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操姐”陈桦:将逗趣做成事业

2014-12-02张琦

新青年 2014年11期
关键词:节操声声用户

张琦

美国梦破灭

陈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专业涵盖内容很杂,而陈桦自小喜欢杂学旁收,所以从大二起便尝试着去公司做兼职,接项目,无论是动漫、口译都愿意尝试一下,但却一直没弄清自己喜欢什么。

大学阶段的陈桦经常被幸运女神所眷顾,第一次做毕业设计就拿到了国际大奖;第一次做口译就参与了央视的重要活动;第一次做春晚舞台背景就被幸运采纳,因此倍受导师的青睐,读大三的时候就获得了去文化部做动漫产业报告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陈桦被保送了母校的研究生,与此同时,她的作品还入围了SIGGRAPH(国际图形形象)大奖,获得了在洛杉矶参展的机会,美国一家知名设计机构向她抛出了橄榄枝,陈桦开始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美国梦”。

2010夏天的一个早晨,陈桦正准备去美国大使馆签证,忽然鼻子开始流血,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止住,只好先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诊断为鼻腔血管破裂,在陈桦鼻孔中塞了一大团棉花。眼看着自己快迟到了,陈桦只好带着那团棉花蓬头垢面地去了大使馆,结果被签证官怀疑吸毒,遭到了大使馆拒签。

陈桦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宿舍,没多久又患上了感冒。这次旷日持久的感冒后来发展为慢性病。沮丧之余,陈桦只好听从父母的建议,回到福州休养。

在家疗养的那段日子,陈桦除了看书和发呆什么都做不了。有一次,陈桦看了一本名为《每周工作4小时》的书,忽然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我要开公司”五个字。虽然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但却坚信自己能像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一样梦想成真。

病愈之后,陈桦再次回到了北京。顺风顺水的学生时代,她曾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但病了一场,她忽然觉得那万家灯火、满街繁华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有一天坐着出租车经过国贸,看着车窗外五光十色的世界,陈桦忽然觉得自己渺小如一粒微尘,那一刻,她暗下决心要让微尘变作宇宙。

陈桦很感性,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和每个人背后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她经常跟不同的人聊天。有一次偶然认识了一位剑桥毕业的“牛人”,对方原本给一位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后来却辞职去美国做起了厕纸生意,陈桦对此很感兴趣,试图解读“牛人”背后的世界观。后来她想,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何不建一个平台,让人们都能认识有趣的陌生人,分享缤纷的世界观?

煎熬中成长

陈桦是个技术盲,连什么是“前端”、“服务器”都不懂,只好从零开始,找一切有可能和科技沾边的人给自己扫盲。折腾了很久,只做出一个交互视频,连简单的策划书都没有,代码更是一行都没写。但她对自己的创意信心满满,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微博上给当时IT圈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发了一个申请,阐述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约王利杰见面。让她没想到的是,王利杰很快答应了见面请求,陈桦便带着自己的简易Flash前去赴约,向王利杰侃侃而谈。她的自信和热情打动了王利杰,虽然他不准备投资,但还是给了陈桦许多建议,并答应为其介绍资源。

后续的融资过程并不顺利,就在陈桦反复折腾的时候,一款名为“陌陌”的应用面世了,其定位和功能跟陈桦的创意如出一辙,陈桦觉得自己没戏了,便放弃原计划寻找新项目。

陈桦的第二个项目是一款语音社交产品,名叫“声声”,是由创作团队或者使用者进行声音解答,实现语音互动。这一次,王利杰对陈桦的创意颇感兴趣,在产品尚未研发的情况下爽快地进行了投资,靠着这笔投资,陈桦拉来几位搞IT的朋友组建了一支团队,开始研发新应用。

陈桦希望将“声声”做成国内最受欢迎的语音工具,但用户们似乎不买账,对提问回答的互动方式根本就不感冒。为了吸引用户,公司设计了华丽的文案,并开始送iphone,结果活动过后,大家只记得iphone,仍忽视产品。这让陈桦无比沮丧,她忽然觉得产品上线前那些有关“声声必火”、“抢占排行榜”的设想都荒谬至极。在现实和情绪的双重煎熬下,陈桦患上了躁郁症,开始整夜失眠,白天去了公司也不知如何跟员工们交代。看到“声声”毫无希望可言,公司招的实习生都快走光了,看到这种状况,陈桦快要崩溃了。此时有人劝她先去大公司锻炼几年,她也深以为然,告诉自己,是时候放弃了。

2013年上旬,陈桦打算解散公司,拿剩余的一点钱给大家发遣散费。那天她非常艰难地来到了公司,准备给大家开会,却发现仅存的几个员工围在电脑旁笑得前俯后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声声”上提问:“为什么超人把内裤穿在外面”,答曰“挡中央”。还有人:“说说你的极品前任”,有人回答说“我大学考美术系,就是为了给他画一张遗像”。陈桦听了,也忍不住大笑,笑完忽然有了想法:既然用户们喜欢的都是这种贱贱的搞笑的内容,为什么一味引导他们往有情怀的问题上靠拢,何不满足用户需求?

于是,,陈桦决定利用剩余的一点资金再赌一把,转型做一款新产品。

为灵魂做SPA

做出转型决定后,陈桦开始研究用户们喜欢什么。经过观察和测评,她发现用户多为80后、90后,喜欢“呆萌蠢贱没节操”的东西,于是陈桦干脆把“节操”二字拿来当名字,在2013年底成立了一个名为“节操精选”的吐槽园地。

为了满足用户的口味,陈桦和队友们放弃了诸如“怎样解读生命”、“何为青春、何为音乐”等高大上的问题,开始寻找搞笑的、接地气的内容,并在大家喜欢的“呆、萌、蠢、贱”基础上加一点点正能量,为用户们的灵魂做SPA。改变风格后,陈桦一直非常忐忑,怕新产品再次遭遇冷遇。没想到“节操精选”一上线就受到了用户们的热捧,使用数据不断飙升,这让陈桦感觉有戏,她决定把逗趣做成一项事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户,陈桦开始同周围的90后做朋友,经过互动,陈桦发现90后都很酷,他们热衷于自黑和吐槽,敢于破坏规则,容易被另类幽默所吸引。比如“节操精选”上有网友留言:“哇塞,这高贵冷艳的抠脚少女,原来内心也很柔软。”这种话会受到很多热捧,最初陈桦很难理解,但同90后互动久了她才明白,这种无厘头的讲话方式最能戳中他们笑点。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陈桦总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但经过慢慢摸索她才明白,必须正确理解用户需求才能做出成绩,哪怕用户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每次她都会跟员工强调:“消除误解才能成功跟用户恋爱,这点很重要。”

除了策划有趣的专题吸引用户们聚集在一起吐槽,打造一个氛围独特的娱乐平台,陈桦还同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百度阅读、手机新浪、腾讯新闻、搜狐新媒体、凤凰新闻等媒体进行深度合作,拓展应用影响力,并与微信合作,开展长期赠送电影票的活动,并同春水堂一起研发情趣用品,最大限度发掘平台的娱乐功能与商业价值。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节操精选”逐步吸引了百度七剑客之一的王啸、创业导师徐小平前来投资,用户量也增加到了几百万。而创始人陈桦也开始受到用户们的热捧,被大家亲切地誉为“节操姐”。对“节操姐”来讲,一个创业者只有破除陈规,行动敏捷,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将团队能量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节操声声用户
有感“节操”
大鼓声声
大鼓声声
杜鹃声声
关注用户
科学的节操就是没有节操
知了声声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