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外贸发展中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2014-12-02陈春玲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贸福建供应链

陈春玲,谢 琼

(1.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福建福州350016;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福建福州350016)

一、特 点

(一)近两年福建外贸发展的基本情况

福建地处海峡西岸的中心地位,与台湾经济互补关系紧密,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2012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1 559.3亿美元,比增8.6%。其中,进口580.9亿美元,比增14.6%;出口978.4亿美元,比增5.4%。进出口、进口、出口继续保持全国第7、8、6位;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第 2、1、4位。[1]2013年,全省外贸的工作目标是在推动量扩大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13年前7个月,福建出口606.2亿美元,增长16.6%,进口367.9亿美元,增长16.1%,[2]福建外贸保持了平稳运行。但当前因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又遭遇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蚕食市场、贸易壁垒加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冲击等原因,出口复苏乏力,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深深地感受到经营的压力和困难。

(二)福建外贸的主要产品和生产工艺

福建的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原油、铁矿砂及大豆等,工业制成品主要由机电产品、液晶显示板及集成电路等构成。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鞋靴、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由于多数外贸企业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或高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而电子、机械与运输设备等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是通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引进生产技术工艺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从2010-2012年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福建进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仍不高,其占每年出口或进口中的比例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见表1)。

表1 2010-2012年福建省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及所占比率① 资料来源:《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2年)。

(三)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限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福建外贸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1世纪以后福建外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自2008年以来,因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福建外贸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日益困难,福建外贸进入了发展调整阶段。

2003年,罗伯特·伊斯顿在《中国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中指出:“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将面临6个重大的挑战: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制约因素、地域差别、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和规章制度、海关的效率和透明度及假冒伪劣现象。”[3]目前供应链管理滞后对福建外贸发展的影响主要有:第一,福建境内山脉众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境内主要城市的发展程度相差较大,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资源浪费等现象;第二,福建港口资源丰富,但港点多、规模小、分布散,各港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且口岸各部门的电子平台仍各自为政,还做不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影响通关效率的提高,国际物流发展滞后;第三,由外贸服务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构成的福建外贸服务支撑功能链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外贸服务部门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上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第四,由于能源、土地以及劳动力等要素紧缺及管理、科技、创新等无形要素投入较小,制造业的发展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总体较低,对外贸发展的支撑力较弱;第五,目前福建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总体较低,外贸企业存在经营成本偏高,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不高,设施设备落后,行业普遍缺乏自主供应链和商品议价能力,没有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牢固的供应链伙伴关系,仍以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第六,出口行业普遍缺乏联合发展的凝聚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能力较弱,行业商协会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福建外贸的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促进外贸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围绕外贸核心企业,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起点,通过供应链管理的两层平台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一层平台是指外贸业务平台,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连结成一个整体的产销功能链,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这些供应商、制造商及分销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第二层次是指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支撑平台,由运输、保险、银行、检验检疫、海关、外汇管理等相关的外贸服务及政府管理部门构成支撑的服务功能链。通过优化两层平台的管理,外贸企业才能高效地实现将产品送达最终客户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见图1)。

图1 外贸发展供应链管理定义图

三、基本策略

(一)福建外贸在经济中所处的主要角色及其经营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在福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有利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海峡两岸不断深化ECFA经贸和MOU金融合作的重要历史机遇下,福建发展外贸要坚持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另外还应充分利用优越的港口条件,与江西、湖南等内陆中部省份加强联系,扩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纵深经济腹地,率先突破运输、通关、融资和结算等贸易关口,把合理利用台资、侨资、外资,促进港澳台及国外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作为福建外贸增长的关键基础,创造福建外经贸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福建外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实现福建外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注重转变其增长方式,改变多头小规模竞争的粗放模式,加强福建外贸的供应链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外贸供应链。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产业供应链管理公司,发展一批以国际贸易为主业、以供应链管理整合为核心竞争力的采购中心、订单中心、设计中心等总部型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本土供应链管理企业,扶持重点生产型企业加快向供应链管理企业转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龙头外贸企业向先进型的供应链管理企业转型。主导行业形成纵向分工,通过分工和协作,降低企业的同构性,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及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外贸服务部门与相关外贸管理部门的效率,使其形成对外贸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四、具体措施

