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2014-12-02黄亚茹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普通高校

周 鹏,黄亚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

普通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周 鹏,黄亚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参加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高校部女子足球比赛的7支球队进行研究。认为:竞赛体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经费来源是影响江苏省高校女子足球队发展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让体育回归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构建学校体育的新体系。关键词:女子足球;体育教育;普通高校

女子足球运动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后发展势头保持良好,到9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举办全国高校女足联赛。但是中国女足近几年在国际比赛上成绩不断下滑,生存和发展环境更是不同于男足[1]。这与国内女足运动普及程度较低、国家对女足运动投入较少有很大的关系。女足运动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学校是足球运动普及的重要区域[2]。在我国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不仅存在着足球人口基数上得天独厚的优势[3],而且有利于我国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就我国女足普及层面而言,开展校园女足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展高校普通生女足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足球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女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扩大女足运动人口基数以及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以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为目的,建立相对完善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并逐步健全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系列完整的足球竞赛体系[4]。通过对参加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的7支球队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女足发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新设想,促进构建学校体育新体系,建立1套由小学到大学的女足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促进全国校园足球运动,尤其是女足的发展与普及[3]。将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共同向国家青年队以及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普通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采用人工查阅和电脑检索2种方法,充分利用南京市图书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报刊、杂志、书籍等文献资料;访问互联网,登陆中国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足协网站,系统地查阅了国内外一定数量关于女子足球运动的现状、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学术论文;查阅江苏省体育局及江苏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2014年的注册及相关管理文件,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参加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高校部女子足球比赛的7支球队为调查对象。分别是: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这7支球队全部属于普通高校女足运动队,普通高校女足运动队指由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的非体育专业院校组建的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运动队,所有队员均为在校普通学生,不包含专业运动员。

问卷通过现场发放和电子邮件发放2种发放方式对参与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的7所高校共计126名女足运动员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46份,其中教练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运动员问卷126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女子足球学生运动员现状分析

2.1.1 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人行为的内部动力,是直接推动并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维持和发动人的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意识,就是好的动机的表现,好的动机可以激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最大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运动员对训练目的的认识及态度将决定其参加训练的投入程度,由此决定训练内容的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动机是积极的,超过50%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身体的动机加入到足球运动中来的,结交新朋友也是她们参与足球训练的主要动机之一。但是只有12.5%的学生是出于热爱足球这项运动加入到足球训练中的。可见,真正出于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而参加足球训练的人数比例过低,更有甚者根本不了解足球运动或是对女子足球运动存在偏见,这都说明了我国普通高校女子足球发展的远远不够。

2.1.2 学生运动员训练年限分析 一般来说,学生运动员训练年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训练水平。普通高校运动员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没有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没有足球基础,一部分队员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组队,完全是从零开始学习足球。说明江苏省普通高校女足队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训练基础较差,这也不利于江苏省普通高校女子足球的持续发展。

2.1.3 学生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情况

1)高校女子足球队的队员普遍身兼普通大学生和运动员双重身份,这决定了运动员课余时间必须坚持训练,这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运动员肩负着为校争光任务的同时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这些运动员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只与学习成绩挂钩却不与运动成绩挂钩。因此,训练和学习就产生明显的矛盾,学生运动员考虑更多的还是学业和就业的问题。调查发现,训练和学习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训练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将以学业为重。

2)球队训练与队员学习的关系需要学校、院系教师、教练和队员共同协调。队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付出很多,却得不到院系文化课教师的肯定,更有甚者对训练加以阻拦。学校并没有协调好训练比赛和学生正常学业课程之间的矛盾,这给学生运动员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检验训练的效果和训练的成绩。而不同的比赛结果会对队员产生不同的刺激,积极的比赛结果能够激发运动员的参与热情,产生动力。如果长时间缺少比赛机会,运动员会丧失训练积极性,导致训练涣散、队员缺乏斗志。然而江苏省4 a1届的省运会间隔时间过长,期间女子足球没有正式比赛,直接导致部分高校球队建设缺乏连续性,更有甚者比完赛就解散。坚持训练的球队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比赛维持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但此类比赛的对手缺少正规的战术配合,对球队只能起到锻炼体能的作用,对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意义不大。江苏省普通高校女足队伍的参赛任务仅是每4 a1次的江苏省运动会,无比赛年份可供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数量极为有限,无比赛任务导致队员训练积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将会影响球队整体和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没有比赛就没有成绩,球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此恶性循环,有碍于女子足球运动的普及。

4)普通高校女足队伍的经费状况不乐观。绝大多数球队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比赛训练所必须的花费,极个别球队绝处逢生能获得一些企业的赞助。大部分球队在训练经费上只能勉强保证队员的装备齐整,更谈不上待遇的问题了。更有部分球队需要队员自主筹集资金用于球队的正常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项运动在校园内的普及。

5)目前江苏省高校现有体育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普通高校女子足球训练条件更加有限,经常出现田径队、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同时使用1块体育场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女足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控制意识,也不利于执行教练员技战术的演练和球员个人技术的发挥。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缺乏先天优势,在训练中得不到教练的重视,因此丧失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50%的学生家长并不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训练。

2.1.4 家长对孩子参加足球训练的支持情况 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足球是一项高强度易受伤的运动,1/3的家长出于运动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意让孩子参与足球运动;16%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选择更注重孩子的长远发展。导致许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进行足球训练的因素有许多,如目前女足的生存环境因素、独生子女因素、价值观念因素以及从业风险和传统观念等,这又大大影响了女该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程度[2]。

