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货”们的春天

2014-12-02积雪草

新青年 2014年11期
关键词:舌尖东坡吃货

积雪草

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吃货的命运可想而知,多半会被白眼和口水淹死的,这样只知道吃的吃货是没有出息和没有前途的代名词。

一转眼,什么都不一样了。如今再说谁谁谁是吃货,人家非但不会恼,而且还会美滋滋地接受或互相打趣。

如今吃货这两个字儿,通常是指那些懂生活会生活,追求品位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经济能力的外在延伸,在多元化社会,没有人会再笑话你是一个吃货,相反,心中会生出羡慕嫉妒恨,吃遍中国,吃遍世界,让美食在舌尖上开花儿。

认识一个女孩,是一个老师,每年的假期,别人都是飞这儿飞那儿到处旅行游玩儿,她却选择窝在家里不动地儿,每天在城市里乱窜,窜什么?找美食呗,走街窜巷,多深的巷子她都能闻着香味找过去,谁家的好吃,谁家的便宜,谁家名不符实,谁家奇贵无比,就像一本小九九,在她心里一清二楚。时间久了,大家想找什么东西吃都向她咨询,她也乐得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她的名气一点、一点在这个城市大了起来,大家都叫她美食活地图,后来电台开了一档“带你去找美食”的节目,她便去电台做了主持人。

其实在中华这个泱泱五千年的大国,吃食文化源远流长,食色性也,吃是人的本位,而吃货这两个字不过是把“食”这个字升华了。吃货古已有之,宋朝诗人苏东坡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饼、东坡豆花等等,关于美食,他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还有: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在苏东坡的诗词书稿中,与美食相关的名篇有很多,如《老饕赋》,《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等等……

对于吃货这两个字,人们不再抱着扭扭捏捏的心态,而是欣然接受,这种变化与时代与生活的背景息息相关,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忽然间就火了一样,这部美食纪录片在吃货王国里扔下了一颗炸弹,吃货们沸腾了,在食品安全成为大问题的今天,非吃货们也在这部片子里找到了共鸣,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就像每一个城市,在外表上看去都很类同,但顺着美食的脉络终究会摸到一个城市的性格和脉搏。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开创新的语境与词汇,不同的时代背景,让一个纯粹的贬义词脱胎换骨,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含义。贫穷落后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如果单纯追求口腹之欲,追求舌尖上的愉悦感,让人觉得这个吃货没救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美食则成为一种文化,吃什么更有营养,怎么吃更健康,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各种美食的背景和起源都是如今这个时代吃货们要忙碌的事。

做一个光荣的吃货的同时,享受了舌尖上的快感,享受了滋味上的惊艳,别忘了精神层面的丰富,让肠胃滋润的同时,别让精神贫血,才是正理。俗话说,物质是基础,吃饱了喝足了,再不想点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那就真的和某种动物类似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舌尖东坡吃货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笑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