真正实现福建外贸的长远目标,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并提高效率。

(一)加强外贸支撑平台建设的对策

1.加强港口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福建要加快建设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三大港口群,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各有分工、互相支持的港口战略联盟;另外还要对现有的港口、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加快区内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的建设,通过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机场和城市交通的集疏运系统与经济腹地形成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外贸运输航线、开展转关运输和保税仓储等业务,降低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扩大经各港口进出省内外货源的沿途路桥通行费的减免或补贴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降低口岸的物流成本和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要增强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税务、外管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口岸通关的基础条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构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码头、堆场、船代、货代、空运货站、报关行及外贸企业的联网;在完善闽湘、闽赣等区域通关协作的基础上,还要向四川、重庆、内蒙古、新疆等中西部省份拓展,推动海西21城市区域大通关协作联盟,提高海西综合通道的通关效能。

2.完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福建外贸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居多,对许多企业来说现在的订单越来越短小散,利润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企业愿意将其复杂繁琐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包,既节省费用又高效。所以,可由政府支持建立第三方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目的是“集散为整”,将众多中小企业的小需求集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可利用这个规模平台实现信用增值。该平台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电子商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从报检报关、物流仓储、外汇结算、退税到贸易融资等“一站式”的外贸流程服务,平台集合了物流平台、资金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等多项公共服务的功能。它对内可通过联系各企业所在地政府和银行,为国内企业建立信用平台,实现国内企业信用保障制度化;对外可将小额、零散的外贸订单集中起来,进行出口加工生产招投标,保证产品以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式投放国际市场[4];它还能为政府管理部门了解企业的外贸事务提供客观详细的数据,为城市的物流行业增加业务值,扩大城市金融和贸易的辐射半径。

3.继续推动和完善15个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的15个重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南平、莆田和宁德。福州以船舶和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厦门以体育用品、机械装备及节能灯为主;泉州以树脂陶瓷工艺品、石材及制品、纺织服装、箱包及伞为主;漳州以家用电器及钟表、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为主;南平以林产品为主;莆田以鞋为主;宁德以电机为主。当前,这些出口商品基地已实现产业内关联企业简单的地理集聚,但因为市场细分和差异性程度不强,还未形成上下游协作的分工体系,产品结构高度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激烈。[5]所以,增强福建外贸的出口竞争力,一方面要依托骨干企业、基地服务机构或以产业联盟等形式,支持各出口基地搭建技术研发、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人员培训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出口基地的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发挥闽台的地缘优势,寻求闽港、闽台、闽澳合资合作,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还需在各基地内优化供应链,培育基地内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资本运作,壮大主业,通过推动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虚拟生产型企业转型,推动传统的外贸企业向供应链管理型企业转型,推动物流分销企业向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延伸,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应链服务,增强对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控制力。

4.切实解决供应链管理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虽然供应链管理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是外贸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由于其目前还属于新兴业态,行业属性定位不清,处于多头、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深入行业调研,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供应链管理企业得到健康的发展。(1)出口退税存在的困扰。因为目前国家仅凭是否有“实际生产能力”界定出口企业是生产性企业(“免、抵、退”税)还是贸易性企业(“免、退”税),它们在退税的计算方法、退税程序、企业税收负担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如果供应链管理企业完全将生产外包给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则自身就不存在“实际生产能力”,因而不能因出口增值而享有出口退税,在国家现行的退税政策上冒着一定的风险,这给供应链管理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6](2)无法享受进口贴息政策。进口贴息政策是以一般贸易方式,由国家财政对企业在进口中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技术及产品给予的贴息支持。由于国家对申请进口贴息的企业限制措施较多,如:要求在近三年内企业没有违规及违法的行为;进口的技术及产品未列入其他贴息计划;未列入《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2006年修订)》;进口《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项下的设备;申请贴息的企业应为《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收货单位等一系列复杂严格的要求,所以,相当一部分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无法享受进口贴息政策。

(二)建设外贸业务平台的对策

建设福建外贸的业务平台,重点在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它主要围绕以下五方面进行:一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二是提高销售水平;三是提高产品的适应性、个性和降低成本;四是提高效率,缩短供应周期;五是围绕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处理以及其他方面开展。当前,福建的外贸企业可以重点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供应链中各成员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传统的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供应链各成员间不愿意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商业信息;另一方面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系统处理信息,信息的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影响了信息的共享性。因此,供应链特别强调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秉承“系统思维”、“善于创新”和“精炼运作”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伙伴式的双赢策略”为准则,以“快速反应”为根本,从供应链设计到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的组织安排及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要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发挥供应链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降低客户总体的供应链成本,使供应链中每个项目的实施都能产生外部效益,促进整个供应链的企业、合作伙伴及消费者的“多赢”。