2.2 普通高校女子足球教练员现状分析 目前,江苏省各高校普通生女子足球队主教练中50%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教师,30~50岁之间的占50%,然而从足球发展规律的角度,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甚至是零基础的普通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来看,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好的。教练员年龄对球队建设具有深刻的影响,教练员普遍年龄偏大的现象对普通生女足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为普通高校女足要求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成绩,而她们短暂的大学4 a还有许多学习任务和个人追求,大多数队员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所以留给足球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队员课业负担致使训练时间极不规律。综合以上因素,就需要教练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及时间在女足的日常训练上。由于普通高校女足对于足球的理解较为薄弱,又需要教练员尽可能地融入球队中,在培养队员兴趣的同时兼顾运动技能的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这样的训练不再仅仅需要专项的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练员的牺牲精神,因此对50岁以上的教练员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此外,30岁以下的普通教练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年轻教练员不易沉下心来安排零基础女足队员的日常训练,对女足队员的日常训练与生活缺乏管理经验,专项教学经验欠缺。

2.3 普通高校女子足球普及现状 大部分教练员及运动员都认为大学里开展女足运动是必要的。对于教练员而言,国家优良的女足传统及成绩应该得到很好地延续和普及,而大学生成熟的思想则能够对这一目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另外,足球运动本身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而对于运动员而言,足球运动能够成为她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的一种很好的放松及宣泄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女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从而使女生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足球比赛中情况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对运动员的思维、观察、判断、反应等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足球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敏捷的思维、准确的判断能力、开阔的视野以及顽强的意识。另外,大学主要是学生提高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整体综合素质的恰当时机,在这个阶段进行足球训练及比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让体育回归教育的发展趋向 体教结合将会是今后女足培养后备人才的一个发展趋势。培养女足后备人才必须建立在注重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青少年女子足球队员的培养必须要坚持体育训练与教育相结合。作为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职责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引用原中国女足主教练马元安的话:“现在让女足球员进大学读书也只是表面上的,美国人参与女足的热情比中国人高100倍还不止。美国足球场上80%~90%的球员是女孩,男子倒非常少,女孩上足球场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兴趣,没有功利性。但是中国女孩踢足球,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为了能上大学,为了一个好的生活”。虽然目前现实情况与让体育回归教育的理想还相差甚远, 但这一理念指明了女足培养后备人才的发展趋向[5]。建立并完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让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女子足球委员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对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赛事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包装,以美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为典范,将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成为真正能够切实推广女子足球运动普及的赛事[6]。此外,培养女孩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加普通女大学生接触足球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并了解足球运动。重视足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产生的积极影响,使足球运动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量避免出现高校女足运动员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到足球运动的情况。

3.2 构建学校体育新体系 目前,学校体育通常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校级运动会等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为辅助手段。然而构建学校体育新体系应该改变这一模式,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学校体育的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校级运动会为辅助手段,为课外体育锻炼这一中心服务。在课外体育锻炼中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师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练习,学生练习的项目应依据学校现实条件和学生兴趣而定,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主要为提高少部分体育天赋较为出色的学生的竞技水平,通过这部分学生展示其特长,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体育新体系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工作首位,根据学校体育的本质,围绕学校体育的任务,朝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实现增强广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

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主,还可以为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储备人才和观众,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学校体育新体系弥补了以体育课为中心的体系中各组织形式之间联系的不足,使学校体育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课外体育锻炼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大程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7]。

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女子足球队的投入,使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受到与男子足球运动一样的重视,并保证大学生女子足球队有基本的运行资金[6]。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4级联赛制度。鼓励各球队在依靠学校划拨经费的基础上,争得来自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足球队训练和比赛所需的资金,依靠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普及女足运动,推动女足运动向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

以普通高校女子足球项目为例,在开展女子足球作为体育课选修模块的同时,定期组织校内女子足球比赛,以各学院为单位参加,使校内女子足球比赛成为与校运会等传统学校体育活动同一级别的校内赛事,一方面丰富了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了女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促进了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女子足球项目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普及程度,使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到女足运动中来,起到增加女子足球人口基数的作用,也有利于高校普通女子足球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足球天赋较为出色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提高自信。

4 结 论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领校园足球的开展,高校女子足球作为校园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女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扩大女足运动人口基数以及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研表明:女生对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的动机不够明确;女足队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训练基础较差;竞赛体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经费来源是影响江苏省高校女子足球队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最终提出顺应体育回归教育的发展趋势,让足球回归教育本身,从而构建学校体育新体系。

[1]谢朝忠.论我国女足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26-28.

[2]2005年全国女足工作会议汇编[G].中国足球协会,2005:24-35.

[3]孙蔚.影响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2):109-111.

[4]曹卫华,张廷安.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81-85.

[5]曹卫华,耿建华.对我国女足运动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54-58.

[6]郎健,杨国庆,王长权.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112-114.

[7]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3(1):139-140.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Ordinary University Female Football Development—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Peng, HUANG Ya-ru

(Sports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Jiangsu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studies 7 female football teams participating in 18thJiangsu Provincial Games. Research shows that competition system, emphasis of university leadership and financial resource ar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university female footbal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proposed, so as to promote new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rts.

female football; physical education; ordinary university

G807.0

A

1004-7662(2014 )12-0053-04

2014-11-13

2013年度江苏省体育局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T13302249)。

周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