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昌明: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

2014-11-29杨凯摄影金伟良

华东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昌明脉象病历

文 杨凯 摄影 金伟良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刘昌明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设计出一种软件,让每个医生自己自由自在地设定自己的经验。

十年一个梦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有这么一个人,十年没有工作,十年没有收入,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每一个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克服重重困难,仅仅凭着自己以前的积蓄,靠着父母亲与朋友的鼓励与接济,用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梦。

这个人正是刘昌明。创业对许多人而言是主动自发的行为,刘昌明却自嘲道,“我其实是个被动型的创业者”。

把时间回溯到2001年7月13日那天的晚上,相信那时每个中国人都激动不已,因为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了,而刘昌明却一个人坐在电视机面前流下了眼泪,这种感受只有像他这样侨居海外、亲历人生波折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也就是从那一次他就决心回国,开启了十多年的寻梦之旅。

回国后,刘昌明的朋友请他参与一个项目的设计,那是上海市政府赞助的一个项目,宫颈癌无创伤检测。当一个病历照片被摄像头拍下来以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就是靠人工读图,而这个照片无非作为一个病历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而依照刘昌明的观点是,能否把病历图片跟经验库里的标准进行自动匹配,然后像卫星云图那样自动勾画出每一个区域的病情程度,并计算出来“程度”“面积”等数据。

刘昌明开始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计算机视觉的学习与设计中去,并把自己国外时掌握了智能导弹目标定位与分析技术,成功地运用到癌图片的自动分析上,这一做就到了2004年10月。

2005年,通过一位中医名家教授介绍,刘昌明经过竞标得到帮她设计一个中医脉象诊断仪的机会。前后历经半年左右完成,合同金额是1.4万元,而这是他近10年来,极少数的客户按时的,没有拖泥带水的赋予报酬,也是他那十年里最大的一笔设计收入。

在这以后,刘昌明设计了多个产品,从电脑颜色识别,到食品机械控制再到汽车零件测量,一般一个半年的设计项目,总收入也只有三五千元,虽然收入很少,但是每一个设计他都力求完美,简化操作。这些都为他以后设计自己的程序语言——他一直追寻的梦想,奠定了基础。

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轻易的传承,我们只要拿着前人的图纸或者软件,可以轻易地大规模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产品,而经验的传承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学习,实践,积累,传承。

开放的舞台

一次机缘巧合中,一位中医老教授跟刘昌明交流,提及国家航天部计划发射空间站,希望未来能够用中国的中医在地面给远在太空中的航天员看病,而刘昌明在中医脉象仪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老教授希望他能够在做出一点成绩出来。一年半以后,他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一个像一节手指一样大小的脉象仪。因为传统的中医是用三个手指看病的,而普通脉象仪只能模拟一个手指头,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脉象仪做得足够小,用三个子脉象仪组合成一个三道脉象仪。

而正是由于脉象仪实在太小了,导致无法调节内部参数,于是他又独创性地用电脑屏幕调节脉象仪内部电位器的方法,通过新型的脉象仪附带的软件,也是独创的波形自动匹配软件,使用一种类似与心电图波形分析的方法调节参数。在结果分析方面,传统的方法是测量波形的特征点的数值,归纳后,通过特征点的数据得出相关的病情结论;而刘昌明的新型方法是波形匹配法,直接在成千上万个波形里找出一样的波形。这种方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医生的经验不必经过复杂的总结,直接可以把病历波形变成经验波形。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刘昌明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设计出一种软件,让每个医生自己自由自在地设定自己的经验。这位老教授被他求实的举措感动,竭力推荐他到一家相关公司去工作,刘昌明也采纳了老教授的提议,希望这份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正在能给帮到医生和患者。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这家企业的置之不理,相反对方却开始起草脉象仪的国家标准,要知道,制定国家标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排他性竞争策略。按照其起草的国家标准做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通得过,其他人做出来的东西都会被定性为假冒伪劣产品。

这件事给了刘昌明非常大的启发——怎么对抗垄断?垄断企业的策略特点是排他性的:“除了我,其他人都不可以!”而刘昌明觉得自己应该来做成包容性的:“所有的人都来吧,让我们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在一个开放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你的个性”。

传统的中医是用三个手指看病的,而普通脉象仪只能模拟一个手指头,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脉象仪做得足够小,用三个子脉象仪组合成一个三道脉象仪。

网络中医医院

因为之前的一些开发,刘昌明身边识得了不少有名望的老中医,但要开发一个中医电脑辅助诊断系统(就是现在的云诊断),他发现不仅仅需要医生有熟稔的医疗理念,更需要一批电脑专业人员长久的为专家医生量身定做,而这必然产生高昂的成本。

于是结合之前的理想,这一次他在寻找一个办法,让每一个医生,能够摆脱对电脑专业人员的依赖,像使用word软件一样,可以自己“打造”出一个专属于他的专家诊断系统。在以后的工作中,医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专家系统来为病人进行快速诊断,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出售他的专家系统,甚至把他的专家系统传承给他的后代。

为了这个梦想,他开始了十年的攻坚克难,这个保存经验的软件,就是lcm语言,刘昌明说自己最新版本是lcm语言已经做到了v11。在他的理念中,lcm语言会把医生的知识与经验视作灵魂,认作为人类最大的财富,而lcm语言本身仅仅是存放这份财富的容器,它收集一点一滴的经验,结晶成独特的专家系统,这份财富来自于为人类的服务,又在为人类的服务中得到了永久的传承与升华。

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轻易的传承,我们只要拿着前人的图纸或者软件,可以轻易地大规模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产品,而经验的传承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学习、实践、积累、传承。但很多纯经验的东西,比如中国的中医,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学习过程不断延长,到了一生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创新的程度。由此带来直接的后果是:熟练的医生逐渐老化,而有经验的医生严重短缺。

通过刘昌明的这个lcm语言,使得经验传承的四个过程合并成一个过程,让原本珍贵而且很难直接传承的经验变成了一个可以买卖的经验包,从而为老龄化社会看病资源缺乏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手段。

目前刘昌明已经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不停地参与各大创业活动、创业大赛,这一次他计划做一个全球性的个性化诊断网络,名字响当当——全球网络中医医院。他说,“区别于其他的云诊断,我们为全球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我们的目标是弘扬中国的中医文化,让每一个普通的医生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不易,十年坚持,希望他的坚持能够收获一段不同于以往的人生。

猜你喜欢

昌明脉象病历
强迫症病历簿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孟昌明作品
完形填空两则
同步阅读三则