说,首先是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识人观念。

1 识人既要看才能,更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备,不可重才轻德

“德”,顾名思义,是道德、品德的意思。但长期以来,我们评价选拔干部时更多地把 “德”单纯理解为政治标准。这种片面性给一些道德败坏的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以政治上的伪装换取组织上的信任,从而进入各级领导层。不能设想,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德”固然包含政治合格的因素,但它更多的应是一个道德标准,这才合乎 “德”的本意。从德与才的轻重取舍上看,德才兼备固然更好,但在许多情况下,组织人事部门不得不在德高才逊或有才欠德之间作出选择。如何选择?宁要前者,而不要后者。我们不妨看看那些贪官污吏,哪个不是精明过人、手段高超?哪个不善投机取巧、察言观色?他们有才缺德。无德之人,是坏人;无德之才,是歪才。这种才,比无才更糟。德与才的关系,应该是德在才先,德较才重。德好比方向盘,才犹如发动机。无德之才,犹如失去了方向盘的汽车,会误入歧途,而发动机马力愈大,其危害愈烈。因此,在考核选拔干部的时候,首先应当充分考察其道德素质。无德之人当政,对于社会是损害人民利益,对于企业则是损害股东和职工的利益,不仅败坏党的形象,同时也败坏企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2 识人要看能力、看业绩,确立 “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

在充分考虑 “德”的前提下,应按照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倾向的重要途径,是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一个正确导向,从源头上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在能力考评方面,应当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也是人才能力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重视创新能力的考评,实际上是对能力、业绩导向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改革开放、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对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

3 识人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人才概念作更广泛的理解

判定人才的标准,必须同劳动、知识和创造联系起来,必须同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联系起来。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无论是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技能人才;无论是国有企业的人才,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只要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劳动、作出贡献、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只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作为人才,使得一些技艺高超、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实用人才被人为地划在人才范围以外。其实,这类人才的作用与价值往往不在高学历人才之下。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陈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而且使广大青年不愿加入工人队伍,进而导致了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需要千千万万优秀的能工巧匠和实用人才。要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惟有如此,国家和企业,方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 识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全面,不能求全责备,以瑕掩玉;要尊重特点,包容个性,不能固定模子,一尺衡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看待这些人,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区别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大节和小节,长远和眼前。如果主流、本质是好的,大节不亏,又有发展前途,就应当大胆使用或加以培养,做到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小错折人才,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人的个性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应以宽广的眼光、开阔的心胸看待个性差异。差异意味着丰富,有助于互补,为遴选不同风格的人才去从事不同特点的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求稳,爱用那些听话、乖巧、“稳重”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结果是,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个性鲜明的人才,往往被撇在了一边。稳重固然是一种优点,但稳重的人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作,一些风险较大和开拓性较强的工作,就不是一味求稳的人所能胜任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容人之短,用人所长,不可求全责备。否则,必无可用之人。

在树立正确的识人观念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念。

用人要不拘一格,反对唯学历、唯资历的不良倾向。160多年前,诗人龚自珍痛感于清廷衰弱腐朽,国家人才匮乏,发出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诗人敏锐地将国家的振兴与人才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并鲜明地提出了 “不拘一格”的思想主张。虽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一主张仍然不失其启迪作用,因为我们今天的人才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 “格”上。所谓格,就是标准。确定录用人才的标准,本意是确保录用人才的水平和录用过程的公正性。但如果这个标准过于重视学历、资历,久而久之就难免出现唯学历、唯资历等不良倾向,使 “格”变得僵化有余,灵活不足,表面公正,实质上不公正,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在选人用人上,既要讲标准,又不能唯标准;既要讲 “格”,又要不拘一 “格”。

用人要扩大民主,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反对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无疑有助于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选拔能力过硬、业绩突出的人才。但是,不拘一格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即容易模糊衡量人才的硬性标准和客观尺度,使人才评价和选拔工作难于准确把握,进而可能被一些人钻空子,滋生任人唯亲、主观臆断等不良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决不能回到以 “格”套人的老路上去,而是要改革人才评价的方式方法,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在不拘一格或破格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重视群众的意见,重视选人用人的程序规范,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强化人才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确保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减少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需要观念更新,需要制度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人才观用人学历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膨胀学历
浅谈《三国演义》
知识无力感
为什么叫“一把手”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