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2014-12-01郝丽华张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禁忌证耳塞监护

郝丽华 张健

噪声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 加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 以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对2011~2013年来本院进行的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来本院进行职业健康查体的噪声作业在岗工人进行岗中查体, 共1608人, 其中男947人,女661人, 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35.72岁, 噪声作业接害工龄9个月~26年, 平均工龄(15.61±4.36)年, 分别来自钢结构制作业、模具生产业、家具制造业等不同的工作场所。

1.2 方法 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健康体检, 作业工人脱离噪声工作环境24 h后,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临床医师仔细询问职业史、病史、明确噪声接触时间, 在隔音室中进行纯音听阈测定, 同时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对体检资料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禁忌证 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 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禁忌证为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 双耳3000、4000、6000 Hz中任一频率听力损失≥65 dBHL)。

2.2 各项指标异常的判定 高血压诊断依据WHO定义的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肝功能转氨酶>40 U/L属异常, 尿常规异常指尿糖阳性, 尿蛋白阳性, 尿隐血阳性, 尿中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4×109/L、血红蛋白低于120 g/L(男)或110 g/L(女)、血小板<100×109/L均属于异常。心电图异常包括心肌供血不足,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传导异常等。 听力损失判定标准参照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2.3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一般情况 健康监护率逐年上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4, P<0.05), 异常检出率也逐年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6, P<0.05),禁忌证的检出率2011年最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 见表 1。

2.4 异常结果检出情况 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有上升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87、16.53, P<0.05),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虽有差异,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率、禁忌证检出率及异常检出率情况(n, %)

表2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异常结果检出情况(n, %)

2.5 听力损伤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听力损伤检出率逐年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 P<0.05), 见表3。

表3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结果检出情况(n, %)

3 讨论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直接损伤听力系统,还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甚至血液系统的变化, 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 提高监护率,保护劳动者健康势在必行, 通过分析2011~2013年在本院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发现各企业对噪声作业工人的监护率逐年提高, 说明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通过资料分析同时发现, 噪声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率逐年上升, 长期接触噪声, 可以通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引起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或ST段或T波的改变, 严重者可以出现心肌供血不足[1], 在长期噪声环境下作业, 作业者的循环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内分泌激素产生变化, 心血管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便引起血压的升高或降低[2]以及心肌酶的异常改变[3]。

同时噪声对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亦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但噪声对以上系统的损害具体原因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 噪声作业工人不佩戴耳塞的原因大致有交流不便、噪声危害的知晓率低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低等[4], 因此提醒企业除了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改善生产技术, 降低作业环境的噪声强度外, 还应提高工人的耳塞佩戴培训率, 提高噪声危害健康教育率, 使噪声作业工人充分了解工作场所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作业工人对个人防护用品应用的必要性,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采取正确的噪声防护措施, 做到主动佩戴防噪耳塞, 不仅做到全程佩戴耳塞, 还应正确佩戴耳塞, 真正达到保护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同时企业还应对噪声作业的工人均应进行岗前查体, 对接触噪声的生产工人定期进行岗中查体,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及早发现噪声的职业危害及机体的其他损害, 并对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发现职业禁忌证者, 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1]马家蔚, 马争, 何坚, 等.某铜管厂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职业与健康, 2007, 23(9):691-692.

[2]赖建民, 王政, 刘移民.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进展.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2):19-22

[3]丁慧红, 杨茂.接触高噪声作业人员的心肌酶指标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92-93.

[4]何学飞, 陈开初, 朱国平, 等.某市2家机械制造企业噪声接触人员听力防护调查.职业与健康, 2012, 28(21):2591-2593.

猜你喜欢

禁忌证耳塞监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跟踪导练(一)
“证”“症”“征”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误用分析
有关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几点思考
解放双手的阻噪无线耳塞
神奇的太阳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es from 2009-2013-A sentinel surveillance report from Union territory of Puducherry, India
谁才是适合你的听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