2.建立供应商及制造商的全源数据库及绩效考评体系。供应链管理企业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就必须对原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制造商进行筛选,建立全源数据库,在生产企业和国外采购商之间搭建一个可靠的平台,对客户的需求做出迅速的响应,提供合适、合时的产品。同时供应链管理企业还要善于利用自身经验,对国内外客户的设计、物流、安全等方案提出建议。注重优化供应商的地理布局及保持顺畅的沟通,注重货物配送的速度和效率。通过建立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来持续改善其质量,淘汰限期未能改善的供应商,引入更优秀的供应资源,和现有供应商一起努力改善其质量水平。

3.充分利用创新的信息系统手段,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行错误。信息技术已被供应链管理企业视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供应链管理企业都必须采用创新的信息系统手段,如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 (EOS)、电子数据交换 (EDI)、快速反应 (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 (ECR)、资源管理系统 (ERP)、进出口管理系统平台、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把进出口流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到高效规范的供应链企业服务平台上,该平台覆盖询盘、报价、下单、采购、确认样品等各环节,为信息管理、运输仓储管理、资金结算、海关清关、货物退换等异常问题处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整合并衔接物流的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预测订单并实现与供应商的预沟通,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使业界诟病的“牛鞭效应”得以控制。企业的业务人员能够利用该系统实现在流程中的跟踪及修正,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五、预 测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随着国际化分工的深入,供应链管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应用,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行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企业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利丰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它在香港从事高附加值的前期 (设计、管理和生产计划)和后期工作 (质量控制、测试和物流),而把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分配到世界范围内最可能的地方生产。它的供应商来自全球,由于公司具有强大的信息集中服务功能,还有大批能整合供应链资源的专业队伍,成为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者,整合供应链所有的环节,包括进料、计划、生产、出货等,实现产品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因此,通过围绕福建外贸供应链管理的两层平台加强建设,从硬件上加强基础设施如港口、交通集散体系的建设,在软件上提高外贸服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率,在福建外贸行业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才能实现我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进出口总额是衡量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准确进行进出口总额的预测可以评估完善供应链管理后福建外贸发展可以实现的新绩效(见表2)。

表2 福建省进出口总额 (2000-2012年)①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亿美元)

回归分析法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它依据事物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实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的关键是建立回归方程。一元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Y=a+bX

其中,Y为福建省预测年度进出口总额 (见图2),X为预测年份,a是常数,b为回归系数,回归方程a、b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图2 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示意图①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从趋势图的特点看,自2000年起,除去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进出口额出现明显下滑外,福建省进出口额其余年份的趋势可选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趋势等方法进行预测:

2015年Y=1 672.21,即2015年预测福建省进出口总额为1 672.21亿美元;

2020年Y=2 211.16,即2020年预测福建省进出口总额为2 211.16亿美元。

由于r2=0.92,说明因变量各实际值与估计值离差的92%已被回归方程解释,故这方程模型通过检验。

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年份(X)为自变量,福建省进出口总额 (Y)为因变量,先求∑X、∑Y、∑X·Y、∑X2,列表求得如表3:

表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数据表

综上所述,福建的外贸发展必须积极培育适合供应链管理在外贸企业生存壮大的土壤。与外贸的相关部门应把刚性管理和柔性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破除部门间的藩篱,加大在外贸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快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运行,推动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实现转型升级。外贸企业也应提升自身实力,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增强商品的市场渗透力和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把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

[1]2012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分析[EB/OL].(2013-01-21)[2013-10-23].http://www.askci.com/news/201301/21/2116344756521.shtml.

[2]福建前7个月进出口额同比增16.4%[EB/OL].(2013-08-12)[2013-10-23].http://finance.chinanews.c om/cj/2013/08-12/5152890.shtml.

[3]丁俊发.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4-7.

[4]黄建忠,张明志.后危机时期福建外贸发展的形势和对策[N].福建日报,2010-06-22(10).

[5]谢琼,方霞.福建重点出口商品基地转型升级亟待产业链整合[J].闽江学院学报,2012(6):32-36.

[6]谢琼.企业起诉国税局追讨出口退税案引发的思考——兼谈转变福建外贸发展方式之对策[J].发展研究,2012(12):107-111.

猜你喜欢

外贸福建供应链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